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毅

作品数:16 被引量:103H指数:7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4篇农业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土地利用
  • 2篇地形
  • 2篇地形因子
  • 2篇植被
  • 2篇植被指数
  • 2篇数字高程
  • 2篇数字高程模型
  • 2篇土壤
  • 2篇农业
  • 2篇露天
  • 2篇露天矿
  • 2篇露天矿区
  • 2篇集约利用
  • 2篇关联维数
  • 2篇复垦
  • 2篇高程模型
  • 2篇DEM
  • 2篇GIS
  • 1篇地理空间
  • 1篇地形可视化

机构

  • 16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作者

  • 16篇曹毅
  • 13篇毕如田
  • 5篇刘庚
  • 2篇杨燕新
  • 2篇陈水英
  • 2篇高艳
  • 2篇武俊娴
  • 1篇朱洪芬
  • 1篇王文斌
  • 1篇王伟仁
  • 1篇荆耀栋
  • 1篇白文斌
  • 1篇张迁迁
  • 1篇魏丽丽
  • 1篇张亚丽
  • 1篇张吴平
  • 1篇王海斌
  • 1篇王晓芳
  • 1篇杨明
  • 1篇范国华

传媒

  • 5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煤炭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中国农业资源...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广东土地科学
  • 1篇农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涑水河流域近18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驱动力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本研究以涑水河流域的1990年和2008年两期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ENVI和ArcGIS软件支持下,采用土地资源数量变化模型、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分析了涑水河流域18年间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的情况及驱动机制。研究表明:涑水河流域林草地、耕地、建设用地呈现出较快增长的趋势,水域、未利用地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土地利用单一动态度变化不大,土地综合利用动态度为4.383。人口、政策以及城镇化经济增长是该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魏丽丽毕如田曹毅
关键词:LUCC驱动力
晋中市农业人口分布的分形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运用分形理论,以山西省晋中市为研究区域,结合统计分析和GIS技术,测算了其农业人口分形维数的盒子维数和关联维数,讨论了晋中市内各县市的农业人口分布的分形特征和分形规律。结果表明,农业人口分布呈现了自然科学所特有的分形特征———人口分形;不同地域人口分布情况直接受当地地形地貌的影响。
杨燕新曹毅王文斌
关键词:关联维数农业人口
基于多尺度EGLSN地理空间的区域施肥方法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2016年
传统的测土配方施肥是根据土壤试验数据与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情况在一定的区间内给出区域施肥量,不同的空间尺度下环境因素对施肥区间分布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揭示地理空间范围对施肥区间的影响规律,以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省为研究区,借鉴景观生态学"尺度-过程"原理,利用统计方法建立生态气候、地貌景观、利用措施、土壤条件、养分管理(EGLSN)五个地理空间尺度。通过在研究区设置了Z1-Z5五个样区地理空间,统计各尺度地理空间内土壤调查点上产量分布信息,以养分变化与平衡模型计算施肥区间。同时开发了多尺度区域施肥系统,可在任意不同尺度地理空间上计算该区域的施肥区间,与各样区所在或临近县域审定配方比较表明:多尺度施肥区间基本涵盖了当地审定配方的区间,该方法可对不同尺度地理空间的施肥管理与规划提供定量化依据。
张迁迁毕如田荆耀栋朱洪芬曹毅
关键词:多尺度地理空间
露天矿区排土场土地复垦经济效益评价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以平朔露天矿区安太堡煤矿排土场为研究区域,参照多层次指标体系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构建了包括复垦投入、复垦产出综合效益、复垦土地利用程度指标的土地复垦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加权求和法计算出复垦土地经济效益评价结果,最后对影响经济效益的敏感性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提高土地复垦经济效益的对策。
刘庚毕如田曹毅
关键词:露天矿区土地复垦排土场
基于AEA法的黄土高原矿区复垦农田土壤含水率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为了快速、有效的测定复垦区农田尺度上土壤含水率变化以及空间分布特征,评价探地雷达对土壤含水率的探测精度,通过研究雷达信号属性振幅与土壤含水率的关系,采用振幅包络平均值(AEA)法对复垦区农田地块土壤含水率进行反演,并与雷达测线上时域反射仪(TDR)法测量所得土壤含水率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探地雷达振幅信号属性与土壤含水率有着显著的关系,在研究的四种关系模型中对数模型的拟合结果最好,R^2达到0.995,根据拟合的曲线得知,振幅越大,含水率越小,只要获取地下相应位置雷达信号的振幅值,就可通过本试验拟合的关系式计算出该位置的土壤含水率。通过对比发现,AEA法所得土壤含水率要高于TDR法所测土壤含水率,两者平均相对误差为0.023 cm^3cm^(-3),两种方法所得土壤含水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关系数达到0.98。研究表明,使用探地雷达AEA法用于黄土高原矿区复垦农田浅部地层土壤含水率的探测,可以获得更加连续、准确的土壤含水率分布图。
乔新涛曹毅毕如田
关键词:探地雷达土壤含水率振幅时域反射仪
