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伟

作品数:17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甘肃省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7篇胃癌
  • 3篇预后
  • 2篇单抗
  • 2篇蛋白
  • 2篇血管
  • 2篇药学
  • 2篇烧杯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护理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结石
  • 1篇胆囊结石形成
  • 1篇胆酸
  • 1篇蛋白酶
  • 1篇电磁阀
  • 1篇电加热
  • 1篇凋亡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机构

  • 17篇兰州大学第二...
  • 2篇兰州大学
  • 2篇郑州大学

作者

  • 17篇徐伟
  • 10篇陈晓
  • 5篇刘海鹏
  • 4篇白银亮
  • 2篇陈康
  • 2篇成鹏
  • 1篇刘海鹏
  • 1篇李静
  • 1篇黄泽平
  • 1篇李文杰
  • 1篇唐慧如
  • 1篇李伟
  • 1篇马汉伟
  • 1篇高晓红
  • 1篇颜抒阳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3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卫星不稳定型胃癌的临床意义和研究进展
2024年
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给胃癌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微卫星不稳定(MSI)胃癌是由于机体DNA错配修复(MMR)基因缺陷导致的一种特殊的胃癌类型。对MSI胃癌的临床特征、分子机制以及预后进行研究发现,这类患者相较于普通类型的胃癌具有特定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较好的预后。但目前国内外对MSI胃癌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争议,本文意在从MSI的概念、MSI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MSI胃癌的治疗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王舟汪文杰徐伟沈亦敏李元元李金洲穆彦熹姚亚龙陈晓
关键词:胃癌微卫星不稳定错配修复氟尿嘧啶
胃癌靶向治疗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4年
胃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其发生、发展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宿主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近年来,随着对胃癌发病分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靶向药物成为晚期胃癌治疗的新选择。目前,针对晚期胃癌仅有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两个分子靶点,其中针对HER2的靶向药物主要有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针对VEGF的靶向药物主要有贝伐珠单抗、雷莫芦单抗,这些靶向药物能够使晚期胃癌患者获益明显。但随着这些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许多患者表现出了耐药性。这些靶向药物的耐药机制涉及药物外排率增加、药物代谢改变、药物靶点突变、凋亡信号通路失活、DNA损伤修复能力增强以及上皮间质转化和局部肿瘤微环境改变等。深入了解胃癌靶向治疗现状及其耐药机制,将使更多的晚期胃癌患者从这些靶向治疗中获益。
王舟汪文杰徐伟沈亦敏李元元李伟妥进虎张乐陈晓
关键词:胃癌靶向治疗耐药性
一种提高配药效率的药学专用配药装置
一种提高配药效率的药学专用配药装置,解决了现在药学专用配药装置存在需要人工操作,费时费力,劳动量大,且没有很好的清洗装置的问题,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左端安装有支架,底座顶端的中部放置有锥形瓶,底座顶部的右端设置有控...
白银亮徐伟成鹏
文献传递
经后颅窝乙状窦后入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经后颅窝乙状窦后入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围术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并行经后颅窝乙状窦后入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进行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应用FTS理念进行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焦虑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轻度焦虑多于对照组,中、重度焦虑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恶心呕吐(4.00%vs 16.00%)、尿路感染(4.00%vs 18.00%)、颅内感染(0 vs 8.00%)、颅内血肿(2.00%vs 14.00%)和术后应激性疼痛(16.00%vs 3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9.13±1.14)d vs(12.44±0.89)d];[(2.15±0.66)万元vs(3.05±0.61)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FTS理念能缓解经后颅窝乙状窦后入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术前紧张恐惧的心理,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护理效果较好。
徐伟杨迎春陈艳蓉李晶晶张妍妮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外科护理
SLC蛋白在胃癌中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
2023年
