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澎

作品数:84 被引量:927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3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9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4篇地质
  • 22篇元古代
  • 20篇岩墙
  • 20篇岩墙群
  • 20篇锆石
  • 14篇岩浆
  • 14篇岩石
  • 14篇古元古代
  • 11篇基性
  • 9篇地球化
  • 9篇地球化学
  • 9篇地质意义
  • 9篇岩系
  • 8篇同位素
  • 8篇火山岩
  • 8篇基性岩
  • 8篇U-PB年龄
  • 7篇岩石成因
  • 7篇花岗岩
  • 6篇岩石学

机构

  • 84篇中国科学院
  • 15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西北大学
  • 5篇中国地质科学...
  • 5篇朝鲜国家科学...
  • 4篇长安大学
  • 4篇中国科学技术...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山西师范大学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香港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安徽省地质矿...
  • 1篇河北地质大学

作者

  • 84篇彭澎
  • 40篇翟明国
  • 27篇郭敬辉
  • 14篇王冲
  • 13篇刘富
  • 8篇杨书艳
  • 7篇张华锋
  • 7篇胡波
  • 7篇赵太平
  • 5篇李秋立
  • 4篇陈福坤
  • 3篇张艳斌
  • 3篇王芳
  • 3篇金明哲
  • 3篇朴雄
  • 2篇张连昌
  • 2篇王浩铮
  • 2篇李向辉
  • 2篇兰中伍
  • 2篇陈亮

