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锡标

作品数:17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潮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鼻咽
  • 8篇鼻咽癌
  • 4篇耐药
  • 3篇药性分析
  • 3篇耐药性
  • 3篇耐药性分析
  • 2篇端粒
  • 2篇端粒酶
  • 2篇端粒酶活性
  • 2篇阳性
  • 2篇致病
  • 2篇致病菌
  • 2篇贫血
  • 2篇疗效
  • 2篇菌株
  • 2篇抗生素
  • 2篇活性
  • 2篇放疗
  • 2篇放疗效果
  • 2篇癌患者

机构

  • 17篇潮州市中心医...
  • 1篇汕头市中心医...

作者

  • 17篇曹锡标
  • 9篇陈锦生
  • 5篇詹永忠
  • 5篇陈成武
  • 4篇杨立业
  • 3篇石钦胜
  • 3篇章金灿
  • 3篇吴教仁
  • 3篇陈建秀
  • 3篇李贵才
  • 3篇苏小雪
  • 3篇蔡意和
  • 3篇叶绍光
  • 3篇江远仕
  • 3篇陈默蕊
  • 2篇李杨
  • 2篇周宏君
  • 2篇宋锦煌
  • 2篇吴平彬
  • 2篇郑佳坤

传媒

  • 2篇临床耳鼻咽喉...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自然医学...
  • 2篇中国病毒病杂...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 1篇2005
  • 2篇2004
  • 7篇2003
  • 1篇2002
  • 2篇1999
  • 1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放射治疗对鼻咽癌患者听功能损害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对鼻癌患者听功能的损害程度,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38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和放疗后半年、1年和3年行听诱发电位,鼓室导抗图,纯音听阈检查。正常对照组为30例健康者。结果:与放疗前比较,放疗后半年患者听功能减退明显,1~3年听觉稍有改善,但未能达到放疗前水平,此后,再次出现听功能减退现象。结论:放疗可影响鼻咽癌患者的听功能,放疗后患者的听功能呈起伏式,不可逆的损害。
陈锦生詹永忠曹锡标周宏君杨立业叶绍光陈成武
关键词:鼻咽癌
1783份血培养致病菌的分离及其阳性结果的临床分析
2004年
目的 分析 1998~ 2 0 0 3年间从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的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并对其引起败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无菌抽取临床疑似败血症的病人血液 5~ 10ml ,注入法国生物 -梅里埃的液固双相培养瓶中 ,对培养阳性标本进行常规细菌鉴定 ,其药敏试验采用K -B法。收集阳性标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年中从 1783份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致病菌 191株 ,阳性检出率为 10 7%。其中革兰阳性菌占 5 1 3 % ( 98/ 191) ,主要分离自新生儿败血症标本 ;革兰阴性菌占 45 5 % ( 87/ 191) ,主要分离自原发病或伴随疾病标本 ;真菌占 3 2 % ( 6/191) ,主要分离自静脉插管和ICU标本。结论 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的主要致病菌为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伤寒沙门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假单胞菌属。危险因素与免疫功能不全、介入性治疗、广谱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有关。致病菌引起的败血症死亡率高。为降低病死率 ,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血培养的检测及导致败血症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
曹锡标
关键词:培养基血传病原体败血病
黄莲素治疗鼻咽癌放化疗后WBC减少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探讨黄莲素在治疗鼻咽癌放化疗所致的WBC减少症中的作用 ,为寻找安全、有效的抗骨髓抑制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 165例放化疗后致WBC减少症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78例应用黄莲素治疗 ,对照组 87例应用清开灵胶囊治疗 ;2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WBC数和生存质量评估 ,观察中医症候等。结果 WBC治疗后 ,治疗组和对照组WBC计数提供的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 43 5 9% ( 3 4/78) ,48 72 % ( 3 8/78) ,84 62 % ( 66/78)和 18 3 9% ( 16/87) ,3 3 3 3 % ( 2 9/87) ,49 43 % ( 4 3 /87) ,两组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治疗组、对照组的生存质量改善率分别为 65 3 9% ( 5 1/78)和 41 3 8% ( 3 6/87)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治疗组、对照组的中医证候显著改善率、部分改善率和总改善率分别为 5 3 85 % ( 4 2 /78)、 3 2 0 5 % ( 2 5 /78)、84 62 % ( 66/78)和 19 5 4% ( 17/87)、 3 7 93 % ( 3 3 /87)、 5 8 62 % ( 5 1/87)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黄莲素在鼻咽癌放化疗后所致的WBC减少症的治疗中是一种很有前景 ,值得深入研究的中药。
陈锦生曹锡标詹永忠江远仕叶茂生
关键词:鼻咽癌化学治疗中药
