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龙
- 作品数:20 被引量:57H指数:5
- 供职机构:大庆油田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后正中入路小切口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严重移位肱骨髁上骨折
- 2013年
- 目的:介绍一种后正中入路小切口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术式。方法:28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年龄2~12岁,平均8岁。受伤至接受手术时间4~48小时,平均为16小时。在全麻或臂丛麻醉下,后正中入路显露骨折,解剖复位,屈肘位用1.6mm克氏针从内、外髁交叉打入,交叉点位于鹰嘴窝顶以上。术后屈肘90。功能位石膏固定,2~3周拆石膏,3周拔除克氏针。结果:28例手术克氏针固定后复位满意。针道感染1例,取出后愈合,未影响骨折位置。随访2年,无肘内翻畸形。结论:后正中入路结合经皮克氏针固定,骨折复位精确,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 张克非史峰军吴迪张龙
- 关键词:后正中入路小切口肱骨髁上骨折
- 尺桡骨骨折术后前臂旋转功能障碍预防的疗效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常树松王玉兰王红乔天柱宋银冬张龙
- 关键词:前臂旋转功能障碍骨折术后骨折内固定术后外固定方法
- 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的体会附28例病例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索和研究解剖型锁定钢板在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28例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评定术后患髋功能。结果:本组随访12~32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2~8个月。根据黄公怡临床评定标准:优20例,良7例,差1例。结论:解剖型锁定钢板符合股骨近端解剖形态,治疗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简单实用,安全有效,对股骨头血供干扰小,内固定牢固,创伤小,能早期活动和负重,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 崔明宇乔添柱孙远新宋银东沈建辉李刚张龙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粗隆下骨折解剖型锁定钢板
-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新进展被引量:9
- 2010年
- 常树松王玉兰龙云刁振斌初海坤宋银冬崔明宇张龙沙宪辉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人高龄人群全身骨折髋部骨折
- 防旋股股近端髓内钉(PFNA)微创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初步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常树松刁振斌宋银冬初海坤崔明宇张龙沙宪辉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微创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性疗效分析
- 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临床观察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探讨前路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联合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2月-2011年6月,本院对23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采取了前路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联合带锁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方案进行了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观察、评价其诊疗过程及结果。结果:23例患者经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联合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均获成功,并于术后获得6~24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x线摄片复查显示,全部病例植骨融合良好,融合时间平均为12周,颈椎稳定,无感染,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亦无假关节、骨不连以及生理曲度改变等发生;脊髓神经功能与术前相比有显著的提高。结论: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联合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具有创伤小,植入骨块愈合快,‘颈椎高度恢复好且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于改善受损脊髓神经功能亦可获得满意疗效。
- 孙远新沈建辉张龙王红石冰冰
- 关键词:前路减压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下颈椎骨折脱位脊髓神经损伤
- 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弥散分布对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究经单侧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骨水泥在伤椎内分布情况对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21年7月收治的280例单节段0VCF的老年患者,这些患者均接受PKP治疗。其中男76例,女204例,年龄为60-90岁,平均年龄为(73.89±7.34)岁,伤后平均等待手术时间为(3.09±1.33)天,平均推注骨水泥为(4.73±0.79)mL。根据骨水泥分布的不同分为弥散组(131例)和团块组(149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特征(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等待时间)、手术特征(手术时间、骨水泥量)和影像学特征(手术前后伤椎Cobb角,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骨水泥的渗漏、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情况。分别在术前、术后1天、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2组患者均获得完整的随访,通过分析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手术等待时间、手术时间、注入骨水泥量、手术前后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和骨水泥的渗漏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弥散组患者发生椎体再骨折情况少于团块组,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的VAS和OD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术后1年的VSA评分弥散组明显低于团块组。结论:经单侧入路行PKP手术,无论是骨水泥弥散分布还是团块分布,患者均能获得满意的疗效,而骨水泥呈弥散分布,具有椎体再骨折发生率低等优势。
- 王大勇卞富成李刚张龙李创新张煜夫胡程宇
- 关键词:椎体后凸成形术单侧入路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 膝关节三维CT成像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前的应用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常树松王玉兰王红乔天柱宋银冬张龙
- 关键词:三维CT成像膝关节术前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手术方案临床分型
- 膝关节镜微创技术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移植单束重建治疗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研究
- 2009年
- 常树松刁振斌初海坤崔明宇宋银冬张龙沙宪辉
- 关键词: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关节镜微创技术自体半腱肌交叉韧带重建
- 骨锚钉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10年
- 常树松王玉兰王红乔天柱宋银冬张龙
-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喙锁韧带治疗骨锚钉克氏针张力带固定交叉克氏针固定锁骨钩钢板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