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春华

作品数:69 被引量:395H指数:13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2篇天文地球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农业科学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生物学
  • 5篇理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6篇流层
  • 25篇平流层
  • 18篇臭氧
  • 7篇青藏
  • 7篇青藏高原
  • 7篇夏季
  • 6篇烟草
  • 6篇数值模拟
  • 6篇甲烷
  • 6篇光谱
  • 6篇值模拟
  • 5篇对流层
  • 5篇多酚
  • 5篇多酚氧化
  • 5篇多酚氧化酶
  • 5篇行星波
  • 5篇水汽
  • 5篇平流层臭氧
  • 5篇降水
  • 4篇纬向

机构

  • 45篇南京信息工程...
  • 28篇中国科学技术...
  • 13篇中国气象局广...
  • 3篇教育部
  • 3篇中国气象科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上海市气候中...
  • 2篇兰州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兰...
  • 2篇中国气象局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贵州省地质矿...
  • 1篇吉林省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国...
  • 1篇泰安市气象局
  • 1篇山西省气象局
  • 1篇石河子市气象...
  • 1篇嘉兴市气象局

作者

  • 69篇施春华
  • 21篇郭栋
  • 15篇郑彬
  • 15篇陈月娟
  • 9篇刘清亮
  • 8篇刘仁强
  • 5篇毕云
  • 5篇徐小龙
  • 5篇夏炳乐
  • 4篇周任君
  • 3篇李丽平
  • 3篇李震坤
  • 3篇肖厚荣
  • 3篇陈丹
  • 3篇覃皓
  • 2篇舒斯
  • 2篇周顺武
  • 2篇李耀辉
  • 2篇翟颖佳
  • 2篇金鑫

传媒

  • 12篇大气科学学报
  • 11篇高原气象
  • 6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 3篇大气科学
  • 2篇气象科学
  • 2篇无机化学学报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中国烟草学报
  • 2篇第四届全国配...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物理学报
  • 1篇新疆农垦科技
  • 1篇矿床地质
  • 1篇气象科技
  • 1篇黑龙江气象
  • 1篇气象教育与科...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年份

