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红
- 作品数:16 被引量:93H指数: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低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可能与住院患者营养不足有关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 探讨低血浆总胆固醇水平是否是评价住院患者营养不足的指标.方法 选取358例2009年1月1日~2月1日在我院住院的患者,分析血浆总胆固醇(TC)水平与其他营养指标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无论男性、女性,血浆TC、白蛋白(ALB)、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和血红蛋白(Hb)水平与主观全面评定(SGA)结果高度一致(P<0.05);相关分析显示TC与ALB、TG、Hb、淋巴细胞绝对值(Ly#)、体重指数(BMI)高度相关(P<0.05),而与血钾(K)、血肌酐(Scr)和TP无相关性(P>0.05),不同性别TC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01);TC与饮食摄入方式和性别有关,而与年龄无关.单纯肠外营养方式比单纯经口进食方式和单纯肠内营养方式更容易引起低胆固醇血症.结论 低血浆TC水平可能与住院患者营养不足有关.
- 洪忠新王佳刘志华武力张立红
- 关键词:体重指数
- 两种营养筛查方法在神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和微型营养评价精法评价神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不同因素对其营养状况的影响,比较2种营养筛查方法的适用性和结果,为临床营养筛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4月入住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的年龄≥65岁、住院时间≥24h的180例老年患者,由经过培训的营养师对神经内科的老年住院患者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和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NASF)2种筛查方法进行营养风险评估,观察其评估营养状况的可行性。结果:180例老年患者中低体重、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分别为6.1%、23.3%和16.7%,体重指数正常者占53.9%。采用NRS2002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定,有营养风险者共计75例(41.7%),其中男性患者61例占42.7%、女性患者14例占37.8%;高年龄组患者有营养风险的比例较高(59.4%)。采用MNA-SF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为58.3%、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17.3%,随着年龄的增长,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增加(P<0.05)。105例NRS<3分的患者,再按照MNA-SF进行评价,有营养不良风险的65例(61.9%)、营养不良者6例(5.7%);NRS≥3分者75例,再按照MNA-SF进行评价,有营养不良风险的共40例(53.3%)、营养不良者25例(33.3%),2种方法的筛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NA-SF的营养风险检出率更高。结论:MNA-SF的适用性更好,老年患者存在较高的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营养技师应加强对患者进行营养宣教,配合临床医生积极进行营养干预和营养治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 毕研霞洪忠新张立红李伟顾中一葛智文
- 关键词:营养风险筛查2002老年营养风险营养不良营养不良风险
- 肿瘤化疗患者存在营养风险的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15
- 2018年
- 目的对肿瘤化疗患者行营养风险筛查,分析营养风险与年龄、是否贫血及血清清蛋白、血清总蛋白、体质指数(BMI)的关系,为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及时进行临床营养支持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肿瘤科收治的236例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结果 236例患者中<60岁者69例(29.2%),60~69岁者80例(33.9%),≥70岁者87例(36.9%)。142例(60.2%)存在营养风险。≥70岁营养风险发生率高于<60岁者(P<0.05)。贫血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高于无贫血患者,血清清蛋白水平偏低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高于血清清蛋白水平正常患者,血清总蛋白水平偏低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高于血清总蛋白水平正常患者,BMI偏低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高于BMI正常患者(P<0.05)。结论肿瘤化疗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较高,且营养风险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是否贫血,血清清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及BMI有关,对于该类患者进行营养评估时应加强动态监控,及时发现营养风险,及时进行营养支持治疗。
- 毕研霞洪忠新张立红李伟葛智文
- 关键词:肿瘤营养状况
- 中老年人饮食营养状况调查与分析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了解中老年人饮食、营养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供改进措施。方法使用体重计和便携式生物电阻抗分析仪分别测定225名中老年人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和体脂(BF)。按照体脂将调查对象分为体脂正常组(BF<30%,n=108)和体脂超标组(BF≥30%,n=117)。采用半定量食物频度调查表(SFFQ)调查两组中老年人平均每周所进食物的频率,同时对他们的户外活动、睡眠情况及慢性病患病率进行调查。结果受试对象的BMI为(24·4±2·6)kg/m2,BF为(30·4±6·2)%(其中BF≥30%者占52%);体脂正常组和体脂超标组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28·0%与66·7%;半定量食物频度调查结果发现体脂超标组猪肉和硬果类摄入频率明显高于体脂正常组(P<0·05),而西红柿、茶、粥和粗粮的摄入频率均显著低于体脂正常组(P<0·01)。两组受试者均有喝牛奶、吃绿叶蔬菜和水果的习惯,但鱼类、海产品及豆类的摄入频率均较少。两组受试者户外活动和睡眠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人群中体脂超标者所占比例较大,慢性病患病率也较高。这可能与他们猪肉和硬果类的摄入频率较高及西红柿、茶、粥和粗粮的摄入频率较低有关。
- 洪忠新武力张立红黄金茹
- 关键词:营养中老年人生物电阻抗分析
