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昕

作品数:18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塞缪尔·约翰...
  • 4篇文学
  • 4篇小说
  • 3篇艺术
  • 3篇双性同体
  • 3篇女性
  • 3篇伍尔夫
  • 2篇隐喻
  • 2篇政治隐喻
  • 2篇女权
  • 2篇女权主义
  • 2篇情怀
  • 2篇文学批评
  • 2篇伍尔夫小说
  • 1篇党人
  • 1篇道德
  • 1篇颠覆
  • 1篇对话艺术
  • 1篇新历
  • 1篇新历史主义

机构

  • 17篇上海外国语大...

作者

  • 17篇张昕

传媒

  • 3篇西南民族大学...
  • 2篇外国文学
  • 2篇西安外国语大...
  • 2篇英美文学研究...
  • 1篇外语教学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外文研究
  • 1篇英语文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199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斯摩莱特《汉弗莱·克林克历险记》中的苏格兰民族认同
2024年
1707年的《联合法案》宣布,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以“大不列颠”的名号统一到一个王国之下,这种名义上的联合仍然掩盖不住彼此之间的不和谐和分歧。作为一名苏格兰人,托比亚斯·斯摩莱特目睹了联合王国成立后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频繁出现的矛盾和纠葛,尤其是1763年后他身处英格兰厌苏(格兰)症的漩涡与动荡的岁月之中。因而他一生的文学创作和政治思考都是围绕着唤醒和构建苏格兰民族认同而展开的,对故土的至情思想以及消除狭隘的英格兰中心论从未离开过他的视野。在他的临终一曲《汉弗莱·克林克历险记》里,斯摩莱特强烈的民族认同更是袒露无遗。
张昕
关键词:民族认同
论贝恩小说《一位贵族与其妻妹的情书》的政治隐喻
2019年
阿芙拉贝恩于1684年至1687年分卷出版的三卷本长篇小说《一位贵族与其妻妹的情书》是一部用虚构手法描写的真人真事小说或影射小说。它以当时发生的一则臭名昭著的性丑闻为创作素材,生动地描述了丑闻中的男女主人公沃克勋爵格雷和他的妻妹亨丽埃塔伯克利小姐之间的放纵情欲以及两人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多角恋爱经历。同时作为斯图亚特王朝坚定的拥护者,贝恩的小说在情欲的外衣下折射出强烈的政治隐喻功能。小说以1681至1685年期间英国国内围绕约克公爵詹姆斯的王位继承人问题所发生的政治动乱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忠君保皇的思想和对辉格派叛臣权力贪欲的严厉谴责。
张昕
关键词:政治隐喻情欲权欲
对霍桑作品中"罪"的影响的剖析
张昕
论塞缪尔·约翰逊的整体观被引量:1
2017年
塞缪尔·约翰逊深受基督教关于人类生存有限性的影响,认为人的存在某种意义上乃是一种悖论,在追求无限性的过程中往往过于偏执,以偏概全。这一由于人类生存的有限性所滋生的狂妄与傲慢、偏狭与非理性也成为18世纪英国文学讽刺的潮流。因此约翰逊认为,诗人应把握整体,将描写事物的普遍性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引导人类正确认识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克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使人类从狭小的自我封闭空间中解放出来,从而实现人类的自我完善和自我救赎。
张昕
关键词:塞缪尔·约翰逊整体观
菲尔丁的《弃儿汤姆·琼斯传》:喜剧性散文史诗面纱后的政治隐喻
2022年
《弃儿汤姆·琼斯传》在“喜剧性散文史诗”的理论框架下,展现了广阔的18世纪英国乔治时代的社会景象。小说的情节发展无不充满了喜剧气氛和喜剧效果。菲尔丁以精湛的幽默讽刺艺术在笑声中勾勒出一幅幅善与恶斗争的图画。然而,若从小说中包含的历史叙事及其政治隐喻来考察,就会发现《弃儿汤姆·琼斯传》喜剧性散文史诗的面纱后具有严肃的政治色彩和鲜明的历史指涉。它艺术地再现了英国自1688年“光荣革命”后詹姆士党人复辟斯图亚特王朝的叛乱以及由此给英国的政治生活带来的恐慌和危机,充分发挥出文学书写并介入历史时空的独特透视与重构功能。
张昕
关键词:政治隐喻
完美和谐人格的追求——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思想被引量:12
2006年
