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萍

作品数:12 被引量:128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0篇青藏
  • 9篇青藏高原
  • 3篇纳木错
  • 3篇介形类
  • 3篇环境变化
  • 2篇正构烷烃
  • 2篇水深
  • 2篇水深测量
  • 2篇理化性
  • 2篇理化性质
  • 2篇湖泊
  • 2篇湖泊沉积
  • 2篇沉积物
  • 1篇地表
  • 1篇地表过程
  • 1篇野外
  • 1篇盛冰期
  • 1篇水量
  • 1篇水量平衡
  • 1篇水质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作者

  • 12篇彭萍
  • 12篇朱立平
  • 9篇王君波
  • 5篇汪勇
  • 4篇马庆峰
  • 4篇鞠建廷
  • 3篇吕新苗
  • 3篇谢曼平
  • 3篇甄晓林
  • 2篇林晓
  • 1篇冯金良
  • 1篇张国庆
  • 1篇胡建芳
  • 1篇胡星
  • 1篇张国庆
  • 1篇李泉
  • 1篇刘翀

传媒

  • 4篇湖泊科学
  • 2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球变化下青藏高原湖泊在地表水循环中的作用被引量:30
2020年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高海拔地区之一,对全球变化具有敏感响应.青藏高原作为"亚洲水塔",其地表水资源及其变化对高原本身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构成高原地表水资源的各个组分,如冰川、湖泊、河流、降水等水体的相变及其转化却鲜为人知.湖泊是青藏高原地表水体相变和水循环的关键环节.湖泊面积、水位和水量对西风和印度季风的降水变化非常敏感,但湖泊面积和水量变化在不同区域和时段的响应也不尽相同.湖泊水温对气候变暖具有明显响应,湖泊水温和水下温跃层深度的变化能够对水—气的热量交换具有明显影响,从而影响了区域蒸发和降水等水循环过程.由于湖泊水量增加,高原中部色林错地区湖泊盐度自1970s以来普遍下降.根据60多个湖泊实地监测建立的遥感反演模型研究发现,2000—2019年湖泊透明度普遍升高.对不同补给类型的大湖水量平衡监测发现,影响湖泊变化的气象和水文要素具有较大差异.在目前的暖湿气候条件下,青藏高原的湖泊将会持续扩张.为了深入认识湖泊变化在青藏高原区域水循环和气候变化中的作用,需要全面了解湖泊水量赋存及连续的时间序列变化,需要深入了解湖泊理化参数变化及对湖泊大气之间热量交换的影响,需要更多来自大湖流域的综合连续观测数据.
朱立平彭萍彭萍张国庆张国庆杨瑞敏刘翀
关键词:水量平衡
西藏中部纳木错孢粉记录的末次盛冰期以来的环境变化
青藏高原中部高寒草甸/高寒草原过渡带是环境变化的敏感地区。高原中部尚缺乏末次冰期以来基于连续湖泊沉积孢粉记录的古环境重建。本研究通过利用青藏高原中部纳木错NC0801钻孔的孢粉组合及数量变化,并结合其他环境代用指标,初步...
吕新苗朱立平王君波彭萍汪勇马庆峰
关键词:孢粉记录末次盛冰期环境变化
青藏高原中部16500年前的大气环流变化
青藏高原受中低纬度西风和印度季风两大环流控制。由于两个环流给青藏高原带来不同的水汽,从而构成不同的水热组合,而这种组合又会影响其上层大气,并且对更大范围的天气气候产生影响。北大西洋的温盐环流被认为是引起气候波动的主要源地...
