张岩
- 作品数:7 被引量:40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征象再讨论被引量:19
- 2020年
- 目的寻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的特征性CT征象,并从影像病理学角度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整理2020年1月26日至2月12日河北省确诊为NCP的40例病人的CT图像,对其72侧肺部,234个肺段,共459个病灶进行分析;同时与随机抽取的20例本院诊治的其他性质肺炎(非NCP)病人的28侧肺部,79个肺段,共258个病灶的CT图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NCP组病灶多位于两肺下叶(分别为30个,23.44%),多累及双侧(32例,80.00%),且累及5个肺叶的比例较大,其在左、右侧肺分布上差异不大,伴有胸腔积液的仅为1例(2.50%)。NCP组与非NCP组在病灶累及肺叶数量、扇形分布、肺血增多或肺水肿、伴有血管增粗和支气管壁增厚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例有复查资料的患者中有进展的为13例(占72.22%),其中8例有肺血增多或肺水肿(占62%),11例累及双侧(约占85%)。结论NCP的CT表现有其特征性,而且其可能更容易侵犯血管引起血管炎,进而会导致肺水肿和心肺循环紊乱的发生,这对于预测患者病情发展可能具有提示作用。
- 张岩南成睿刘海霞李晖杨桦刘怀军
- 关键词: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肺小叶
- 脑缺血的CT、MRI表现及其理解被引量:14
- 2013年
- 缺血性脑损伤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临床课题,在临床很多种情况下因为多种原因均可以导致脑不同程度的缺血性损伤。以往人们大多关注于CT及MRI有无脑的梗死,或是主攻脑早期梗死的影像学表现,而恰恰忽略了脑缺血的预测性诊断与病变转归以及医疗过程中预防脑缺血性损伤方面的研究。作者以另一种视角研究和讨论多种原因导致的脑缺血性损伤,其目的是引起大家对宏观上的脑缺血性损伤的认识。缺血性脑损伤是一个系统性的病理过程,很多因果关系还不是十分清楚,既有矛盾性,又有统一性,其某些MRI表现与炎性病变、水肿等有很大的相近性或相似性。脑缺血的病理过程是一个进动中的过程,其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也随着这种动态变化而演化。脑梗死仅是脑缺血的一种结局形式,而脑缺血则是脑梗死的前奏。临床工作中遇到很多原因导致的不同程度的缺血性脑损伤,而这种没有以梗死形式表现的脑缺血往往未被临床医师重视和理解。作者拟以常见病症的病例形式,介绍一下脑缺血的多种病因与其各自的MRI表现,并讨论如何对图像进行正确的理解,从而借助影像学的微细变化与征象来预测病变的发生发展,力求将脑缺血的诊断时间窗和治疗时间窗前移,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 刘怀军张岩杨冀萍
- 关键词:脑缺血磁共振成像
- 脑解剖微结构异常变化的CT与MRI比较研究对脑缺血的评估及预测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通过对脑解剖微结构的异常征象研究,以观察脑缺血的程度和预测可能会发生的急性脑事件。材料与方法采用脑缺血CT、MRI比较影像学的方法,对近3年来收治的脑缺血性脑损伤患者1786例进行系统性回顾研究。其中385例在首诊CT检查图像为正常或可疑,并于7 d内又复查CT和MRI。结果 385例首诊CT图像正常或可疑,7 d内再复查CT或MRI均证实发生了新的脑梗死灶。而这些病例的首诊CT图像上的脑解剖微结构的变化是可以预测可能发生的脑急性缺血事件的。另5例首次CT异常,又于24 h和30 h复查MRI(DWI)却未发现异常信号。结论应用CT/MRI比较影像学方法可以有效地评估脑缺血的存在。
- 张岩刘怀军杨冀萍常向阳
- 关键词:脑缺血脑梗死磁共振成像
- 肥厚型心肌病伴限制性表型的临床及MRI特征
- 武柏林陆敏杰赵世华凌坚张岩尹刚杨新令郭午玲王好玲王浩
- 对1718例脑出血影像学表现的讨论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总结1718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讨论血肿是通过血管周围间隙进入脑室、脑裂和脑池系统的等几个问题。方法整理2008年8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诊断和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CT及MRI资料,其中男性1078例,女性640例,年龄22~87岁。结果幕上脑出血1210例;小脑及脑干出血508例;血肿周围有环状结构者占35%,且环状结构与血肿的吸收速度和预后有关,并见到了一些脑出血以前未曾注意到的征象。结论高血压脑出血血液可沿血管周围间隙进入脑室和其他部位;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的环状结构是生物学的一种自限行为。
- 刘怀军张岩杨冀萍李英杨桦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计算机体层摄影脑出血脑室
- 鞍区神经节细胞瘤误诊为垂体腺瘤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 2021年
- 神经节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分化良好、生长缓慢的神经节上皮肿瘤,起源于神经节细胞,好发于第三脑室、颞叶、额叶,极少在鞍区发病。鞍区神经节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与垂体腺瘤相似。本文就1例鞍区神经节细胞瘤误诊为垂体腺瘤的患者进行报道并进行文献复习,提示仅根据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很难在术前诊断鞍区神经节细胞瘤,极易误诊为垂体腺瘤,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鞍区神经节细胞瘤存在的可能。
- 南成睿张岩赵宗茂刘力强连宏光郝增方
- 关键词:神经节细胞瘤垂体肿瘤鞍区激素
-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小脑AQP4蛋白的表达变化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后远隔部位小脑组织形态学改变以及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变化。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体质量260~300g,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脑缺血—再灌注12h、1d、3d组和假手术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Longa评分法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小脑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测定大鼠小脑AQP4蛋白表达,测量平均吸光度值(mean optical density,MOD)评价染色程度。结果假手术组动物麻醉苏醒后未见神经功能缺损。脑缺血—再灌注12h神经功能评分升高,12h^1d之间无明显差异,3d神经功能评分减低(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假手术组小脑结构未见明显异常,脑缺血—再灌注后12h小脑区出现缺血性损害,细胞肿胀,胞核深染,但细胞排列尚好;1~3d时胞核浓染加深,出现核固缩,细胞排列紊乱,间隙增宽。假手术组小脑区AQP4表达极少,脑缺血—再灌注12h、1d和3d大鼠缺血侧小脑区均可见AQP4阳性着色细胞,12h^1d AQP4 MOD值随时间延长逐渐增高,3d时较1d时降低,3组AQP4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大脑中动脉脑梗死后小脑区存在损伤,并且有AQP4表达增加,小脑区AQP4表达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 牛彩虹齐进冲修宝新杨北杨冀萍田欣张岩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小脑水通道蛋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