传媒

  • 26篇岩石学报
  • 3篇科学通报
  • 3篇2015中国...
  • 2篇地质科学
  • 2篇高校地质学报
  • 2篇地学前缘
  • 2篇中国科学:地...
  • 2篇2012年全...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世界地质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矿物学报
  • 1篇矿床地质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地球科学
  • 1篇2007'全...
  • 1篇第三届中国博...
  • 1篇首届找矿突破...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8
  • 2篇2017
  • 12篇2016
  • 10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7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5篇2002
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看大陆地壳的形成与早期地质演化和成矿的研究
前寒武纪指的是地球5亿4千万年前的特定地质历史时期。前寒武纪地质学是专门研究大陆地壳形成与早期演化相关地质问题的科学,属于最为基础但是综合较强的地质学科。前寒武纪不但是大陆地壳形成和演化的主要时期,也是地表各个圈层,大气...
彭澎
关键词:大陆地壳地质演化成矿机理成矿理论
文献传递
朝鲜半岛中南部三叠纪岩浆岩的分布、系列与成因浅析
There are many Triassic plutons in Korean Peninsula, mainly in the middle-southern, which constitutes a NE-tre...
彭澎杨书艳王欣平
关键词:TRIASSICSYENITEMONZONITE
华北克拉通孔兹岩带东端孤山剖面石榴石基性麻粒岩的变质作用及年代学研究被引量:15
2011年
大同孤山石榴石基性麻粒岩出露在华北克拉通孔兹岩带与中部带的构造接触部位,以大小不等的透镜体形式产于孔兹岩带内的夕线石榴片麻岩和紫苏二长片麻岩中。根据岩相学观察、矿物化学研究、P-T视剖面图和传统温压计计算结果,揭示孤山石榴石基性麻粒岩经历了4个阶段的变质演化:早期进变质阶段(M1)的主要矿物组合为石榴石核心及其内部包体矿物单斜辉石+角闪石+斜长石+石英+钛铁矿±金红石。反环带斜长石富钠核部记录了早期压力可达11kbar;峰期变质阶段(M2)的矿物组合是石榴石斑晶和基质中的单斜辉石+斜方辉石+斜长石+钛铁矿+石英,记录的温压条件为850~900℃、9~10kbar;峰期后降压阶段(M3)的标志是石榴石外围发育的后成合晶和冠状环,主要有单斜辉石+斜长石、斜方辉石+斜长石和角闪石+斜长石组合,其形成温压条件为760~820℃、5~8kbar;晚期低角闪岩相角闪石的生长表明岩石又经历了降温冷却的过程(M4),温度降至690℃以下。石榴石基性麻粒岩记录了含有近等温降压(ITD)阶段的顺时针变质作用P-T轨迹,揭示了阴山地块与鄂尔多斯地块之间俯冲碰撞加厚下地壳的折返过程。石榴石基性麻粒岩的变质锆石LA-ICP-MSU-Pb定年得到了两组变质年龄数据,分别为1945±25Ma和1828±36Ma,它们与阴山地块、鄂尔多斯地块碰撞形成孔兹岩带的时代及华北克拉通东、西陆块碰撞形成中部带的时代一致。结合该地区其他研究结果推断,石榴石基性麻粒岩在~1.95Ga鄂尔多斯地块与阴山地块碰撞过程中俯冲进入下地壳底部,经历早期的高压麻粒岩阶段,随后缓慢地抬升到下地壳上部;之后在~1.85Ga东、西部陆块碰撞过程中,石榴石基性麻粒岩折返到中上地壳。
王洛娟郭敬辉彭澎刘富
关键词:锆石U-PB年龄古元古代
苏鲁造山带在朝鲜半岛的延伸:造山带、前寒武纪基底以及古生代沉积盆地的证据与制约被引量:35
2007年
苏鲁超高压带是否延伸到朝鲜半岛以及用何种方式延伸,成为很多地质学家注目的科学问题。新的研究成果包括:(1)在朝鲜半岛前寒武纪京畿陆块中,识别出一个含有榴辉岩的变质杂岩(洪城杂岩),榴辉岩透镜体出露于花岗片麻岩中,榴辉岩的锆石SHRIMP年龄是230Ma和~880Ma,围岩片麻岩的年龄约为810~820Ma;(2)朝鲜半岛的3个陆块(狼林、京畿和岭南陆块)具有与华北克拉通相似的岩石组合与演化历史;(3)南北朝鲜两个主要的古生代沉积盆地与华北具有很好的可比性;(4)临津江带和沃川带都不具有碰撞造山带的变质特征。据此提出了地壳拆离与逆冲模式,即华北与扬子陆壳的碰撞带沿朝鲜半岛西缘、大致呈南北走向分布。扬子陆壳俯冲带的深部(超高压部分)未在朝鲜半岛地表出露,下地壳(高压部分)从俯冲带拆离并逆掩到地表(洪城杂岩),以透镜体(岩片)状插入京畿地块的前寒武纪基底杂岩中,没有形成横穿朝鲜半岛的变质(造山)带。临津江带和沃川带有可能是扬子陆块的上地壳,它们从下地壳拆离、逆掩到地表,现在的展布状态是受到中生代构造的控制。
翟明国郭敬辉李忠陈代钊彭澎李铁胜张艳斌侯泉林樊祺诚胡波
关键词:苏鲁造山带地质证据