弗吉尼亚.伍尔夫不仅是意识流小说的主要代表、杰出的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和随笔作家,还是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先驱。她的经典之作《一间自己的屋子》被誉为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宣言,这本小册子较全面地反映了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权主义艺术思想,她以其女性小说家特有的直觉、细腻和机敏密切注视着妇女的辛酸历史和不平等的社会地位,力图用女性眼光、视角和笔触重塑女性形象,提出了男女双性同体的重要思想。她希望随着人类文明和进步的发展,女权主义最终将成为历史的陈迹。两性将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取长补短,实现完美和谐人格的追求。双性同体预示了人类两性和谐发展的美好未来,为女权主义指明了发展方向。
张昕
关键词:女性文学双性同体女权主义《一间自己的屋子》
塞缪尔·约翰逊的对话艺术
2012年
约翰逊作品中的对话元素与传统的新古典主义的解读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长期以来,约翰逊被认为是英国18世纪新古典主义的代表,这一看法始于19世纪,在20世纪占据着主导地位,并且构成了日后约翰逊文艺理论批评的基础。从本质上讲,对约翰逊作品的这种人文主义的解读是一种封闭的、独白式的解读模式,它试图通过强调约翰逊作品的道德说教功能来统一他作品中出现的对话性、开放性和发展性的文本特征。应当说,对话贯穿了他作品的始终,构成了他作品一以贯之的主题,约翰逊认为意义和真理正是在不同的思想观点和价值立场的对话与互动之中形成的。
张昕
关键词:塞缪尔·约翰逊互动
伍尔夫的双性同体情结被引量:1
2007年
上世纪二十年代后半期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创作的鼎盛时期。完成了《达罗威夫人》的写作之后,伍尔夫随后又创作了一组她所有著作中最成功、最令人振奋的作品,即小说《到灯塔去》、《奥兰多》和她最著名的女性主义理论著作《一间自己的房间》。毋庸置疑,这一时期也是伍尔夫积极投身于她认为合适的女权主义的活动之中的时期。凭借着女性特有的直觉、细腻和机敏,她对妇女命运的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思考,以一名女作家的独特眼光,不停地在文本中阅读妇女,书写妇女,呼唤妇女,曾经聚焦妇女,写了大量评论女作家、女诗人、女才子的散文。这些作品以不同的方式探讨性别角色,又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两性融合的理想,即双性同体。大多数批评者把《奥兰多》看成是伍尔夫双性同体思想的具体体现,与她的《一间自己的房间》中所体现的思想正好互相呼应。其实伍尔夫的这种思想与奥兰多的原型维塔.萨克维尔-维斯特不无关系。两人在这一时期交往甚密,堕入情网。对于伍尔夫来说,这是一段令其愉悦和充满活力的经历,她经历了以往从未有过的激情。维塔的出现给当时已四十多岁的伍尔夫带来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尤为重要的是,由于维塔本人的浪漫经历及其对于传统性别角色的挑战给伍尔夫的女权主义思想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并最终促成了她双性同体观的形成。
张昕
关键词:双性同体女性主义性别
论约翰逊小说《快乐王子:雷斯勒斯》的重复叙事被引量:1
2013年
塞缪尔·约翰逊的惟一一部小说《快乐王子:雷斯勒斯》展示了一系列的传奇遭遇和经历,引人入胜。小说中所提出的问题关涉到人类的幸福真谛,人们对其所蕴含的意义看法不一。本文认为从小说中俯拾皆是的"重复"现象切入,按照西方著名的文学理论家米勒的重复理论框架,揭示文本中"重复"的意义,是解读这部作品的一个重要途径。
张昕
对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双性同体”的探索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一位跨时代的女性。她诞生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英国女积主义运动日益兴盛之时,成长于英国妇女为争取选举权而展开轰轰烈烈斗争的年代,耳闻目睹了女性先辈们为获得与男子平等的权利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到20世纪20年代...
张昕
关键词:英国小说女权主义艺术价值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