- 患者入院握力水平与住院时间的关系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患者入院握力水平与住院时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2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住院患者92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32例,女394例;内科患者540例,外科患者386例。采用《营养风险筛查表(NRS2002)》评价患者营养状况,测定患者优势手握力。根据研究对象握力测定结果,以不同性别、年龄段的第25百分位数和第75百分位数的入院握力为界值,分为低、中、高握力水平。以住院时间为"生存时间",住院率为"生存率",对不同科室、性别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科室男性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0,P<0.05)。不同科室女性患者入院握力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37,P<0.05)。生存分析显示,外科女性不同握力水平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7,P=0.598)。内科女性不同握力水平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45,P=0.007),其中,高、中握力水平患者住院时间与低握力水平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外科男性不同握力水平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84,P=0.014),其中,高、中握力水平患者住院时间与低握力水平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内科男性不同握力水平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28,P=0.001),其中,高握力水平患者住院时间与中、低握力水平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低握力水平可能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尤以内科患者为著。
- 洪忠新葛智文张立红李伟毕研霞顾中一屈卫华武力
- 关键词:住院病人住院时间握力预后
- 高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对北京市房山区张坊村中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与北京市房山区张坊村中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北京市房山区张坊村中老年村民150例,测量血压和人体指标,并对村民膳食摄入量进行调查,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入选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比例将村民分成两组:高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组(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占总能量比例大于或等于60%组),以下称高碳水化合物组(high carbohydrate group,HC组),和非高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组(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占总能量比例小于60%组),以下称非高碳水化合物组(none high carbohydrate group,NHC组),并对两组人群的有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村中老年高血压患病率较高,达59.1%。HC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NHC组,以收缩压升高为显著;两组村民年龄、性别、吸烟和饮酒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村民人体测量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村民总能量、碳水化合物、钙、钠及钾等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NHC组村民鱼肉类、干果类和油脂类摄入量显著高于HC组,按营养素换算后NHC组村民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亦显著高于HC组。结论碳水化合物摄入占总能量比例大于或等于60%时,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增加,以收缩压升高为显著。这与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的减少有关,与年龄、吸烟、饮酒、人体测量指标及总能量、碳水化合物、钙、钠及钾等摄入量无关。
- 洪忠新王佳武力顾中一毕研霞丁冰杰李伟张立红
- 关键词:高血压蛋白质脂肪
- 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
- 2009年
- 洪忠新华鑫武力张立红邵帅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亚急性肝衰竭营养支持
- 中毒性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性药疹患者营养支持1例
- 2010年
- 洪忠新华鑫武力张立红邵帅
- 关键词:营养支持
- 北京市房山区张坊村中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病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探讨北京市房山区张坊村中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生活方式、人体指标和膳食方面的危险因素。方法于2011年7月选取北京市房山区张坊村中老年村民150例,测量血压和人体指标,并对村民的生活习惯和膳食摄入量进行调查,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入选132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将血压情况作为因变量,人体测量指标、生活习惯情况和膳食摄入量各项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多重线性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该村中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病率较高,为59.1%(78/132)。多重线性相关分析显示:在生活习惯方面,收缩压与每日活动情况之间存在简单相关性;在回归分析中,每日活动情况无统计学意义。在人体测量指标方面,收缩压与体质指数、体脂含量和三头肌皮褶厚度存在简单相关性;在回归分析中,只有体质指数和体脂含量有统计学意义,且体质指数的变化对收缩压影响更大。在膳食摄入量方面,收缩压与食盐摄入量、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和总能量摄入存在相关性,且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比食盐摄入量和高能量摄入对收缩压的影响大。综合所有指标进行回归分析,收缩压与体质指数、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总能量摄入存在相关性,且碳水化合物能量摄入比例比体质指数和总能量摄入对收缩压的影响大。结论北京市房山区张坊村中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病与体质指数、碳水化合物能量摄入比例、总能量摄入有关;与吸烟、饮酒、运动等生活方式,腰臀比等人体测量指标,蛋白质、脂肪、食盐和食用油摄入量等无相关。
- 王佳洪忠新武力顾中一毕研霞丁冰杰李伟张立红
- 关键词:高血压人体测量术碳水化合物
- 减体重生酮饮食治疗伴有肥胖症的癫痫临床观察
- 2010年
- 洪忠新华鑫张立红王佳
- 关键词:肥胖症癫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