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曲恒燕

作品数:94 被引量:303H指数:8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71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0篇药代
  • 20篇药代动力学
  • 11篇药物
  • 10篇等效性
  • 10篇多态
  • 10篇多态性
  • 10篇液相色谱
  • 10篇色谱
  • 10篇生物等效
  • 10篇生物等效性
  • 10篇细胞
  • 10篇相色谱
  • 8篇药代动力学研...
  • 8篇液相
  • 8篇生物等效性研...
  • 6篇血脑
  • 6篇血脑屏障
  • 6篇质谱
  • 6篇人血浆
  • 6篇注射用

机构

  • 51篇解放军第30...
  • 18篇军事医学科学...
  • 10篇军事医学科学...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蚌埠医学院
  • 3篇解放军第五医...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延边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解放军第40...
  • 1篇哈励逊国际和...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万全阳光...

作者

  • 75篇曲恒燕
  • 52篇刘泽源
  • 34篇郝光涛
  • 31篇高洪志
  • 28篇李媛媛
  • 13篇梁宇光
  • 11篇李海燕
  • 9篇吴行伟
  • 7篇董瑞华
  • 7篇孙曼霁
  • 7篇张琴
  • 6篇李前
  • 5篇关勇彪
  • 5篇王晓芳
  • 5篇刘霏霏
  • 5篇董瑞华
  • 4篇袁本利
  • 4篇郑专杰
  • 3篇李绪领
  • 3篇张婷

传媒

  • 11篇中国药物应用...
  • 6篇中国药理通讯
  • 4篇中国药理学通...
  • 4篇中南药学
  • 4篇2010第十...
  • 3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药物分析杂志
  • 2篇医药导报
  • 2篇中国药房
  • 2篇国际药学研究...
  • 1篇生命科学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西北药学杂志
  • 1篇国外医学(药...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质谱学报
  • 1篇中华航空航天...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年份

