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聪
- 作品数:88 被引量:377H指数:11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建设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若要安,三里常不干”考辨被引量:1
- 2017年
- 从文献学和医理辨析"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出处及其临床意义,探知"若要安"诸语出南宋初年《琐碎录》。足三里艾灸原为防治"风疾"而设,以宣通脏腑气血为宜,非特指三里灸为化脓灸之意。将此句释为反复"灸疮",是对《备急千金要方》"失气阳厥"诸症才用逾百壮灸和《针灸资生经》"报灸"法的误解。三里穴保健可选指压、搓摩、深汤足浴等法;从安全性考量,寒象明显者宜以悬空、隔物等温和灸调理。
- 马芳芳潘诗霞林殷奚茜张聪廖艳王晶李冰王一辰柯秀慧
- 关键词:艾灸保健
- “灸疮”考辩被引量:8
- 2019年
- 古人有"灸必发疮"方能奏效之说,本文通过考辩灸疮出处、医理及其坏证以明辩真伪。灸疮最早出自汉代《武威汉代医简》《金匮要略》,本义为灸后灼伤疮疡,至晋代《针灸甲乙经》始有用草鞋热烫促使灸疮感染化脓的记载,"发灸疮"法成为化脓灸的标志。考化脓灸须在辨证选穴正确前提下,兼气血充盛、取穴准、灸量足三因素方可得效;若艾灸过度、选穴不准、触犯外邪、护养不当则易产生坏证。历代医家对灸疮安全性和疗效提出质疑,提出禁用八木之火、设禁灸穴以防其害。临床证实灸感"气至"为灸法得效标志,"灸必发疮"之说多系古人为加强灸量刺激达到"气至"得效标准,而过度艾灸所致,非特指灸法得效标志。
- 马芳芳王一辰林殷廖艳张聪潘诗霞柯秀慧赵丰润李孟慧韩悦
- 关键词:灸法艾灸灸疮化脓灸灸感考辩
- 足阳明经穴埋线对面部皱纹皮肤作用效应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观察足阳明经穴埋线对面部皱纹皮肤的作用效应。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北京军区总医院皮肤科美容门诊的65名面部皱纹皮肤的女性患者,应用足阳明经穴埋线疗法除皱,2周1次,3次1个疗程,共计42d。用VISIA皮肤图像分析仪对患者皮肤皱纹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治疗65例,基本治愈20例(30.8%),显效34例(52.3%),好转10例(15.4%),无效1(1.5%)例,总有效率83.1%,患者耐受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VISIA皮肤图像分析仪显示治疗后皱纹明显改善(P<0.01)。结论:足阳明经穴埋线可一定程度改善女性面部皮肤皱纹,无明显不良反应。
- 周双琳张聪林殷
- 关键词:足阳明经埋线皱纹
- 《老老恒言》粥方制法与食法探析被引量:2
- 2020年
- 清代曹廷栋的《老老恒言》中收录了百首粥方,粥方辅料收录了92味食材和18味药材。曹氏粥方总以"香美适口"为原则,制粥主料首选新收粳米、水质以洁净为准;辅料加工视物品性状结合调治功效而定,其中取汁、磨粉入粥占四成以上;煮粥用"紧火"以"成糜为度",但避免过度糊化;注重物品"真味真性",强调喝"淡粥",九成粥方不加任何调料;提倡啜热粥,"食宁过热"以"不灼唇"为度。
- 李孟慧林殷张聪廖艳高洁刘红双杨亚洁热依拉·吐尔逊
- 关键词:粥方粳米老年《老老恒言》
-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新冠肺炎康养平台设计与实现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突发后,为更好地为医护人员、高校师生及居家居民提供康复护养范式和健康自我评价,本研究根据中医非药物疗法设计开发了“北京中医药大学身心康”康复护养应用平台。方法:基于微信小程序技术,根据中医“治未病”思想,利用“身心同调,杂合以治”的优势,通过专业心理、生理测试量表,并结合新冠肺炎疫情特点以及北京中医药大学专家组临床经验,综合设计完成了新冠肺炎康养平台——身心康。结果:新冠肺炎康养平台,可有效辅助使用者快捷、高效地完成身心调节和远程康养指导。结论:身心康小程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可以有效为医护人员、高校师生和居家居民提供康复护养范式,为用户最大程度地促进机体康复和心理健康提供支持。
- 陈思琦陈陶劲邱佳瑜刘香弟刘伟张海波张聪刘振权张未未马雪玲姜婧王登辉侯中伟黄友良
- 从中医角度看崩漏患者的饮食康复
- 目的:通过古代文献研究,探讨常用食物中具有明确治疗崩漏作用的食物,对崩漏患者日常食养食疗给予指导.方法:以常用212种食物为研究对象,检索古代文献中明确记载具有治疗崩漏作用的食物,分析其性味、归经、功效及对崩漏的治疗作用...
- 张聪林殷
- 关键词:饮食疗法疗效评价
- 文献传递
- 关于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建议被引量:6
- 2012年
- 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医学教育发展战略的主要方向之一。目前医学人才培养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现状:科研能力不足、缺乏开拓创造性的研究能力。文章从五个方面为培养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出了建议。
- 张玉苹张聪
- 关键词:医学教育
- 首都市民中医药文化素养调查与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在收集整理北京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项目《首都市民中医药文化素养》调查问卷基础上,总结目前北京市民在中医文化素养方面的几点现状,并针对大部分市民对于中医仅停留在"知道一些"的水平上,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提高首都市民的中医药文化素养。
- 张玉苹王青青张聪
- 关键词:中医养生文化
-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识
- 近年来,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中医文献对骨质疏松论述很多,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中药在防治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骨质疏松症重在预防,及早自我保健,尽早干预。
- 张玉苹廖艳张聪张清怡
- 唐代食疗方用药情况分析
- 2016年
- 通过分析唐代食疗方含药概况,厘清早期药膳应用范畴,以期规范现代民众养生观念与方法,并为本市药膳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对策研究提供借鉴。选取唐代4本食疗专篇专著,按共时分析和古今观照方法,统计分析书中食疗方所含药物基原、性味、功效及其膳食类型和应用范围。食疗本草书中去除重复者含药45味,占843味"食药"总数的5.34%,入食药物为植物和动物;食疗方书中含药食方61首,占367首食疗方总数的16.62%,去除重复后共用药33味,含植物、矿物和动物。含药食方以粥、汤、酒为主要类型,主治病证与纯食疗方无明显差异。食方所用有毒中药极少且配伍严谨,剂量和用法控制严格。唐代食疗方含药比例较低且多为治病而非养生。
- 范宁张玉苹廖艳张聪奚茜李冰林殷
- 关键词:唐代食疗中药用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