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志刚

作品数:8 被引量:64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历史地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化学工程
  • 3篇历史地理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显微结构
  • 3篇化学组成
  • 2篇唐代
  • 2篇陶瓷
  • 2篇陶片
  • 2篇陶器
  • 1篇断代
  • 1篇新石器
  • 1篇新石器时代
  • 1篇遗址
  • 1篇釉下彩
  • 1篇早期陶器
  • 1篇乳浊
  • 1篇乳浊釉
  • 1篇色层
  • 1篇山麓
  • 1篇烧成
  • 1篇烧成温度
  • 1篇施釉
  • 1篇施釉工艺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香港城市大学
  • 1篇上海市公安局
  • 1篇文化部
  • 1篇杭州市文物考...
  • 1篇江西省文物考...
  • 1篇杭州市文物考...

作者

  • 8篇张志刚
  • 5篇李家治
  • 4篇邓泽群
  • 3篇陈士萍
  • 1篇张成功
  • 1篇彭适凡
  • 1篇吴伟
  • 1篇周学林
  • 1篇刘紫微
  • 1篇华佳捷
  • 1篇陈尧成
  • 1篇黄瑞福
  • 1篇吴瑞
  • 1篇郭演仪
  • 1篇陈显求
  • 1篇张浦生
  • 1篇姚桂芳

传媒

  • 2篇陶瓷学报
  • 2篇考古
  • 1篇硅酸盐学报
  • 1篇理化检验(物...
  • 1篇建筑材料学报
  • 1篇文物保护与考...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5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1
  • 1篇198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出土陶片的科学技术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从20世纪60年代的首次试掘,到90年代由北京大学考古系、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以及美国安德沃考古研究基金会联合组成的中美农业考古队多次进行的考古采样和发掘,共出土陶片800多片,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出土陶器最为丰富者,为早期陶器及其发展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吴瑞邓泽群张志刚李家治彭适凡刘诗中
关键词:陶器化学组成显微结构热释光测年遗址陶片
唐代青花瓷器研讨被引量:6
1989年
本文从近年来扬州出土的青花瓷残器中选出了三片代表性样品,分析了其胎、釉和色料化学组分,测定了其物理性能,并借助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探针鉴定了显微结构。综合研究的结果如下: 1.从出土青花瓷器的造型、纹饰、出土地层及伴随出土物表明这批青花瓷器的年代为唐代中晚期。 2.这批青花瓷器的彩饰是以低锰钴矿为其着色剂的釉下彩,与唐代河南巩县唐三彩兰釉料极相似。 3.胎、釉的化学组分以及烧成温度亦与唐代河南巩县窑白瓷相似。 4.从其时代特征、造型纹饰及胎、釉和色科的化学组分等综合分析,可以推断,这批唐代青花瓷器是采用了与唐三彩相同的兰色料,绘在巩县白瓷上制成的产品,无疑为巩县生产。
张志刚郭演仪陈尧成张浦生朱戢
关键词:古瓷青花瓷釉下彩
长沙窑乳浊釉——又一种唐代的分相釉被引量:8
1991年
唐长沙铜官窑乳浊釉不含微米级的颗粒。暗场显微镜下发现其中含亚微米散射粒子。透射电镜和微区电子衍射确定了该乳浊釉的组成。显微图像仪求得了孤立小滴的粒度分布。化学分析了胎釉的组成。其组成与历代中国分相釉对比,具有分相釉的特征。
陈显求张志刚黄瑞福
关键词:陶瓷长沙窑唐代乳浊釉分相釉
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在科技考古中的三例应用被引量:1
1999年
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从杭州古中河南段采集的月白釉瓷片,浙江临安天目山地区发现的黑釉瓷片和景德镇历代青花瓷片的胎、釉化学组成和青花色料的变化规律。从而讨论了杭州古中河南段采集的瓷片可能就是凤凰山下万松林附近的修内司官窑制品;指山临安天目山地区新发现的窑群和黑釉瓷才是名副其实的天目窑和天目瓷;发现了元代以及明初洪武和永乐朝青花瓷所用的料可能是来自西域的进口料,而宣德青花瓷所用的色料多数可能是国产的粘土矿。
李家治张志刚邓泽群陈士萍
关键词:古陶瓷科技考古
宋代福建黑釉的施釉工艺被引量:3
2011年
选取在福建黑釉研究中存在争议的黑釉下出现褐色层的现象开展研究,从显微结构和化学组成两方面对黑釉与褐色层的结构和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褐色区域的氧化铁含量明显高于黑釉区域的,而助溶剂含量则低于黑釉区域的,且褐色区域表面存在一层明显的赤铁矿和磁铁矿结晶层;正是这层含铁结晶层的存在导致褐色区域呈现出不同于黑釉的颜色;褐色区域与黑釉区域没有明显的界面,褐色层厚度仅为黑釉层的1/5~1/10;褐色区域与黑釉区域的组成和结构均明显不同,且两者之间没有呈现如施在胎体上"化妆土"那样的明显界限;因此,这种褐色层很可能是采用二次施釉技术制备的另一种配方不同于黑釉的釉层。
刘紫微张志刚吴伟华佳捷丁敏菊张成功李铧
关键词:施釉工艺显微结构化学组成
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的研究——兼论中国陶器起源被引量:13
1996年
"水火既济而土合"是宋应星在其所著《天工开物·陶埏》篇中对陶器工艺基础的高度科学概括。土无水,则无粘性和可塑性,不能成形为器物。器物不经火烧,则不能成为经久耐用的陶器。因而自从人类掌握了火,水、火、土即成为人类加以利用。
李家治张志刚邓泽群梁宝鎏
关键词:化学组成显微结构烧成温度陶片
浙江临安天目窑黑釉瓷的科学技术研究被引量:9
1997年
研究了近来在浙江临安天目山地区发现的窑址群中出土的质量很高的带有兔毫纹的黑釉盏瓷片胎、釉的化学组成、显微结构和烧制工艺。讨论了这些黑釉瓷的命名问题,胎、釉的特点及其与建阳窑、吉州窑黑釉瓷的区别和某些瓷片中兔毫纹的形成机理。
李家治陈士萍张志刚邓泽群周学林姚桂芳
关键词:陶瓷黑釉瓷
杭州凤凰山麓老虎洞窑出土瓷片的工艺研究被引量:17
2000年
研究了新近发现的杭州凤凰山麓万松岭附近老虎洞窑南宋及元代堆积层出土瓷片的化学组成、显微结构及工艺基础 ,解释了南宋官窑瓷釉玉质感的形成机理 .将所得老虎洞窑瓷片胎釉的化学组成数据与乌龟山郊坛下官窑、万松岭附近地面收集、所谓传世哥窑和元大都出土哥窑型瓷片的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处理 ,并对其显微结构进行比较 ,从而指出老虎洞窑南宋堆积层很可能就是修内司官窑 ,并进一步推论所谓传世哥窑和元大都哥窑型瓷很可能就是老虎洞窑在元代时烧制的制品 .因此可以说《坦斋笔衡》所记载的两个南宋官窑都已发现 ,而且也为所谓传世哥窑和元大都哥窑型瓷提出了烧制窑址的建议 .
李家治张志刚邓泽群陈士萍杜正贤郎旭峰
关键词:南宋官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