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鞍钢
- 作品数:121 被引量:283H指数:8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地方志视野:论三峡民俗的价值取向[点评]
- 本文对滕新才和周永健先生的论文《 地方志视野:论三峡民俗的价值取向》进行了点评,指出该文依据翔实的资料,特别是重点利用了地方志文献资料,对三峡民俗的价值取向作了清晰的阐述,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具,所归纳的四个特点,很有新...
- 戴鞍钢
- 关键词:地方志
- 文献传递
- 技术进步与晚清社会变迁被引量:1
- 2017年
- 多年来,近代科学知识在晚清中国传播的研究成果丰硕,佳作甚多,熊月之著《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可为代表,相对冷门的地质学在华传播,也有专题论述(杨丽娟:《清末地质学的传入》,《自然科学史研究》2016年第3期)。较之抽象深奥的西学,那些新奇的西方技术及其制成品,令更多的中国人包括下层民众大开眼界,触动更直接。
- 戴鞍钢
- 关键词:技术进步晚清社会机器厂船舶修造业
- 近代中韩民教关系比较研究
- 2000年
- 戴鞍钢
- 关键词:基督教传教事业反洋教斗争
- 卢作孚与长江航运——以创办民生公司为中心(1925~1931)
- 2015年
- 民生公司创办初期,卢作孚对长江航运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并有力推动了民族航运业的发展。
- 戴鞍钢
- 关键词:卢作孚长江航运
- 坎坷前行——20世纪后半叶中国历史学的演进被引量:6
- 2004年
- 20世纪后半叶 ,中国历史学理论的探索进程 ,坎坷曲折。在初期确立了唯物史观的主导地位 ,并努力运用于中国历史诸问题的讨论 ,其间受到左的错误思想的干扰 ,陷入困境乃至歧途。拨乱反正后 ,史学理论研究空前活跃 ,很多问题重新引起讨论和反思。立足中国生动具体的历史和国情 ,坚持唯物史观的指导 ,独立思考 ,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 ,是人们的共识 ,也为新世纪学术的发展和繁荣 ,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 戴鞍钢
- 关键词:历史学演进
- 辛亥革命后的上海农村
- 辛亥革命史研究,中外学术界成果斐然,但辛亥革命与中国农村的关系,特别是革命后农村的状况,相对而言,研究仍显薄弱,即使对东南地区革命重心所在的上海农村,迄今尚无专题研究,史料的爬梳也很少。这种状况,有碍辛亥革命史研究的进一...
- 戴鞍钢杨立强
- 文献传递
- 交通与经济的互为制约——以近代中国西部省份为例被引量:1
- 2010年
- 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水运、陆运建设与经济发展长期变化的演绎,论述了受到历史条件的束缚和自然地理的限制,近代中国西部省份交通近代化进程迟滞,进而阻碍了经济发展。通过案例分析,本文认为,作为生产过程中的一种要素投入,交通运输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市场中的交易成本,从而制约了市场交易、商品经济发展规模乃至西部省份近代化进程;近代化进程中,西部省份每一次大的经济调整,实际都暗含着对运输力量与经济发展合理比例的强制性"安排"。
- 戴鞍钢
- 关键词:近代化
- 中国近代工业地理分布、变化及其影响被引量:25
- 2000年
-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剧烈变动。工业(包括手工业)的地理分布及其变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大致经历了1840-1894、1895—1913、1914-1936、1937-1949年四个阶段的发展演变。其间,中国近代工业虽然从无到有,但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其发展速度和规模都很有限,其地域分布也始终没有突破偏于沿海沿江地带的基本格局,这种状况限制了其社会影响,有碍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开发和工业发展。
- 戴鞍钢阎建宁
- 关键词:地理分布洋务派民间资本
- 全文增补中
- 沿海港埠与内陆出口农副产品的水陆转运——以近代黄河流域为中心
- 黄河流域传统运输方式和近代运输方式的互联互补,大大伸展了出口农副产品产地及随之而来的各类商贸活动波及的地域范围,也为沿海港口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货源的支撑。
- 戴鞍钢
- 文献传递
-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再考察──以棉纺织业为中心被引量:14
- 2001年
- 主要依据地方志资料,以棉纺织业为中心的研究表明,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有其自身的特色。
- 戴鞍钢
- 关键词:资本主义棉纺织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