华北太行岩墙群斜锆石生长世代和U-Pb年龄及其对岩浆演化的启示被引量:10
2016年
斜锆石U-Pb定年是基性岩墙时代确定的有效方法。前人对太行岩墙群高分异组岩墙(Ti O2通常〉1%,Mg O一般〈6%)进行了较多的定年,但缺少对低分异组岩墙(Ti O2约为1%,Mg O〉6%)的高精度测年。两者年龄是否一致是讨论两组岩墙是否来源于同一岩浆的基本前提。本研究对华北太行岩墙群丰镇地区低、高分异组代表性岩墙进行了斜锆石离子探针207Pb/206Pb定年。结果表明,低分异组车道沟岩墙207Pb/206Pb平均年龄为1768±4Ma(n=9,MSWD=2.1);而高分异组酸刺湾岩墙斜锆石207Pb/206Pb年龄可以分为两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780±3Ma(n=8,MSWD=0.65)和1760±3Ma(n=5,MSWD=1.7)。斜锆石成分分析表明,酸刺湾岩墙两组年龄对应的矿物成分存在差异,如晚期斜锆石比早期更富Ti,Zr/Hf比值变化范围相对较小。据此认为,酸刺湾岩墙两组斜锆石可能结晶于岩浆不同阶段:早期(~1780Ma)的斜锆石可能结晶于成分更加原始的岩浆,很可能形成于岩浆房中;晚期(~1760Ma)的斜锆石可能结晶于成分更加演化的岩浆,可能是岩浆通道(岩墙)或岩浆房中。Zr/Hf值与单点年龄的负相关趋势可能记录了单斜辉石的结晶过程。已有的太行岩墙群U-Pb年代学结果集中于1785~1760Ma。我们的研究认为,太行岩墙群岩浆房存在了约20Myr,即岩浆房形成于~1785Ma,岩墙就位于1785~1760Ma。
王冲彭澎王欣平李秋立徐希阳杨书艳
关键词:早元古代岩浆演化
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构造事件被引量:264
2007年
本文讨论了华北克拉通的古元古代表壳岩系、高压麻粒岩和孔兹岩系的若干问题,提出了(1)华北克拉通在约2500Ma太古宙结束时已基本形成。在2300Ma之前处于相对稳定的构造环境;(2)2300~1950Ma期间,华北克拉通经历了一次基底陆块的拉伸-破裂事件,在克拉通内部发育了晋豫、胶辽裂陷盆地和丰镇陆内凹陷盆地;(3)约1900Ma期间,有地幔上涌并伴随辉长岩浆的底侵作用,引起大青山-丰镇地区的超高温变质作用。底侵的辉长岩浆作为岩体和岩墙在下地壳就位,并发生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4)约1850Ma期间,华北克拉通经历了一次挤压构造事件,导致了裂陷盆地的闭合和焊接,形成晋豫和胶辽两个类似于现代陆-陆碰撞型的造山带;(5)在华北克拉通的北缘,华北克拉通可能与其北部的另一古老陆块或岛弧拼合,其拼合带应位于白云鄂博以北,现在已残缺不全。孔兹岩系可能代表了平行于北缘造山带的一条构造带,与北部造山带的俯冲碰撞相关的陆内深部逆掩造成了麻粒岩相岩石的形成和抬升;(6)白云鄂博群、化德群和渣尔泰(-狼山)群是与长城系相同时期发育的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盆地;(7)1850~1700Ma期间,华北克拉通进入伸展构造体制,导致基底抬升,产生裂陷槽、基性岩墙群和非造山岩浆活动。
翟明国彭澎
关键词:古元古代
朝鲜半岛中南部三叠纪岩浆岩的分布、系列与成因浅析被引量:3
2016年
朝鲜半岛发育大量三叠纪侵入体,主要分布在半岛中部一个北东向走廊地带,该带状区域根据岩性差异,以洪城-高城一线为界分为两个亚带:北亚带(正长岩带/碱性岩带)主要分布在狼林地块南部及京畿地块北部,为碱性系列,以正长岩类为主;南亚带(二长岩带)主要分布在京畿地块南部-岭南地块,多为亚碱性系列,以(纹长)二长岩类为主,部分岩体有闪长岩-辉长岩端元,南部有少量A型花岗岩。这些岩体多形成于ca.230~220Ma,如本文获得的北亚带江北黑云母正长岩228.7±0.8 Ma锆石U-Pb谐和年龄。它们与本区高级变质作用时代接近,分布范围大致对应但稍大,说明它们是同成因的。岩石化学方面,这些岩体均显示高场强元素亏损,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的典型的大陆岩石圈特征。南北亚带相比,北亚带岩体SiO_2和Na_2O等的含量整体上略低,而K_2O、Sr、Ba、La、Eu、Y、Cr等及稀土元素含量略高,轻重稀土分异程度((La/Yb)N)略高。空间上,两个亚带内K_2O/Na_2O和SiO_2有相反的变化趋势:从南向北,两个亚带内K_2O/Na_2O逐渐升高,SiO_2含量逐渐降低;但K_2O+Na_2O和Sr/Y的变化是相似的:南亚带从南向北,北亚带从北向南,两者逐渐降低。我们认为这些岩浆岩为同碰撞或者碰撞后产物,两个亚带之间的界线接近华北和华南古陆缝合带,岩性和成分的空间差异受控于华南古陆(朝鲜半岛南部)向华北古陆(朝鲜半岛北部)之下俯冲所形成的特定壳幔结构。
彭澎杨书艳王欣平
关键词:三叠纪正长岩
朝鲜平南盆地古元古界-下古生界沉积岩碎屑锆石年龄谱对比及意义被引量:10
2016年
