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0日
星期一
|
欢迎来到滨州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时曼华
作品数:
39
被引量:191
H指数:8
供职机构: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更多>>
合作作者
梁中兴
荷兰皇家热带病研究院
聂一新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蒋秀高
预防医学科学院
秦进才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冯晓峰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34篇
期刊文章
5篇
会议论文
领域
32篇
医药卫生
2篇
农业科学
主题
39篇
螺旋体
39篇
钩端螺旋体
24篇
螺旋体病
24篇
钩端螺旋体病
15篇
流行病
15篇
流行病学
5篇
传染
5篇
传染源
4篇
流行病学调查
4篇
酶链反应
4篇
聚合酶
4篇
聚合酶链反应
4篇
合酶
4篇
RRNA基因
3篇
限制性内切酶
3篇
内切
3篇
内切酶
2篇
地理分布
2篇
多态
2篇
野生株
机构
32篇
中国预防医学...
7篇
中国药品生物...
5篇
预防医学科学...
3篇
河南省卫生防...
2篇
浙江省卫生防...
1篇
福建省卫生防...
1篇
广东省卫生防...
1篇
四川省卫生防...
1篇
淮阳县卫生防...
1篇
武警北京总队...
1篇
安徽省卫生防...
作者
39篇
时曼华
16篇
梁中兴
12篇
聂一新
7篇
蒋秀高
7篇
秦进才
6篇
冯晓峰
5篇
林涛
5篇
李春好
4篇
王岳竹
3篇
曾贵金
3篇
张彦平
2篇
傅桂明
2篇
肖玉春
2篇
屠云人
2篇
于恩庶
2篇
郭万申
2篇
李庆俊
1篇
郑贵明
1篇
段建国
1篇
何剑峰
传媒
9篇
中国人兽共患...
5篇
中华微生物学...
5篇
中华流行病学...
5篇
中国媒介生物...
4篇
疾病监测
4篇
第四届全国四...
2篇
中国公共卫生
1篇
中国畜禽传染...
1篇
微生物学报
1篇
实用预防医学
1篇
武警医学
1篇
面向21世纪...
年份
2篇
2001
3篇
2000
6篇
1999
7篇
1998
6篇
1997
3篇
1996
4篇
1995
5篇
1994
2篇
1993
1篇
1991
共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1994年钩端螺旋体病疫情分析
被引量:1
1995年
1994年钩端螺旋体病疫情分析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102206)时曼华,梁中兴1疫情1994年钩端螺旋体病全年发病21036例,死亡639例,发病率为1.8566/10万、病死率为3.04%。钩端螺旋体病发病人数1994年比19...
时曼华
梁中兴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病
疫情
流行病学
中国钩端螺旋体宿主动物及其地理分布调查
被引量:13
1995年
我国迄今已发现钩端螺旋体宿主动物65种,其中啮齿目29种,两栖蛙类8种,食虫目和家畜各6种,食肉目和实验动物各3种,兔形目、鸟类、偶蹄目和爬行动物各2种,鱼类和节肢动物各1种。除鸟类和昆虫外,其它动物既带菌又能排菌,不仅为储存宿主,也是传染源。鼠类是我国稻田型钩体的主要宿主动物,黑线姬鼠、黄胸鼠、黄毛鼠尤为重要;猪和犬是洪水型和雨水型钩体的主要传染源,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鼠类密度大,带菌率高;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猪和犬的带菌率相对高,牛作为七日热型钩体的传染源意义值得进一步调查。由此表明,我国钩体的宿主动物种类多、分布广,且主要宿主动物分布不平衡。
于恩庶
梁中兴
屠云人
李庆俊
徐慧栋
杨文映
时曼华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宿主动物
地理分布
钩端螺旋体病研究进展与待解决的问题
被引量:10
1999年
时曼华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病
病原学
江西上高钩端螺旋体病主要传染源(耕牛)和主要流行菌群(七日热群)研究
被引量:5
1997年
本研究分离培养了443份病人及疑似病人血液标本,钩端螺旋体(钩体)阳性率18.5%。其中206份标本PCR产物凝胶电泳检测阳性率14.6%,Southern杂交阳性革20.9%。63头猪肾钩体培养阳性率4.8%,123只鼠肾钩体培养阳性事4.0%。255份牛尿钩体培养阳性车6.2%,PCR产物凝胶电泳阳性率14.0%,South-ern杂交阳性率15.8%。从病入分离的构体属七日热(七日热和棉兰型)、澳洲、流感伤寒、爪哇、赛罗、拜伦和明尼7个血清群8个血清型,以七日热群为主,占52.7%,其次是澳洲群,占20.0%。从牛尿分离的构体属七日热群七日热型和澳洲群澳洲型,各占50%。来自猪的构体属波摩那和澳洲群,鼠的钩体为爪哇、澳洲及拜伦3个群。结果显示,牛带菌率高,所带钩体血清群型与人间流行钩体主要群型一致。鼠和猪带苗率低,所带菌群与人间流行的主要菌群不相符。以上表明,耕牛是上高县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流行菌型是七日热群(型)。也说明耕牛是我国七日热钩体病主要传染源。这些结果的发现有利于使用对型组合钩体菌苗,控制相应传染源。