  • 4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10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冬季大范围持续性低温事件低频特征及其与大气低频振荡的联系被引量:3
2022年
利用1980-2017年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2481站逐日气温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比研究了大气低频振荡对中国冬季三类(即:全国类、东北类和东部类)大范围持续性低温事件(以下简称事件)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20世纪80-90年代初和21世纪00年代后期以来事件偏多,冬季温度均具10~30天显著周期。通过对对流层大气环流场分析发现,在低层三类事件主要受低频西伯利亚高压(Siberian high,SH)影响,SH在全国类最强,东北类最弱;SH范围在全国类最大,南边界可达长江以南,在东北类和东部类中偏东。此外偏西的低频阿留申低压也是影响东北类事件的主要低频系统之一。在中层,全国类和东部类事件均有低频横槽转竖并和东亚大槽合并的过程,横槽在全国类中纬向尺度更大,东北类主要受东北冷涡度的影响。在高层,在全国类事件中温带急流整体持续偏弱,副热带急流整体持续偏强;东北类温带急流西强东弱,副热带急流西弱东强;东部类中温带急流整体持续偏弱,且偏弱程度大于全国类,副热带急流西强东弱。要分别关注低频500 hPa高度场上-12天(全国类)、-9天(东北类)和-10天(东部类)的西部预测信号,以及-12天(全国类)的东部信号。
谭赢李丽平施春华毛炜峄李一格
关键词:大气低频振荡延伸期预报
平流层臭氧对地表有机氯排放的多耦合响应被引量:5
2009年
采用一个包含平流层化学、辐射、动力相互作用的二维模式,对地表有机氯排放变化影响平流层的具体过程作出评估,从而确定平流层臭氧对于地表有机氯排放的多耦合响应,也检验了"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减排效果。结果表明,以议定书框架协议达成的20世纪90年代地表有机氯排放减少按30%计算,通过输送、扩散和一系列化学反应,导致平流层中上层的各活性化学族的浓度发生变化,稳定后平流层40km到48km经向平均的相对变化率,ClOx减少20%,HOx和NOx增加2%左右,O3恢复5%左右。此外,这些成分变化导致平流层中上层辐射加热率增加,平流层变冷趋势减缓0.6K。
施春华郑彬陈月娟
关键词:平流层臭氧
近50年华北区8月降水异常的时空特征及其成因分析被引量:20
2013年
利用1958-2007年8月华北53个气象站降水实测资料和NCEP/NCAR同期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EOF和REOF分析以及曼-肯德尔法等统计方法,分析了近50年华北区8月气候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和降水演变趋势,并对多、少雨年500hPa平均位势高度场、850hPa矢量风及水汽通量场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华北区8月降水的EOF分析前3个特征向量场较好地反映了降水异常的空间分布,分别为整体一致、南北相反和东西相反的空间结构;REOF旋转后的前6个空间模态表明了华北区8月降水异常的次区域分布特征。从时间变化趋势来看,华北区8月降水呈现递减趋势,1986年是降水由多雨期向少雨期转折的年份;近10年华北区8月降水较20世纪50年代减少近三分之一;各次区域近50年降水趋势不一致,华北南部变化不明显,东南区有增湿趋势,西北区和东北区干旱化趋势最为明显,对整个华北8月干旱化有主要贡献。(2)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华北区8月降水有密切关系。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且位置偏西、偏北时,有利于我国中高纬500hPa形成"西低东高"环流型,同时对流层低层偏南气流强烈发展,将大量水汽向北输送,造成华北区降水偏多;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位置偏东时,华北区降水偏少。(3)华北区干旱化趋势主要源于1986年前后500hPa环流的明显调整和维持。
翟颖佳李耀辉施春华
关键词:气候异常
我国上空平流层中微量气体的垂直分布和变化趋势被引量:13
2006年
利用1992~2005年卤素掩星试验(HALOE)的观测资料分析了中国上空平流层的几种微量气体(NO,NO2,HF,HCl,CH4,H2O和O3)混合比的垂直分布和变化趋势,以期为研究平流层的辐射和化学过程提供一些有用的数据.文中除给出我国上空平流层各高度上平均的各种微量气体的含量外,还给出青藏高原上空这些微量气体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平流层各种微量气体混合比的垂直分布有其不同的特征,在对流层上层到平流层底部各种微量气体的混合比分布和季节变化与平流层相比有明显的差异;分析结果还表明,这些微量气体的季节变化、准两年周期振荡和长期变化趋势都很明显,并且在平流层的不同高度上它们的变化趋势是不相同的.在平流层中层,NO,NO2,HCl和H2O混合比在1998年以前都是增加而后则是明显下降的,但O3相反,在1998年以前明显减少,1998年后其减少的趋势不明显.这表明,近年来平流层中层这些微量气体的减少使得它们对臭氧的破坏有所缓解.但在平流层下层,臭氧的耗损仍然很明显.
陈月娟施春华周任君毕云
关键词:平流层微量气体准两年周期振荡