朱立平吕新苗王君波彭萍李泉Thomas KasperGerhard DautPeter FrenzelAntje SchwalbRoland M(a)usbacher
关键词:青藏高原大气环流花粉
西藏玛旁雍错和拉昂错水深、水质特征及现代沉积速率被引量:25
2013年
基于2009年和2010年分别在玛旁雍错和拉昂错开展的2次野外湖泊调查,本文简要报道这2个藏南内流水系湖泊的水深分布、湖水理化特征及湖泊现代沉积速率.测深结果显示玛旁雍错湖盆形状规则,深水区坡度平缓,最大水深为72.6 m;拉昂错北部为较浅的河流冲积扇,通过狭长的水道与开阔的南部湖区相连,南部湖区中心平坦,实测最深处49.03 m;根据水深数据计算的玛旁雍错和拉昂错水量分别为1.462×1010m3和5.711×109m3.玛旁雍错湖水剖面水质在垂直方向上呈现明显的分层结构,温跃层介于25~35 m之间,温度梯度为0.17℃/m,水体pH、电导率和溶解氧在温跃层具有同步变化特征;拉昂错湖水温跃层与玛旁雍错相比不明显,5~15 m间温度梯度为0.16℃/m,湖水pH与溶解氧呈反相变化,这可能与水生植物呼吸作用有关.2个湖泊湖水的主要离子组成特征除Ca2+外基本相同,拉昂错主要离子浓度约为玛旁雍错的3倍,而Ca2+则约为玛旁雍错的1/2;利用210Pb和137Cs方法对玛旁雍错和拉昂错的短岩芯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2个湖泊近代沉积速率分别约为0.31 mm/a和0.65 mm/a.
王君波彭萍马庆峰朱立平
关键词:水深测量理化性质现代沉积速率青藏高原
粒度揭示的青藏高原湖泊水动力现代过程:以藏南普莫雍错为例被引量:11
2012年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冰川融水占重要补给地位的湖泊对气温变化具有潜在的敏感性.本文以藏南普莫雍错为例,通过湖泊现代水动力过程解析,结合古湖泊学气候环境序列对比,辨析湖泊沉积物中粒度对气温变化敏感性.根据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参数、各粒级百分含量的空间格局以及频率分布曲线特征,分析了该湖不同湖区的水动力环境.结果表明,该湖碎屑沉积可分为5种类型,其中开阔湖区除小岛周围和北岸受近岸碎屑影响外,其他中心湖区主要受悬移搬运控制;沉积动力学模型(粒径趋势方法)分析表明,该湖开阔湖区沉积物具有自西向东运移的输运趋势,表明该湖西部冰川融水补给河流加曲对湖泊的影响不仅限制在冲积扇上,而且影响到整个湖泊,从而也表明了湖泊沉积物粒度的温度指示意义;中心湖区沉积物岩芯粒度指标与气温资料时间序列的对比,验证了在短时间尺度上,粒度环境意义为区域温度的良好指示器,进而验证了水动力现代过程辨析方法的可靠性.作为案例研究,本研究表明,沉积物粒径趋势分析和沉积模式常规对比方法能够辨析青藏高原冰川融水补给湖泊的水动力过程,进而有助于理解钻孔的碎屑来源和粒度大小的控制性因素,有利于提高该类湖泊的古气候反演能力.
鞠建廷朱立平冯金良王君波汪勇谢曼平彭萍甄晓林吕新苗
关键词:粒度环境意义粒径趋势分析
8.4ka以来纳木错湖芯介形类组合的环境变化意义被引量:9
2008年
对青藏高原中南部纳木错长332cm的NMLC1孔湖芯研究发现,沉积物的介形类动物群计有6属15种。介形类属种生态特征和组合变化分析表明这些介形类对环境条件具有敏感性,其组合能够很好地反映过去环境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8.4ka以来具有三个不同的环境变化时期:早期在8400~6800 a BP,湖泊由浅向深发展,环境具有相对冷湿的特征;中期在6800~2500 a BP,湖泊深度逐渐加大,环境经历了暖湿—冷湿—冷干的变化,其中由冷湿向冷干的转化奠定了纳木错现今环境条件的基础;晚期在2500~0 a BP,湖泊深度继续增加,这个时期的较早阶段,继续保持了前一时期的冷干特点,但湖水盐度可能开始增加,较晚阶段的冷干化加剧,陆面流水的活跃性大大降低。研究发现,纳木错NMLC1钻孔介形类黑色壳体的高峰值与介形类的最大生产量相一致,并且与沉积水动力条件增强相适应,指示了这些黑壳的产生与介形类的大量繁殖处于同一阶段,并且主要为异地搬运为主。钻孔中出现大量Candona幼虫壳体,其原因可能与沉积环境的水动力条件迅速改变有关。
谢曼平朱立平彭萍甄晓林汪勇鞠建廷A.Schwalb
关键词:青藏高原纳木错介形类环境变化
基于野外站网络的青藏高原地表过程观测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由于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国际对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地表过程观测研究持续关注,中国高寒区地表过程与环境观测研究网络也逐渐形成。整合了中国科学院的17个野外观测站,针对中国高寒区特有的大气、冰川、冻土、湖泊、高寒生态系统等地表过程开展长期观测。通过推动建立规范的观测指标体系,逐渐统一观测仪器设施,开展数据集成与共享等,野外站的观测研究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产出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如发现青藏高原降水具有西风、季风和二者过渡区3大模态等,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来,野外观测站会统筹长期观测与有限目标的关系,建设高寒网科学数据平台,更好地服务和支撑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战略需求。