中朝古陆(华北古陆)平南盆地面积~25000km^2,位于朝鲜半岛中部,发育从中元古界到下古生界地层,但经历了低级变质作用(绿片岩相及以下)。变质基底岩石中有一套角闪岩相-麻粒岩相的变质的古元古界地层。本文根据盆地不同时代沉积岩碎屑锆石/变质锆石U-Pb LA-ICP MS年龄数据讨论沉积源区的变化,并对区域演化进行制约。甑山群/杂岩为盆地基底岩系,变质砂岩样品中碎屑锆石出现ca.2500~2100Ma的年龄峰值。另外,36.5亿年的碎屑锆石是朝鲜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碎屑锆石;夕线榴片麻岩样品记录了~1850Ma(1859±9Ma)的变质年龄;推测甑山群沉积于ca.2100~1900Ma,变质于1850 Ma。黄海群局限分布于朝鲜半岛中部,碎屑锆石年龄谱显示~1850 Ma的峰值,可见~1250 Ma的年龄,推测对应物源为古元古代基底岩浆岩和变质岩系;结合其上覆直岘群的沉积时代,推测地层沉积于ca.1250~1000Ma。直岘群是平南盆地分布最广的地层之一,底部长峰组样品显示明显的~1850Ma的峰值,而其上第二个和第三个组则显示明显的ca.1400~1600Ma和ca.1000~1200 Ma年龄峰值,~1850 Ma年龄很少;推测直岘群开始沉积时,物源主体是盆地基底岩系,但之后出现大量中元古代物质;推测其沉积时代为ca.1000~900Ma。黄州群有~1850Ma和~2500Ma的峰值,另外,还有较少的ca.1000~1200Ma及1400~1600 Ma年龄,表明沉积物源主体仍是基底岩系,可能有中新元古代沉积岩(黄州群-直岘群)的再沉积。这些沉积岩碎屑锆石年龄峰值与辽东和山东半岛沉积地层相似,并且中新元古代地层中均有大量1000~1200Ma及1400~1600Ma的物质,推测可能来自华北古陆之外,如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
杨正赫彭澎郑哲寿朴雄文正根金哲贤苟贤哲
关键词:碎屑锆石年龄下古生界
朝鲜平南盆地埃迪卡拉系-下寒武统地层碳同位素特征被引量:3
2016年
中朝古陆(华北古陆)平南盆地位于朝鲜半岛中部,广泛发育新元古界-古生界地层。根据化石记录,一般认为燕滩群(自下而上包括飞狼洞组和棱里组)主体属于埃迪卡拉系,黄州(超)群坪山组和中和组主体属于下寒武统。然而,该套地层记录的新元古界-古生界界线处在什么位置,燕滩群是否记录冰期事件(如,Gaskiers冰期),尚有争议。本文对这些地层开展了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飞浪洞组δ13C值从底部+2‰开始,在+2‰和+6‰之间变化,最上部为+2‰;棱里组从下到上从0降至-7‰;坪山组在-3.1‰~0‰之间变化;中和组基本上在-1.2‰^+1.9‰范围变化。这些数据表明,原先认为有冰碛岩的飞浪洞组可能没有记录Gaskiers冰期;棱里组δ13C值与Gaskiers或Marinoan等冰期不可对比,而可能对应于埃迪卡拉系最末期的负漂移。通过将平南盆地燕滩群-黄州群地层碳同位素值变化趋势与国际地层对比,明确地层时代属于埃迪卡拉系末期-下寒武统;由于不存在明确的的不整合,燕滩群-黄州群地层可以作为这一时期连续剖面。我们认为黄州群坪山组底部含磷、含金属硫化物黑色板岩可以作为界线标志层。
金明哲杨正赫彭澎翟明国朴贤旭冯连君李忠日朱成赫
关键词:埃迪卡拉系下寒武统碳同位素
冀北独石口古元古代变辉长闪长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
2021年
为了对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岩浆-变质-构造过程有更清晰的认识,本文对冀北赤城北独石口地区红旗营子杂岩中新发现的古元古代变辉长闪长岩进行了全岩主、微量元素,LA-ICP-MS锆石U-Pb年龄、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测试。独石口变辉长闪长岩具有典型拉斑系列岩浆岩的特征,SiO2含量变化范围为51.27%~54.39%,Na2O+K2O含量变化范围为4.65%~6.00%,Al2O3含量变化范围为14.74%~15.51%,MgO含量变化范围为2.19%~4.65%,Mg^#为28~47。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受到交代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作用的特征,代表壳-幔相互作用产物。独石口变辉长闪长岩中锆石呈自形-半自形晶,具有较高的Th/U比值,为岩浆成因,对2个变辉长闪长岩样品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1808±18Ma和1825±18Ma,表明该岩体形成时代稍晚于古元古代区域变质作用峰期。锆石εHf(t)值变化范围为-5.4~+0.1,单阶段Hf模式年龄tDM1介于2236~2418Ma之间,说明除了太古宙岩石圈物质贡献,也存在新生地幔或者地壳物质的贡献。综合研究表明,独石口变辉长闪长岩可能代表古元古代造山带去根作用造成的区域抬升(伸展)的岩浆作用产物。
王芳彭澎陈超胡洪飞黄冬琴陈福坤翟明国
关键词: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