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手术
  • 3篇疗效
  • 3篇临床疗效
  • 3篇内镜
  • 3篇鼻内
  • 3篇鼻内镜
  • 3篇鼻窦
  • 2篇上颌
  • 2篇上颌窦
  • 2篇疗效观察
  • 2篇临床疗效观察
  • 2篇慢性
  • 2篇鼻内镜下
  • 2篇鼻炎
  • 2篇鼻窦炎
  • 2篇变应性
  • 2篇变应性鼻炎
  • 1篇对变应性鼻炎
  • 1篇多糖核酸
  • 1篇乳头

机构

  • 10篇商丘市第一人...
  • 1篇睢县中医院

作者

  • 10篇徐书华
  • 3篇李梅生
  • 2篇李海霞
  • 2篇屈凤勤
  • 2篇朱运华
  • 1篇崔高亮

传媒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康复
  • 1篇陕西中医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河南医学高等...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2篇2017
  • 4篇2013
  • 2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ABR及DPOAE联合筛查方式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索婴幼儿听力筛查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ic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联合筛查方式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接受AABR和DPOAE筛查的2 024例婴幼儿为研究对象,比较出生时AABR及DPOAE筛查结果;对任一测试未通过的婴幼儿均在日龄42 d时复筛,比较AABR及DPOAE筛查结果;复筛未通过婴幼儿在月龄为3个月时转诊至耳鼻喉科进行听力诊断。结果 2 024例婴幼儿初次通过AABR+DPOAE联合筛查的1 821例(89. 97%),203例(10. 03%)未通过筛查; 203例复筛婴幼儿中通过AABR+DPOAE联合筛查的170例(83. 74%),33例未通过筛查(16. 26%); 33例复筛未通过婴幼儿经确诊19例(57. 58%)听力异常,且AABR+DPOAE联合筛查结果有18例与之一致,灵敏度为94. 74%,特异度为85. 71%,Kappa值为0. 812。则2 024例婴幼儿中听力异常检出率为0. 94%。结论应用AABR+DPOAE联合筛查方式可在早期检出听力障碍婴幼儿,且准确率较高,对于临床早期采取干预有重要意义。
李国立徐书华
关键词:听力筛查自动听性脑干反应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不同临床分级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17例采用鼻外入路,27例采用单纯鼻内镜,16例采用鼻内镜下联合柯一陆手术。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问、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的复发情况。结果三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鼻外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大于鼻内镜入路组或者鼻内镜下联合柯一陆手术组(P〈0.05)。鼻外人路组术后复发率为29.4%,鼻内镜入路组复发率为25.9%,鼻内镜下联合柯一陆手术组复发率为25.0%,三组术后肿瘤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着肿瘤Krouse级别增加,复发率呈上升趋势。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KrouseI、Ⅱ级NIP损伤小,恢复快,对病变范围较大的Ⅲ期患者,鼻内镜下鼻内外联合人路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徐书华
关键词:内窥镜手术鼻外径路内翻性乳头状瘤
颈部牵伸手法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3年
目的:探讨一种颈部牵伸手法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变应性鼻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一种手法治疗加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前后评估2组患者的鼻塞、喷嚏、鼻痒、流涕及RQLQ评分,并评估观察组首次治疗前后的鼻塞VAS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喷嚏、鼻痒、流涕、鼻塞及RQL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鼻塞、喷嚏、鼻痒、流涕及RQL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手法治疗后患者的鼻塞VAS评分较首次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具有即刻治疗效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观察组采用的手法治疗即刻效果明显,配合药物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崔高亮杨嫚朱运华徐书华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鼻塞手法治疗
鼻内镜下联合进路治疗单纯上颌窦黏膜囊肿80例
2011年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联合进路治疗单纯上颌窦黏膜囊肿的手术方法。方法:80例单纯性上颌窦黏膜囊肿患者,经上颌窦前壁尖牙窝穿刺双径路治疗者40例,经上颌窦前壁及下鼻道开窗径路治疗4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随访6~12个月症状均消失或明显改善,鼻窦CT复查无复发。结论:该术式视野清楚,操作方便,囊肿切除彻底,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徐书华
关键词:上颌窦囊肿鼻内镜手术
小儿急性喉炎合并Ⅱ度以上呼吸困难80例的综合治疗体会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喉炎并Ⅱ度以上呼吸困难最佳治疗方案。方法:观察小儿急性喉炎患者资料80例,观察用药后6、12、24、48、72小时呼吸困难缓解情况。结果:经短期大剂量激素及足量敏感抗生素等综合治疗,均治愈出院,无1例死亡或行气管切开,6小时内呼吸困难缓解者40例,12小时内呼吸困难缓解者19例,24小时内呼吸困难缓解者12例,72小时内呼吸困难缓解者7例,2例行气管插管,5天内治愈。结论: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关键是短期大剂量应用激素,配合足量敏感有效抗生素、雾化吸入、吸氧等综合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徐书华
关键词:急性喉炎儿童喉梗阻雾化吸入
