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春蕾
- 作品数:10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ZEB家族因子在大鼠肝纤维化体内外TGF-β通路中的研究
- 目的检测ZEB1和ZEB2在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以及HSC中的表达变化方法清洁级SD大鼠分为健康对照组6只;模型组24只,腹腔注射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形成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按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分为2周,4周,6周,8周四...
- 沈宇娟陈永平刘真真戴春蕾陈黎黎林镯
- 关键词:肝纤维化TGFZEB体内外
- 文献传递
- Optiprep梯度离心法提取大鼠肝星状细胞的研究
- 目的探索SD大鼠肝星状细胞(HSCs)的提取方法,观察其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研究它在肝纤维化和免疫应答中的可能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依次采用前灌注液、0.15mg/mL的链霉蛋白酶E和0.5mg/mL的Ⅳ型胶原酶在体原位灌注...
- 戴春蕾陈少隆陈黎黎张伟伟林镯陈永平
- 关键词:大鼠肝星状细胞梯度离心法
- 文献传递
- 甲基莲心碱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增殖及gremlin表达的影响
- 目的:观察甲基莲心碱对转化生长因子β 1 (TGF-β 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及gremlin、TGF-β1、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SC-T6细胞,分成正常对照组、TGF-...
- 陈永平王雅琴陈黎黎宋梅陈少隆林镯沈宇娟刘真真戴春蕾
- 甲基莲心碱对TGF-β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增殖及gremlin表达的影响
- 目的观察甲基莲心碱(neferine,Nef)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l,TGF-β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的...
- 王雅琴陈永平陈黎黎宋梅陈少隆林镯沈宇娟刘真真戴春蕾
- 关键词:甲基莲心碱HSCTGFGREMLIN肝星状细胞
- 文献传递
- 甲基莲心碱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增殖及gremlin表达的影响
- 目的观察甲基莲心碱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及gremlin、TGF-β1、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SC-T6细胞,分成正常对照组、TGF-β1干预组...
- 陈永平王雅琴陈黎黎宋梅陈少隆林镯沈宇娟刘真真戴春蕾
- 锌指蛋白1对大鼠肝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β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观察锌指蛋白(ZEB)1在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的表达情况及探讨重组ZEBl蛋白干预对纤维化程度的影响。方法36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模型组、ZEBl干预组。模型组与干预组均用二甲基亚硝胺(DMN)造模,每周前三天腹腔注射DMN,持续4周;之后干预组按4μg/kg剂量尾静脉注射重组ZEBl蛋白,隔天1次,而模型组继续腹腔注射DMN,各持续3周。对照组以等量等渗盐水代替DMN。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留取肝组织经HE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肝脏的病理学形态;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D1和ZEBl的表达情况。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病理学染色显示:模型组肝组织变性坏死,有明显纤维间隔形成,可见假小叶;ZEBl干预组与模型组相比,炎性坏死更加明显,纤维化程度加深,蓝色纤维条索更粗,两组肝纤维化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626,P〈0.01)。RT-PCR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ZEBl和TGFD1在模型组中表达水平较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与干预组比较,ZEBl和TGFp1在干预组中表达水平更高,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ZEBl可能通过参与TGFD/Smad通路促进大鼠肝纤维化的发展。
- 沈宇娟陈永平刘真真王晓东戴春蕾林镯
- 关键词:肝硬化转化生长因子Β
