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鹏

作品数:14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枣庄市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梗死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3篇延髓
  • 3篇丘脑
  • 2篇延髓麻痹
  • 2篇质子波谱
  • 2篇施普善
  • 2篇首发
  • 2篇氢质子
  • 2篇氢质子波谱
  • 2篇丘脑梗死
  • 2篇周围性面瘫
  • 2篇综合征
  • 2篇面瘫
  • 2篇脑病
  • 2篇急性
  • 2篇急性脑梗死
  • 2篇波谱
  • 2篇成像

机构

  • 14篇枣庄市立医院
  • 1篇潍坊医学院附...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张鹏
  • 4篇张子宪
  • 3篇李林文
  • 3篇张士亮
  • 3篇胡屹伟
  • 3篇牛莉莉
  • 2篇韩立秀
  • 2篇张振华
  • 1篇王炎强
  • 1篇李娜

传媒

  • 4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中华脑科疾病...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系统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波谱成像评价急性脑梗死药物疗效的价值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RI,DWI)及氢质子波谱成像(H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观察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影像学改变和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的情况,评价两组临床治疗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发病24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及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MRS在兴趣区上测量氮-乙酰天冬氨酸(NAA)与肌酸(Cr)比值(NAA/Cr);胆碱复合物(Cho)与肌酸(Cr)比值(Cho/Cr)及乳酸(Lac)与肌酸(Cr)比值(Lac/Cr),并对治疗前后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病人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病人NAA/Cr较治疗前升高,但研究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两组病人CHO/Cr及Lac/Cr均较治疗前降低,但研究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以上结果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MRS联合DWI能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脑蛋白水解物(施普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神经保护剂。
韩立秀张振华张鹏张子宪胡屹伟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磁共振氢质子波谱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氟桂利嗪联合丁苯酞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 探究氟桂利嗪联合丁苯酞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枣庄市峄城区中医院于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8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参考组(34例,采取氟桂利嗪治疗)和观察组(34例,采取氟桂利嗪联合丁苯酞治疗)。分析两组在视觉模拟量表评分、眩晕发作频率、眩晕持续时间、眩晕残障评定量表、血清神经递质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眩晕发作频率、眩晕持续时间、眩晕残障评定量表、血清神经递质水平显著较参考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低于参考组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0,P<0.05)。结论 前庭性偏头痛采用氟桂利嗪联合丁苯酞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眩晕、头痛状况和血清神经递质水平,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显著。
李中强张鹏
关键词:氟桂利嗪丁苯酞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78例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临床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采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中,采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能有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张鹏牛莉莉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老年
肾动脉狭窄致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1例
2009年
张鹏牛莉莉
关键词:肾动脉狭窄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一种新型神经内科检查床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神经内科检查床,涉及检查床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床体,所述床体上转动安装有两个转辊,两个所述转辊分别位于所述床体床头与床尾处,所述床体上安装有驱动其中一个所述转辊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转辊上套装有...
张子宪孙涛张鹏
以周围性面瘫和延髓麻痹起病的丘脑梗死一例被引量:1
2013年