临床标本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了解临床感染标本中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菌株的分离率及其耐药性 ,以协助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美国NCCLS药敏试验纸片扩散法的初筛试验和确证试验检测ESBLs。结果 在 5 74株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中 ,有 12 7株ESBLs阳性 ,其中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属 ,检出率分别为 3 0 2 % ,2 5 0 % ,2 5 0 %。研究发现 ,产ESBLs菌株引起感染多见于尿、伤口和呼吸道标本。产ESBLs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 ,其次是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结论 产ESBLs菌株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 ,治疗产ESBLs菌感染时 ,首选亚胺培南 ,其次是哌拉西林
陈默蕊曹锡标吴教仁李贵才蔡意和宋锦煌
关键词:临床标本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耐药性分析抗生素
临床感染标本中常见革兰氏阳性球菌的分离及其耐药性分析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分析临床感染标本中常见革兰氏阳性球菌的分离及其耐药性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美国NCCL S药敏试验纸片扩散法 ,检测 2 0 0 0年 8月至 2 0 0 2年 8月临床感染标本中分离的革兰氏阳性球菌的耐药性。结果 :两年中分离的革兰氏阳性球菌以葡萄球菌和肠球菌为主 ,其检出率分别为 5 3.6 %和 33.6 %。葡萄球菌除对万古霉素都敏感外 ,对苯唑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对苯唑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分离出 2 5 .2 %的肠球菌氨基糖甙类高耐株 (HL AR)和 1.8%的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VRE)。结论
陈默蕊曹锡标蔡意和吴教仁李贵才宋锦煌
关键词:革兰氏阳性球菌分离率抗生素耐药性
临床感染细菌耐药监测及特殊耐药菌株的研究
陈默蕊曹锡标李贵才吴教仁蔡意和
该项目为减少临床盲目用药,率先在省内基层医院开展临床细菌耐药监测和特殊耐药菌株的检测,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科学依据。项目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双纸片扩散法进行常规药敏试验和ESBLS的检测,方法准确、简便、经济。适合在基层医院...
关键词:
关键词:临床抗感染治疗
鼻咽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1999年
目的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酶免法 (PCR -ELISA)检测鼻咽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的临床意义。方法 PCR -ELISA以地高辛标记端粒重复片段特异的探针与PCR变性产物杂交 ,通过ELISA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  3 0例鼻咽癌组织中有 2 2例检出端粒酶活性 ,阳性率 73 3 % ;18例对照组中 3例检出端粒酶活性 ,阳性率16 6%。结论 检测端粒酶活性对阐明鼻咽癌的发病机制、癌变危险性的估测可能有重要意义。
陈锦生章金灿曹锡标郑佳坤石钦胜苏小雪
关键词:鼻咽肿瘤端粒酶活性PCR-ELISA
贫血与鼻咽癌放疗效果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探讨血液携氧能力对鼻咽癌放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动态观察 16 1例鼻咽癌放疗前、放疗中、放疗后Hb、RBC、MCH、HCT、MCV、MCHC、RDW 7项指标变化 ,随访 5年以上 ,根据贫血情况进行分组 ,并讨论分析贫血与放疗效果、生存率之间的关系和机理。结果 全程无贫血病人与不同时期有不同程度贫血的病人在生存率上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放疗前已有贫血 ,放疗中出现贫血或加重 ,都是直接影响放疗敏感性的重要因素。贫血程度越重 ,放疗效果越差。结论 贫血 低血红蛋白血症引起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可造成肿瘤细胞乏氧 ,从而使肿瘤细胞对射线抗拒 ,最终导致放疗效果明显降低 ,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陈锦生江远仕曹锡标詹永忠杨立业陈建秀陈成武李杨
关键词:贫血鼻咽癌放疗
贫血与鼻咽癌放疗效果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陈锦生江远仕曹锡标詹永忠杨立业陈建秀陈成武李杨
关键词:贫血鼻咽癌放疗
成对室性早搏、易颤指数与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关系探讨被引量:2
1996年
310例24小时动态心电图资料中有室性早搏(室早)171例,其中成对室早30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短阵室速)9例。计算易颤指数(VI=RR·QT/CI),结果室早VI=0.56±0.15,成对室早VI=0.59±0.12,与短阵室速有关的成对室早VI=0.58±0.18,与室速无关的成对室早VI=0.60±0.14,短阵室速VI=0.61±0.11。将室早VI与短阵室速VI和成对室早的VI比较,室速有关的成对室早与室速无关的成对室早的VI比较,结果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用易颤指数判断室性早搏与短阵室速的关系意义不大。成对室性早搏中27%(8/30)发生短阵室速,9例短阵室速中8例与成对室早有关,其中77%(7/9)与单形成对室早有关,单形成对室早中83%(10/12)由室内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引起,同时提示单形性短阵室速机制是室内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频发成对室早的病例,短阵室速的次数也多,而短阵室速是否发生与成对室早的频发程度无明显关系。
吴平彬曹锡标
关键词:室性早搏心动过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