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建良

作品数:26 被引量:126H指数:7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苏州市“科教兴卫工程”青年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骤停
  • 11篇心脏
  • 11篇心脏骤
  • 11篇心脏骤停
  • 10篇心肺复苏
  • 9篇心肺
  • 4篇亚低温
  • 4篇治疗性
  • 4篇治疗性低温
  • 4篇脓毒
  • 4篇脓毒症
  • 3篇心脏骤停后综...
  • 3篇心脏骤停患者
  • 3篇休克
  • 3篇脓毒性
  • 3篇综合征
  • 3篇脑复苏
  • 3篇后综合征
  • 3篇集束化治疗
  • 2篇心搏

机构

  • 26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东南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昆山市中医医...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6篇朱建良
  • 24篇刘励军
  • 9篇朱建军
  • 4篇季兵
  • 3篇陆娟
  • 3篇赵旭明
  • 3篇杨林
  • 3篇周保纯
  • 3篇张艳
  • 3篇肖盐
  • 3篇徐波
  • 2篇王英
  • 2篇张丽娜
  • 1篇杨毅
  • 1篇赵大国
  • 1篇郭强
  • 1篇陆件
  • 1篇钱进先
  • 1篇孙海伟
  • 1篇徐华

传媒

  • 5篇中华急诊医学...
  • 4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江苏医药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华医学会急...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中华重症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急...
  • 1篇2014浙江...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早期集束化治疗对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8
2019年
目的观察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实施早期集束化治疗对病死率的影响,分析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按治疗后28d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入院时及治疗后早期集束化治疗指标,病程中脏器功能衰竭数目等的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18例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中,28d病死率为32.2%。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患者既往心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乳酸清除率、6h集束化治疗达标率、病程中出现1个和>2个脏器功能衰竭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入院时血白细胞(WB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血脑钠肽(BNP)、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集束化治疗后乳酸水平较生存组明显增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OR=1.012)、6h后乳酸清除率<30%(OR=1.122)、慢性心衰(OR=1.741)、>2个器官功能障碍(OR=1.769)、6h集束化治疗未达标(OR=1.985)是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于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需尽早诊断和复苏治疗,提高集束化治疗达标率,进而降低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
季兵朱建良马丽梅袁慧琴贾星宇刘励军朱建军
关键词:集束化治疗乳酸清除率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早期目标治疗达标情况
目的 分析心肺复苏后实施亚低温治疗患者72h内血压(MAP)、PaO2、 PaCO2、血糖(BG)、核心体温(Tc)的达标情况,评价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管理质量的优劣。
张艳朱建良刘励军徐波朱建军
关键词:心脏骤停后综合征心肺复苏亚低温治疗
文献传递
临床应用脑复苏监测记录单对治疗性低温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随着心肺复苏(CPR)技术的完善普及和推广,心脏骤停(CA)患者初期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但后期脑复苏的成功率却一直处在较低水平[1]。研究表明,CPR后患者体温的目标性管理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2,3]。但是,文献调研也表明,治疗性低温具体实施和质量管理的护理研究仍较少。如何尽早达到并维持目标体温,确保治疗性低温的质量是护理关注的重点之一。因此,我们通过应用脑复苏监测记录单,
陆娟朱建良刘励军张丽娜杨林王英
关键词:治疗性低温质量管理脑复苏记录单抢救成功率
脑氧代谢率评估心肺复苏后脑功能预后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 通过对心肺复苏患者实施床旁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vO2)的监测,探讨脑氧代谢率(cerebral metabolic rate for oxygen,CMRO2)监测对评估心肺复苏后患者脑功能预后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2年01月至2014年12月收住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GICU)心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的46例患者.入院后行TCD和SjvO2等检查,同时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根据患者GICU出科时的格拉斯哥-匹兹堡脑功能分级(CPC),将患者分为神经功能良好与不良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脑血流量(CBF)、脑动脉-静脉氧含量差(a-vDO2)、SjvO2和CMRO2等指标,探讨上述指标与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关系.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并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各项指标在评估患者神经预后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初始监测指标、GICU住院时间,初始G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组患者心脏骤停至恢复自主循环(CA-ROSC)时间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均明显短和低于不良组(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SjvO2明显低于不良组患者[良好组(67.33±10.30)vs.不良组(76.89±1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9,P<0.05).良好组TCD监测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和舒张期血流速度(Vd),以及CBF均高于不良组;而搏动指数(PI)和阻抗指数(RI)均低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CMRO2和a-vDO2均高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表明,CMRO2、CBF、a-vDO2、SjvO2等指标均可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进行评估,其中CMRO2对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准确性最高.结论 复苏后患者CMRO2、CBF、a-vDO2、SjvO2均与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相关;CMRO2作为综合反映脑组织氧代谢的
杨晓梅周保纯朱建军朱建良陆娟刘励军
关键词:心脏骤停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经颅多普勒超声脑氧代谢率
苏州地区一级综合医院除颤仪配置及使用现状
朱建良刘励军孙晓璐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早期目标治疗情况调研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分析心肺复苏(CPR)后实施亚低温治疗患者72h内平均动脉压(MAP)、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糖(BG)和核心体温(TC)的达标情况,评价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患者管理质量的优劣。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在2005-0l-01—2010—12—31期间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ICU)心肺复苏后并实施亚低温治疗的患者。收集人住ICU最初72h主要目标治疗指标(MAP、Pa02、PaCO2、BG和Tc)的测定值,分析上述指标每年的达标情况,以评价PCAS患者的管理质量。结果@2005-2010年MAP、PaO:、PaCO:和BG的总达标率分别是72.14%、87.67%、38.33%和65.55%。72h期间温度控制在37.5℃以内,并且符合亚低温治疗标准者仅占21.43%。亚低温治疗复温后体温均有反跳。@2007~2010年PaO,的达标率较2005年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间其余指标的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R后亚低温治疗患者的综合治疗质量仍需提高,尤其应强化对PaCO,和体温的管理力度。
张艳朱建良刘励军徐波朱建军
关键词:亚低温
院内心脏骤停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因素
朱建良鲁靖刘励军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早期集束化治疗进展被引量:11
2019年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是常见的严重临床事件,目前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主要致死原因之一[1]。据报道,全球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 )的年发病率约为55/10万[2],在美国每年有近42万人发生OHCA,超过20万人发生院内CA[3]。
朱建良朱建军刘励军
关键词:心脏骤停集束化治疗后综合征致死原因
临床应用脑复苏监测记录单对治疗性低温质量的影响
目的通过制定和使用脑复苏监测记录单并增加体温监测与干预频数,探讨其对低温治疗质量的影响。方法采取前瞻性设计历史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2009-01~2012-12期间收住我院ICU心脏骤停实施治疗性低温的患者。符合入选标准...
陆娟朱建良刘励军张丽娜杨林王英
血必净协同治疗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协同治疗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RCT)的方法将符合2008年脓毒症诊断标准,且行有创通气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和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包括机械通气、抗感染、脏器功能支持,营养及对症处理),血必净治疗组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7d.记录两组患者在入选后第1d(治疗组在使用血必净前)、第3d、第7d以及第10d 的C 反应蛋白(CRP),肺损伤评分和SAPSⅡ评分.结果 疗程结束时两组患者的CRP、肺损伤评分、SAPSⅡ评分均出现下降,并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能抑制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的炎症反应水平,减轻患者的肺部及全身损伤.
朱建良朱建军刘励军
关键词:脓毒症机械通气血必净注射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