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霞
-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DDR1-MMP9在大鼠脑缺血损伤后血脑屏障破坏中作用机制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盘状结构域受体1(DDR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通路在局部性脑缺血致血脑屏障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95只,体重280-3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siRNA处理组和siRNA乱序组(n=5)。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随后处死大鼠取脑,测定脑梗死体积及血脑屏障通透性。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DDR1及MMP9在半暗带区随再灌注时间表达的变化情况及其两者间的关系。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DDR1及MMP9的表达均增高(P〈0.01);而通过侧脑室注射DDR1-siRNA抑制DDD1的表达后,DDR1及MMP9的表达均降低(P〈0.01)。结论 DDR1蛋白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的破坏的影响可能是通过其下游分子MMP9起作用,抑制DDR1的表达可减少MMP9的表达量从而降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另外,检测DDR1的表达可作为脑卒中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分子指标之一。
- 朱明霞董辉路志红邢东
-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9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脑屏障
- 体外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氧糖剥夺后DDR1的表达情况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DDR1蛋白在氧糖剥夺后的神经元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推测可能机制。方法:采用SD孕鼠的胚鼠皮层培养神经元,采用新生SD大鼠皮层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建立氧糖剥夺(OGD)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神经元正常对照组、神经元OGD组、星形胶质细胞正常对照组和星形胶质细胞OGD组。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性;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DDR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OGD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MTT法测得细胞活性值降低;与神经元正常对照组相比,神经元OGD组的DDR1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与星形胶质细胞正常对照组相比,星形胶质细胞OGD组的DDR1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增加(P>0.05)。结论:OGD处理可诱导DDR1蛋白在大鼠皮层神经元中的表达,提示DDR1蛋白可能参与OGD后细胞凋亡等病理生理过程。
- 邢东董辉朱明霞
-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氧糖剥夺
- DDR1蛋白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血脑屏障破坏中的作用及机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盘状结构域受体酪氨酸激酶(discoidin domain recetor1,DDRl)蛋白在局灶性脑缺血致血脑屏障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及其病理性意义。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80只,体重280—32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siRNA处理组和siRNA错配组,每组5只。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20min再灌注24h时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随后处死大鼠取脑,分别采用TIC(2,3,5-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染色法、干湿比重法、伊文思蓝法测定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及血脑屏障的通透性。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脑缺血再灌注组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增加,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增多(P〈0.05),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大(P〈0.01);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DDR1-siRNA处理组神经行为学评分升高,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减少,脑组织含水量减少(P〈0.05),血脑屏障通透性降低(P〈0.01)。结论:DDR1蛋白可能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的破坏,抑制DDRl的表达可降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另外,检测DDR1的表达可作为脑卒中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分子指标之一。
- 朱明霞董辉路志红邢东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脑屏障伊文思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