梁中兴
龙健
秦进才
时曼华
李文斌
龙良云
李春好
聂一新
冯晓峰
张承峰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病
传染源
流行菌群
聚合酶链反应
1987~1997年中国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态势分析
被引量:3
1998年
11987年以来全国钩体病流行态势:钩体病自50年代早期,在我国被认为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以来,全国发生几十次规模较大的流行。广泛的流行病学调查、预防和控制进一步的研究使全国钩体病的发病率下降。但在80年代末期(1987年)全国钩体病又发生大流行,发病...
时曼华
邵祝军
程均福
何剑峰
刘伦光
何剑峰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病
流行病学
中国钩端螺旋体病考察组赴古巴和巴西的考察报告
1998年
根据卫生部与WHO合作项目安排,卫生部钩端螺旋体(钩体)病考察组一行四人于1997年11月25日~12月20日到古巴、巴西进行考察。在古巴考察期间主要参观了Finly研究所、兽医研究所、热带医学研究所和传染病院等。古巴全国有14个省均有钩体病人。主要...
时曼华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病
流行病学
我国钩端螺旋体病地理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51
1995年
1955年本病列入法定传染病。1955~1993年全国累计报告2424057例,平均发病率为7.0834/10万,死亡24637例,平均病死率为1.02%。全国有26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台湾省)均有本病报道。90年代初钩端螺旋体病疫情相对稳定,常有局部爆发流行,并存在潜在流行因素。我国疫区分布广泛,钩端螺旋体病主要分布在北纬25°~35°,东经100°~120°之间,也是长江流域的一些省份。
时曼华
屠云人
李庆俊
徐慧栋
于恩庶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病
地理分布
中国七日热、澳洲型钩端螺旋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时曼华
杜雪飞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流行病学调查
河南省淮河流域首次发现稻田型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
被引量:2
1997年
河南省淮河流域首次发现稻田型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张彦平1李林村1郭万申1时曼华2李锡洪3孔祥熙3曾贵金1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传染病。文献报道[1],我国淮河流域为钩端螺旋体病的经济疫源地,流行形式以雨水和洪水型为主,流行菌群主要为...
张彦平
李林村
郭万申
时曼华
时曼华
孔祥熙
曾贵金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病
流行病学
中国钩端螺旋体rRNA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
1999年
以DigdUTP标记的16SrRNA及23SrRNA基因为探针,分析了八个血清群54个血清型64株国内外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参考株和27株野生株染色体经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消化后的rRNA基因限制性图谱。结果发现,91株菌中共有56个核糖核酸型(Ribotype,简称RT),除部分血清群中少数不同的血清型有相同的RT型外,大部分血清型都有独特的RT型,同一血清群往往拥有共同的核心片段;除黄疸出血群的黄疸出血型外,同一血清型的国内和国际参考株的RT型不相同;大多数野生株的RT和相应血清型国内参考株相同,差异也只表现为谱形上个别带型的缺少和增加。
冯晓峰
秦进才
梁中兴
时曼华
时曼华
聂一新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RRNA
基因多态性
血清型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4页
<
1
2
3
4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