- Optiprep梯度离心法提取大鼠肝星状细胞的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索SD大鼠肝星状细胞(HSCs)的提取方法,观察其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研究它在肝纤维化和免疫应答中的可能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依次采用前灌注液、0.15mg/ml的链霉蛋白酶E和0.5mg/ml的Ⅳ型胶原酶在体原位灌注消化肝脏。肝脏离体剪碎后,在0.3mg/ml链霉蛋白酶E、0.3mg/mlⅣ型胶原酶、0.02mg/ml DNA酶Ⅰ液中37℃振荡消化20min,低速离心(30g,5min)去除残余肝实质细胞,Optiprep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纯化的HSCs。台盼蓝排斥试验评估HSCs细胞存活率;328nm紫外光激发HSCs自发蓝绿色荧光结合光镜鉴定细胞纯度;α-SMA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HSCs;通过光镜观察HSCs的形态学变化。结果本方法,每只大鼠肝脏HSCs产量约8.2×106个,HSCs存活率在90%以上;原代培养24h后,纯度在85%以上;传1代后,纯度达95%以上。结论本方法简单、经济、实用,可获得较多的大鼠HSCs。
- 戴春蕾陈少隆陈黎黎张伟伟林镯陈永平
-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
- 白血病患者并发院内败血症的病原菌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了解白血病患者并发院内败血症的致病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笔者医院2007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收住入院的白血病患者所并发的院内败血症的致病菌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5个血液标本中共检出56株致病菌。革兰阴性菌共40株,占71.4%,前3位依次是大肠杆菌(15株)、肺炎克雷伯菌(10株)、铜绿假单胞菌(5株)。革兰阳性菌共12株,占23.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3株。56株致病菌中含有7株非发酵菌、12株产ESBLs菌。主要致病菌的耐药性: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性最高,耐药率>93.3%,对碳青霉烯类全部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均耐药,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碳青霉烯类、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均敏感。金黄色葡萄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100%,对糖肽类、左氧氟沙星、利奈唑胺均敏感。结论笔者医院白血病并发院内败血症的致病菌以G-菌为主;主要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现象严重,须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陈黎黎陈永平戴春蕾王雅琴王晓东
- 关键词:白血病医院感染败血症致病菌
- 白血病患者并发院内败血症的病原菌分析
- 目的了解白血病患者并发院内败血症的致病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7年01月01日-2011年12月31日收住入院的白血病患者所并发的院内败血症的致病菌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
- 陈黎黎陈永平戴春蕾王雅琴王晓东
- 关键词:白血病患者病原菌分析
- 文献传递
- 甲基莲心碱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增殖及gremlin表达的影响
- 2013年
- 目的观察甲基莲心碱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及gremlin、TGF-β1、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SC-T6细胞,分成正常对照组、TGF-131干预组、TGF一81+甲基莲心碱分别为2.0、4.0、8.0mmol/L联合干预组,细胞计数试剂盒(cCK)一8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半定量RT—PCR.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HSC—T6细胞gremlin、TGF-β1、α-SMAmRNA及蛋白表达。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性者两两比较采用LSD法,方差不齐者采用DunnettT3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GF-β1对HSC—T6细胞增殖无影响(P〉0.05),但能上调gremlin、TGF-β1、α-SMAmRN『A及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GF-β1干预组相比,甲基莲心碱能抑制HSC—T6细胞增殖,呈时间、剂量依赖性,以TGF-β1+甲基莲心碱8mmol/L联合作用72h对HSC—T6细胞抑制最显著(F=2817.056,P〈O.01),抑制率为(69.08±1.05)%。甲基莲心碱可不同程度抑制gremlinmRNA及蛋白的表达,TGF-131+8mmol/L甲基莲心碱联合干预组表达量最低,为0.2483±0.0084、0.9307±0.0224。与TG-β1干预组比较,gremlin、TGF-β1、α-SMAmRNA表达量随甲基莲心碱浓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F=16.800、209.246、70.486,均P〈0.05),蛋白表达量也呈递减趋势(F一56.588、12.550、32.141,均P〈0.05)。gremlin、TGF-β1、a—SMA的表达呈两两正相关(P〈O.05)。结论甲基莲心碱能有效作用于HSC,gremlin可能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有望成为肝纤维化治疗新靶点。
- 王雅琴陈永平刘真真宋梅陈少隆林镯沈宇娟陈黎黎戴春蕾
-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转化生长因子-Β1星形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