声带息肉围手术期嗓音训练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探讨声带息肉患者围手术期行嗓音训练对嗓音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于我院耳鼻咽喉科行声带息肉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嗓音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8周的嗓音声学分析结果。结果术后8周研究组在最长发声时间(maximum phonation time,MPT)、嗓音障碍严重指数(dysphonia severity index,DSI)及最高基频(highest frequency,F0-High)等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基频微扰(Jitter)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基频(Fundamental frequency,F0)、最低音强(lowest intensity,I-Low)及振幅微扰(Shimmer)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声带息肉围手术期嗓音训练有助于患者嗓音的恢复。
屈凤勤李海霞李梅生徐书华朱运华
关键词:声带息肉手术期间嗓音训练嗓音声学分析
鼻内镜治疗慢性鼻窦炎220例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鼻内镜治疗慢性鼻窦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4月2009年4月进行鼻内镜治疗的22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手术治疗的情况、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20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治愈138例,有效7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达95.9%;慢性鼻窦炎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有1例再发患者,没有发现发生并发症的。结论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过去是常采用传统手术,往往因手术的局限性而引起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至开展鼻内镜治疗慢性鼻窦炎来,因具有手术操作精细、时间短、视野清晰、创伤小等多种优点,现已取代了老的传统的手术疗法应用于临床。通过本组观察,慢性鼻窦炎经鼻内镜治疗具有显著疗效,且安全系数高,并发症少,在临床上具有较好推广应用价值。
徐书华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鼻内镜疗效观察
真菌球型上颌窦炎经鼻内镜下单径路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3年
目的 探讨真菌球型上颌窦炎经鼻内镜下单径路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共纳入52例诊断为真菌球型上颌窦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26例,A组患者行经鼻内镜下单径路手术治疗,B组患者行经下鼻道上颌窦造瘘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A、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5%(23/26)及65.4%(1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鼻塞的缓解率为100.0%(26/26),流脓涕缓解率为92.3% (24/26),涕中带血缓解率为84.6%(22/26),头痛缓解率为73.1%(19/26),B组患者鼻塞的缓解率为100.0%(26/26),流脓涕缓解率为88.5%(23/26),涕中带血缓解率为76.9%(20/26),头痛缓解率为65.4%(17/26).A组患者未有复发,B组患者有4例复发,两组复发率分别为0及15.4%(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真菌球型上颌窦炎经鼻内镜下单径路手术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复发率比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徐书华
关键词:上颌窦炎鼻内镜
通窍止鼽汤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变应性鼻炎及对TNF-α和IL-4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探究通窍止鼽汤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AR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盐酸西替利嗪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通窍止鼽汤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随访半年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4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62%,显著高于对照组71.74%(P<0.05);两组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副作用,且观察组副作用总发生率及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窍止鼽汤联合西替利嗪治疗AR的疗效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炎性因子水平,且不良反应及复发率均较低,安全有效。
李海霞屈凤勤李梅生徐书华
健脾化浊通窍汤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难治性慢性鼻-鼻窦炎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健脾化浊通窍汤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难治性慢性鼻一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3月期间诊治的25例难治性慢性鼻一鼻窦炎患者给予口服健脾化浊通窍汤,同时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疗程1个月。结果25例患者中,经随访半年~2年,治愈16例(64.o.%),好转6例(24.0%),有效率88.0%。结论健脾化浊通窍汤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难治性慢性鼻一鼻窦炎,具有较确切的临床疗效。
徐书华李梅生
关键词: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