欧洲中心臭氧再分析资料与HALOE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的ERA40计划中给出的臭氧再分析资料,与卤素掩星试验(Halogen Occultation Experiment,HA-LOE)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在季节、年际变化上估计了HALOE臭氧资料噪音—信号比,结果表明,在季节和年际尺度上,HALOE臭氧资料在平流层大部分地区都有显著的信号。ECMWF臭氧资料与HALOE资料的对比结果指出,ERA40的臭氧再分析资料在季节变化上非常接近卫星观测资料;在年际尺度上,ECMWF臭氧资料在热带平流层中部的变化偏弱,而在中低层中纬度的变化偏强。
施春华郑彬
关键词:臭氧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
球面E-P通量的计算及其应用被引量:12
2015年
讨论了行星波作用通量Eliassen-Palm flux(E-P通量)在球面准地转条件下的表达式,纬圈环状总质量权重的变换形式,及其在绘图分析中的应用与技巧。结合实例,通过对欧洲中心再分析资料Interim的计算绘图,说明不同形式E-P通量在实际分析时的差异及特点。
施春华徐婷蔡娟刘仁强郭栋
关键词:E-P通量行星波
GWDO参数化在内蒙古东部地区一次暴雨天气的模拟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文章以2011年7月24—26日发生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大兴安岭山脉西侧、宝格达山脉南部的一次大到暴雨天气为例,利用WRF3.3.1中尺度模式对这一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探讨地形重力波拖曳(GWDO)参数化方案对山区暴雨的模拟能力,以及本次暴雨的发生机制。通过模拟结果与实况对比分析后得出:①模式中考虑了GWDO参数化方案较好地模拟了此次强降雨的中心位置和落区及强度,根据暴雨过程中大尺度环流形势及其演变状况,较好地得出切变线暴雨以及地形重力波拖曳能导致上升运动加强,并使得暴雨范围相对集中。而未考虑此方案的控制试验没能模拟出此次暴雨,其在中心位置和降水强度方面都与实况差别较大。②通过流场、涡度场等物理量场的对比分析,比较合理地模拟出了地形对气流的影响,从而使山区暴雨的模拟效果更接近于实况。
叶虎施春华徐丽娜
关键词:暴雨数值模拟
大气动力学中三种Rossby波作用通量的特征差异和适用性比较被引量:17
2017年
大气动力学诊断Rossby波的传播时,通常用波作用通量来表示。常用的三种波作用通量分别为Plumb波作用通量,T-N波作用通量和局地E-P通量。本文详细讨论了这三种方法的特征差异,并结合2016年1月的一次寒潮事件,比较了三种方法在该事件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Plumb波作用通量的纬向分量较大而经向分量较小,适用于振幅较小的纬向均匀的西风带Rossby长波的诊断。2)T-N波作用通量是对Plumb波作用通量的改进,经向分量得以增强,能更好地描述纬向非均匀气流中的较大振幅的西风带Rossby长波扰动。T-N波作用通量计算时,背景场取多年平均的当月气候场较合适,能更好地反映当前季节内的Rossby波传播异常。3)局地E-P通量可以诊断一段时间内天气尺度瞬变波对背景场(定常波)总的调控作用,但无法直接反映Rossby长波的逐时演变(T-N波或Plumb波作用通量则可以)。
施春华金鑫刘仁强
关键词:ROSSBY波
高纯度烟草过氧化物酶(TOPⅠ)光谱特性研究被引量:5
2003年
采用交换吸附脱色及柱层析新技术,成功地从烟叶中分离和纯化了一种烟草过氧化物酶同工酶(TOPI),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光谱特性研究。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WALDI-TOF-MS)测得TOPI分子量为21888.5,等电点pI为3.5;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TOPI为一含血红素的酸性蛋白酶。光谱学分析揭示,在402nm处有一典型的Soret带,在498和636nm处有特征吸收峰(α,β带),酸度和变性剂对TOPI在紫外可见区的特征吸收峰均产生一定的影响,TOPI的荧光光谱测定结果说明TOPⅠ分子中含有Trp残基和Tyr残基以及其自身的独特的光谱学特性。
夏炳乐刘清亮徐小龙施春华李敏莉
关键词:烟草过氧化物酶血红素纯化光谱性质
1979-2011年热带对流层顶高度线性趋势变化的因子贡献及其年际变率成因探讨被引量:4
2015年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近30年(1979—2011年)热带(0~360°E,20°S^20°N)对流层顶高度变化,结果显示其高度有明显的线性上升趋势,近30年气压下降了3.5 h Pa。其中对流、臭氧和对流层温度的贡献分别为13.3%、27.26%和57.31%。在去除线性趋势后,热带对流层顶气压表现出了显著的年际变率,主要周期峰值为18.2、28.6和40个月。其中臭氧和热带对流层温度都对18.2个月的周期有贡献,而臭氧和热带对流层温度18.2个月的周期很可能是由北半球的季风环流引起的;28.6个月的周期主要源于臭氧总量的准两年周期变化,而后者是由热带平流层低层纬向风场的准两年振荡引起的;热带对流层顶气压40个月的周期似乎源于ENSO循环引起的对流层温度变化。
郑彬施春华
关键词:对流层顶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