彭萍朱立平
关键词:青藏高原地表过程观测网络
西藏普莫雍错介形类反映的中晚全新世以来湖面波动与环境变化被引量:3
2012年
西藏普莫雍错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印度季风雨影区,主要由冰川融水补给。根据湖泊的等深线分布和主要补给河流的入湖路径,对采自普莫雍错1~62 m水深范围的表层沉积物介形类和相关水环境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普莫雍错表层沉积物中含有7属9种介形类,其分布主要受湖泊水深、pH值、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等环境因子的影响。介形类与水环境因子的降维对应分析、典型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水深是影响表层沉积物介形类分布的最重要的环境因子,用偏最小二乘法加权平均回归与校正模型建立的介形类-水深转换函数具有较高的精度与可靠性。利用此转换函数模型和一个72 cm长重力湖芯的介形类属种分析结果,定量重建了湖泊水深波动历史。湖面波动与湖芯的总有机碳、总无机碳、粒度等代用指标比较结果表明,普莫雍错6.0 kaBP以来的环境变化具有6.0~4.3 kaBP的温凉浅湖面期、4.3~2.0 kaBP温暖的湖面波动期及2.0 kaBP以来温暖的湖面扩张期。
彭萍朱立平鞠建廷Peter FrenzelClaudia Wrozyna
关键词:介形类湖面波动环境变化古气候
西藏纳木错表层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来源与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10
2009年
通过测定纳木错现代植物和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正构烷烃,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明确了表层沉积物中烷烃的主要来源,并初步分析了它们在湖泊中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沉水植物所含烷烃以n-C21-C25为主,具有n-C23的峰值;陆生植物主要含n-C27-C33烷烃,具有n-C29或n-C31的峰值;但垫状点地梅(Androsace tapete)和香柏(Sabina pingii)的主峰碳却是n-C33烷烃,这在以往研究中鲜有报道.在纳木错表层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具有典型的n-C31和n-C23双峰分布形式,来源于低等菌藻类、沉水植物以及陆生植物.其中碳数小于C20的短链烷烃主要来源于低等菌藻类,其空间分布均一,由低等菌藻类的浮游生活型所决定;长链烷烃主要来源于高等植物,含量从滨岸到湖中心逐渐减少,这与其在运移和沉积过程中受微生物的持续降解作用有关.此外,来源于陆生植物的n-C27-C33烷烃因河流汇水面积和流量不同而存在空间差异,这值得重视和进一步研究.
林晓朱立平王君波汪勇甄晓林鞠建廷谢曼平彭萍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正构烷烃纳木错青藏高原
西藏当惹雍错和扎日南木错现代湖泊基本特征被引量:31
2010年
湖泊现代特征的调查和对比研究是湖泊学和古湖泊学研究工作的基础,青藏高原大部分湖泊目前仍缺少详细的基本特征考察资料.基于2009年9月实地考察,本文报道藏北高原腹地的两个内陆封闭大湖——扎日南木错和当惹雍错的水深分布和现代湖水基本特征.测深结果显示扎日南木错大部分湖区水下地形较为平坦,最大水深为71.55m;当惹雍错实测最大水深为214.48m,是青藏高原上已知最深的湖泊,也是我国已知的第二深水湖.湖水理化性质显示在垂直方向上两湖都呈现明显的分层结构,温跃层的温度梯度分别为1.1℃/m和0.57℃/m,当惹雍错底层水温最低仅为1.6℃;两湖表水层的电导率分别高达18500μS/cm和12900μS/cm;两湖表水层pH都超过10,而底层水的pH都降低到5左右,上下层湖水显示了不同的酸碱性质.湖水电导率和溶解氧在温跃层都具有同步跃变特征,反映了温度对湖水性质的影响.
王君波彭萍马庆峰朱立平
关键词:水深测量理化性质青藏高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