  • 3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8篇2013
  • 8篇2012
  • 7篇2011
  • 26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细胞色素氧化酶CYP3A5基因多态性与疾病发生和治疗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0年
细胞色素氧化酶CYP3A5亚家族是近年来药物代谢研究领域较受关注的热点之一。该酶具有高度的个体间差异,并参与多种临床药物及环境致癌物质的代谢,与移植后免疫抑制药用药效果、精神疾病用药后血药浓度变化、癌症发病易感性相关。对CYP3A5进行基因多态性和表型差异的研究,可用于评价临床药物治疗效果。
秦小清曲恒燕董瑞华单婷婷刘泽源
关键词:CYP3A5基因多态性药物代谢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1)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Piperacillin Sodium and Tazobactam Sodium for Injection,4:1)是由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广谱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组成的复方制剂,最早...
曲恒燕高洪志李媛媛郝光涛刘泽源
关键词: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药代动力学
文献传递
紫杉醇长效缓释微球的制备与评价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制备包含肉豆蔻酸异丙酯 (IPM )的紫杉醇长效缓释微球 ,并对制备工艺及体内外缓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使用改良的单乳溶剂蒸发法制备紫杉醇长效缓释微球。通过分析粒径分布、突释、体外释放及体内的抑瘤效果等指标 ,对其进行评价。结果 :所得微球平均粒径小于 10 μm ,外观圆整 ,具有良好的体外释放曲线。含有30 %IPM的微球体内抑瘤效果明显。结论 :使用改良的单乳溶剂蒸发法制备的微球 ,可以达到缓释效果 ,体外释放4周的微球对小鼠体内的固体肿瘤有良好的抑制效果。
王辰允刘燕曲恒燕张舜欣梅兴国
关键词:紫杉醇微球体外评价
蛋白转导域内在化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7年
蛋白转导域(protein transduction domain,PTD)可以携带外源生物大分子进入细胞,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及生物技术应用中,都展示出良好的前景,应用广泛,但机制不甚明确。已知的PTD均有其关键的特定氨基酸存在和较强的正电荷分布,并具有独特的二级结构及空间构象,这些特殊的结构特征对其内在化机制起决定作用。目前认为巨胞饮作用是PTD入胞的主要机制, PTD在经过细胞表面糖胺聚糖紧密结合快速作用及电荷作用后,由脂筏蛋白介导的巨胞饮作用内在化,然后巨胞饮体脂质双层破裂,使蛋白转导域-大分子释放入胞浆及胞核。
曲恒燕孙曼霁
关键词:蛋白转导域内在化
治疗药物监测与药物基因组学
本文对治疗药物监测与药物基因组学的基本定义及作用作了简单的概述。近年来,国内外对TDM和药物基因联合干预临床治疗的探索性研究逐步增多,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看法。基因多态性可以在患者治疗前进行,有目的的设置治疗剂量,监测治...
李丹丹董瑞华王静曲恒燕
关键词:临床药理学药物基因组学治疗药物监测安全用药
文献传递
截短型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活性片段及其融合蛋白
本发明涉及一种蛋白转导肽融合截短型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活性片段的蛋白以及含有编码所述截短型活性片段的核苷酸序列的核酸分子。本发明涉及含有上述核酸分子的表达载体。本发明还涉及所述蛋白或核酸分子用于制备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
曲恒燕周建平李前孙曼霁
文献传递
CYP3A和MDR1基因多态性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15年
他克莫司(FK506)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的预防,主要由细胞色素P450(CYP450)3A酶代谢,P-糖蛋白(P-gp)转运,CYP3A和多药耐药基因1(MDR1)的多态性可能会影响CYP3A酶及P-gp的表达水平和生物活性,进而影响FK506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最终可能影响其血药浓度。本文就CYP3A和MDR1基因多态性与FK506血药浓度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以期指导临床个体化合理用药。
徐亚飞董瑞华马静洁曲恒燕刘泽源
关键词: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基因多态性CYP3A多药耐药基因1
TAT-tCNTF对CD诱导HUVEC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TAT—tCNTF对细胞松弛素D(cD)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作用的影响。方法CCK-8法检测TAT—tCNTF对CD致HUVEC生长抑制的作用;荧光显微镜检测CD诱导HUVEC的F—actin的变化,以及在TAT—tCNTF作用下对细胞微丝的影响;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D和TAT—tCNTF作用后细胞内Ca^2+浓度;Westernblot检测CD和TAT—tCNTF作用后F—actin的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在1μg·ml^-1。的CD作用HUVEC后,细胞表现出明显的生长抑制,而在0.05~10μg·ml^-1。浓度范围内,TAT—tCNTF促进HUVEC的生长,并可改善CD对HUVEC的损伤,TAT—tCNTF组与CD+TAT—tCNTF组细胞活动度具有明显差异;荧光显微镜下检测到经CD作用后细胞F-actin分布减少,而经TAT—tCNTF作用后细胞F-actin分布密集;采用Fluo4-AM荧光探针标记细胞内Ca^2+浓度,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到TAT—tCNTF能够降低经CD损伤HUVEC后的细胞内Ca^2+浓度升高;FCM检测显示,CD组的MFI相对于对照组明显增加,而CD+TAT—tCNTF组MFI较CD组明显降低。Westernblot显示各组之间的F—actin表达量没有明显改变。结论TAT—tCNTF对CD致内皮细胞的损伤有改善和逆转作用,其改善机制可能与增加细胞活性和维持细胞骨架有关。
张琴刘泽源曲恒燕
关键词:HUVEC细胞损伤TAT细胞内CA^2+浓度CDWESTERNBLOT
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替利定和去甲替利定的质量浓度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建立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替利定和去甲替利定的质量浓度。方法:选用Agilent-Zorbax-Eclipse-XDB-C18色谱柱,以甲醇-1 mmol·L-1醋酸铵(75∶25)为流动相,采用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方式测定样品质量浓度。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M+H]+m/z 274.3→m/z 155.1(替利定),[M+H]+m/z 260.2→m/z 155.1(去甲替利定)和[M+H]+m/z 284.8→m/z 192.9(地西泮)。结果:血浆样品中,替利定在0.5~25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36),最低定量质量浓度为0.5 ng·mL-1;去甲替利定在1~500 ng·mL-1范围线性关系良好(r=0.9948),最低定量质量浓度为1 ng·mL-1。二者日内与日间RSD均小于15%,平均回收率高,且稳定性均较好。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特异性强,适用于盐酸替利定和去甲替利定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郝光涛白少柏郑专杰高洪志曲恒燕李媛媛刘泽源
关键词:药代动力学麻醉性镇痛剂
肼跨血脑屏障转运动力学的研究
2005年
目的研究液体火箭推进剂肼跨血脑屏障转运的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原位脑灌流技术对雄性Wistar大鼠进行肼的双侧脑灌流,肼灌流浓度分别为100、200和400μg/ml,灌流时间为2、5、8及10min,取脑,采用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比色法进行脑组织中的肼浓度测定。结果肼可跨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实质,脑中肼浓度随着灌流浓度和灌流时间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肼在各灌流浓度下跨血脑屏障转运的速度常数Kin分别为0·0126、0·0116和0·0128ml·min-1·g-1,不随灌流浓度的升高而改变。结论肼跨血脑屏障转运属于被动扩散的膜限速模型。
曲恒燕关勇彪闫魁袁本利
关键词:血脑屏障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