膜转运蛋白的溶质载体(solute carrier,SLC)是位于细胞表面和细胞器膜中的完整细胞膜蛋白,主要参与调节细胞基本生物分子和药物跨膜转运以及亚细胞成分的流入和流出。SLC在肿瘤发生发展的各个过程起调节作用,如增殖、迁移、血管生成、上皮-间充质转化、表观遗传修饰、化疗耐药、免疫调节、肿瘤代谢等。目前,许多针对SLC家族成员的治疗方法已经在其他癌症临床试验中得到检验,但SLC在胃癌中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仍未得到探索。本文总结了SLC在胃癌中的最新研究现状,旨在为深入探索SLC在胃癌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姚亚龙黄泽平穆彦熹李金洲徐伟刘海鹏汪文杰陈晓
关键词:载体蛋白胃癌预后
早发性胃癌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23年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虽然胃癌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但近年来年轻人胃癌的发病率不断增长,逐渐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年轻患者的胃癌被称为早发性胃癌(EOGC),而早发性胃癌患者与中老年患者相比,有着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EOGC患者早期临床表现并不典型,往往出现明显症状时已是晚期,所以对EOGC患者做到早诊断、早预防及有效的治疗手段是难点也是关键。本文作者通过对EOGC患者的危险因素、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等文献报道进行综述,希望对精准化治疗个体提供帮助。
徐伟王舟李元元沈亦敏姚亚龙李金洲穆彦熹汪文杰陈晓
苦参碱抑制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增殖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SKN-SH细胞,用磺酰罗丹明B(SRB)法检测苦参碱(0.5,1.0,2.0 g·L-1)作用24,48,72 h后SK-N-SH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9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苦参碱对SK-N-SH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表现出剂量和时间依赖性。0.5,1.0,2.0 g·L-1苦参碱作用24,48,72 h后SKN-SH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19.06±3.17)%,(30.18±3.02)%,(38.55±6.12)%;(45.12±4.02)%,(60.45±5.51)%,(71.38±7.91)%;(58.91±4.36)%,(73.44±8.17)%,(88.37±4.57)%。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及各浓度组凋亡率分别为(2.45±0.49)%,(12.56±2.21)%,(19.44±4.32)%,(30.12±3.35)%,与对照组比较,苦参碱组的凋亡率均显著性增高(P<0.001);细胞周期结果显示苦参碱作用SK-N-SH细胞48 h后G0/G1期细胞明显增多(P<0.01),S期细胞明显减少(P<0.01)。苦参碱可显著上调Caspase-9和Caspase-3蛋白表达(P<0.01,P<0.01)。结论:苦参碱对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这种作用与其阻滞细胞周期和激活Caspase-9和Caspase-3表达进而诱导产生细胞凋亡有关。
高晓红徐伟李文杰马汉伟白银亮
关键词:苦参碱人神经母细胞瘤凋亡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
微原纤维相关糖蛋白在实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2022年
微原纤维相关糖蛋白是以纤维蛋白为基础的微纤复合体中富含半胱氨酸的低分子量成分。作为细胞外基质蛋白,它们与纤维蛋白相互作用,影响微原纤维的功能,参与多种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信号转导,并可能影响细胞外基质的重塑。此外,微原纤维相关糖蛋白在多个组织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如骨骼、脂肪、血管、止血和免疫系统等。近年来,微原纤维相关糖蛋白与恶性肿瘤之间关系的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表明其对多种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姚亚龙李金洲穆彦熹王舟徐伟刘海鹏黄泽平汪文杰陈晓
关键词:实体肿瘤预后
腹腔镜辅助下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癌合并全内脏反位1例报告被引量:2
2023年
全内脏反位(situs inversus totalis,SIT)即所有内脏的位置都与正常人的相反[1],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在正常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5000~1/20000[2]。尽管SIT与胃癌并没有明确的关系,但许多恶性肿瘤的发生可能与SIT相关[3]。目前,腹腔镜技术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成熟.
李元元沈亦敏王舟徐伟刘海鹏陈晓
关键词:全内脏反位腹腔镜技术先天性疾病胃癌治疗近端胃切除术
胃癌术后胆囊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2年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胃癌患者的生存率有所提高,术后并发症也引起人们的关注,临床实践发现一些胃癌患者术后会发生胆囊结石或胆囊炎,有的甚至需二次手术治疗,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于胃癌术后术后胆囊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尚无统一定论,较为明确的危险因素包括神经因素、胃切除范围、消化道激素、消化道重建及淋巴结清扫范围等。同样对于胃癌术后胆囊结石的预防尚无统一定论,其中是否需要进行预防性的胆囊切除仍存在很大的争议,也是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本文就胃癌术后胆囊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以及目前最新的预防措施做一综述,希望能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徐伟刘海鹏汪文杰王舟李元元沈亦敏(综述)陈晓
关键词:胃癌术后胆囊结石熊去氧胆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