患并,男,50岁。因“言语不清2d”于2013年3月2日入住本院.患者于2月28日突然出现言语不清,口角歪斜,伴有饮水呛咳、吞咽刚难。当地医院做头颅CT示左侧基底节、放射冠、右侧基底节陈旧性腑梗死。发病当天(2月28日)术院头颅MRI提示右侧匠脑急性脑梗死,左侧基底节区、桥脯多发陈"陆腑梗死,腑内敞在缺血变性灶(图1A、B)。无头痛、
张鹏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脑梗死丘脑
以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的外周脏器肿瘤3例报告
2014年
我科自2013年3月至9月共收治以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的外周脏器肿瘤3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女,68岁,因“头晕、行走不稳、反应迟钝3 d”于2013年4月24日入住神经内科。患者于3d前,出现头晕,行走不稳及反应迟钝,无意识障碍及恶心呕吐。既往有高血压病、脑梗死病史。4月24日脑MRI示双侧大脑半球、胼胝体、桥臂对称性大片状异常信号,脱髓鞘待排,见图1;4月28日查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768.2 ng/mL (正常值0~13.4 ng/mL),再次复查AFP>1000 ng/mL;4月29日腹部CT示肝左外叶占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见图1,乙肝五项及丙肝抗体均阴性。5月2日患者出现反复呕吐、纳差等消化道症状,面色苍白,血色素下降。于5月4日转至肿瘤科行肝脏肿瘤介入治疗。我科自2013年3月至9月共收治以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的外周脏器肿瘤3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女,68岁,因“头晕、行走不稳、反应迟钝3 d”于2013年4月24日入住神经内科。患者于3d前,出现头晕,行走不稳及反应迟钝,无意识障碍及恶心呕吐。既往有高血压病、脑梗死病史。4月24日脑MRI示双侧大脑半球、胼胝体、桥臂对称性大片状异常信号,脱髓鞘待排,见图1;4月28日查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768.2 ng/mL (正常值0~13.4 ng/mL),再次复查AFP>1000 ng/mL;4月29日腹部CT示肝左外叶占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见图1,乙肝五项及丙肝抗体均阴性。5月2日患者出现反复呕吐、纳差等消化道症状,面色苍白,血色素下降。于5月4日转至肿瘤科行肝脏肿瘤介入治疗。
李林文张士亮张鹏张子宪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
首发延髓梗死不同卒中解剖模式与TOAST病因分型的临床分析
2018年
目的探讨首发延髓梗死不同卒中解剖模式与TOAST病因分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首发延髓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危险因素、卒中模式、梗死部位分布及影像学结果等。延髓梗死病因分型依据TOAST标准,卒中解剖模式根据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影像学表现及供应动脉分布范围分为前内侧、前外侧、外侧、后部梗死,据延髓解剖特点轴位分为上部、中部、下部梗死。结果共纳入103例延髓梗死患者,其中男76例(73.77%),女27例(26.21%);高血压60例(58.25%),糖尿病42例(40.78%),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37例(35.92%),吸烟36例(34.95%),高脂血症33例(32.04%)。梗死部位:延髓上部41例(39.80%),中部32例(31.18%),下部18例(17.85%),中上部6例(5.82%),中下部4例(3.88%),全部延髓21例(1.94%)。病因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63例(61.17%),小动脉闭塞型(SAO)14例(13.59%),心源性栓塞型(CE)6例,其他明确病因型(ODE)8例,不明原因型(SUE)12例。受累血管以椎动脉为主(56例,54.37%)。结论延髓梗死的卒中解剖模式及病因分型与其动脉供血区域不同有关,为临床诊治干预及预后评估提供了依据。
张鹏牛莉莉肖成华耿德勤王炎强胡屹伟
关键词:延髓梗死TOAST分型病因分型
施普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磁共振波谱成像评价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观察施普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磁共振氢质子波谱(H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及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的影响,评价施普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发病24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随机分为施普善治疗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2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应用MRS在兴趣区上测量氮-乙酰天冬氨酸(NAA)与肌酸(Cr)比值(NAA/Cr)、胆碱复合物(Cho)与肌酸(Cr)比值(Cho/Cr)及乳酸(Lac)与肌酸(Cr)比值(Lac/Cr),并对治疗前后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2周后2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施普善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2组病人NAA/Cr较治疗前升高,但施普善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2组病人CHO/Cr及Lac/Cr均较治疗前降低,但施普善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施普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神经保护剂。
韩立秀张振华张鹏张子宪胡屹伟
关键词:施普善急性脑梗死
以周围性面瘫和延髓麻痹起病的丘脑梗死一例
病例患者男性,50岁。因"言语不清2天"于2013年3月2日入院。患者于2月28日突然出现言语不清,口角歪斜,伴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当地医院做头颅CT示左侧基底节、放射冠、右侧基底节陈旧性脑梗死。发病当天(2月28日)...
张鹏张士亮李林文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