基于TM影像的永济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利用永济市1990年和2008年两期TM数据,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 IMAGINE的支持下,采用RS和GIS相结合的技术方法,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程度时空演变模型的引入,定量分析了18年来永济市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研究表明,该地区城乡居民建设用地增加非常快,耕地面积增加,未利用地大幅减少,林草地减少幅度不大,水域面积呈现萎缩的现象。18年间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较小,其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1.73%,耕地和林草地年变化速度最慢,建设用地年变化速度最快,未利用地和水域年变化速度相对居中。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分别是252.52和263.87,土地利用指数逐渐增大,从土地利用程度指数极限来看,该区域的开发程度已达到中等水平状态。1990-2008年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都大于零,反映该区域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
毕如田曹毅王晓芳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TM影像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
利用MODIS影像对运城市近5年来植被覆盖的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植被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结土壤、大气和水分的自然纽带。为了研究运城市植被的覆盖状况,选取运城市2003年9月至2007年9月同一时相、同一分辨率的MODIS遥感影像,计算了每年植被指数值,并对植被变化区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运城地区南部比北部的植被多,南部以中高等植被覆盖为主,从2003年到2007年运城的植被覆盖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高艳毕如田刘庚曹毅
关键词:MODIS植被覆盖植被指数
基于DEM的涑水河流域地表水文特征模拟与分析被引量:12
2009年
以山西省运城市涑水河流域为例,在介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提取流域水文特征方法的基础上,运用ArcGIS软件Arc Hydro Tools扩展模块,采用SRTMDEM数据对流域地表水文特征进行模拟和分析。提取了涑水河流域河网、流域盆地等水文信息,为该流域的生态环境演变、植被生长、土地覆盖等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武俊娴毕如田刘庚曹毅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水文模型
基于GIS的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时空变异分析——以忻州市为例被引量:1
2017年
土地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推进土地利用变化的内在驱动力,是资源使用效率不断提高的过程,经济发展水平同时制约着土地的投入和产出,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及土地需求程度,而集约利用的目的是要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性。因此,本研究以山西省忻州市14个县(区、市)域为评价单元,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土地集约利用和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指数法定量计算2000—2014年土地集约利用和经济发展水平,并采用GIS手段分析忻州市各县(区、市)各年度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变异规律以及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都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特征,从时间变化特征来看,忻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均呈现上升趋势,但地区之间也存在差异。从空间上看,忻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平原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一定地域差距的,14个县(区、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是逐步减小;忻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总体呈正相关关系。
陈水英毕如田曹毅王海斌
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经济发展GIS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与土壤侵蚀风险评价被引量:10
2012年
地形是景观空间分布格局的重要影响因子,特别是在人为活动占优势的景观中地形条件成为大尺度景观空间分布格局的决定因素。以地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山西省永和县岔口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SPOT遥感影像、1:1万地形图和土地利用现状等数据,通过对小流域的土地利用现状和DEM分析,得到各地形分级单元的土地利用景观指数,并对流域土壤侵蚀风险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布与高程、坡度和坡向有一定的相关性,岔口小流域整体土壤侵蚀风险处于中等较低的水平。
毕如田张吴平杨明曹毅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DEM)地形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