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
- 作品数:48 被引量:220H指数:10
-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口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水利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成年急性重症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 目的 评估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成年急性重症患者近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综合性ICU收治的2436例成年急性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相关资料,比较早期与延迟肠内营养支持重...
- 何振扬殷红梅谢晓红朱永周忠义吴远怡李娜庄雪玉
-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及降钙素原对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
- 目的:初步评价血中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及降钙素原浓度对于脓毒症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重症医学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共100例.根据是否有感染因素分为Sepsi...
- 朱永陈明科吴远怡李娜王华杰
- 关键词:脓毒症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
- 文献传递
- 柴芍承气汤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胃肠及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观察柴芍承气汤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胃肠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1月90例在该院确诊治疗的重症胰腺炎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柴芍承气汤治疗。观察患者微循环指标(胰腺微血管痉挛、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胰腺微血管通透性、血液流变学)、胃肠功能观察指标(腹痛腹胀持续时间、肠鸣音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检查细胞因子(血清TNF-α、IL-6、IL-8、GMP-140、TXB2、ET-1、血清NO)水平。结果:观察组胰腺微血管痉挛微血管通透性、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例数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O水平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显著大于对照组;ET-1、TXB2、GMP-140水平显著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经治疗后TNF-α、IL-6、IL-8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痛、腹胀持续时间、肠鸣音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芍承气汤能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血管通透性、胰腺缺血和微循环,恢复重症胰腺炎患者胃肠运动功能。
- 孙乐瑾王华杰朱永
- 关键词:柴芍承气汤重症胰腺炎胃肠功能
- 早期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预后评估的临床分析
- 吴远怡何祥英谢晓红朱永麦叶陈东娇
- 无花果叶提取物对重症肺炎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观察无花果叶提取物对重症肺炎(SP)大鼠肺组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对50只SD大鼠建立SP模型,将建模成功的45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无花果叶提取物组、高剂量无花果叶提取物组,另取15只未经处理的大鼠为对照组。低、高剂量无花果叶提取物组大鼠造模后,分别给予50 mg/(kg·d)、100 mg/(kg·d)无花果叶提取物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以等量蒸馏水灌胃,连续8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4、IL-6、IL-10)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肺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肺组织中ICAM-1、MIP-2 mRNA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ICAM-1、MIP-2以及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经过低、高剂量无花果叶提取物治疗的大鼠,血清中IL-6、IL-10、TNF-α的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而IL-4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大鼠肺组织损伤减轻,ICAM-1和MIP-2表达受到抑制,同时,肺组织中NF-κB p65、p-IκBα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无花果叶提取物可改善SP大鼠肺组织损伤,减轻炎症反应,这可能与抑制ICAM-1、MIP-2表达及NF-κB信号通路有关。
- 徐志育谢晓红朱永李娜
- 关键词:重症肺炎炎症反应细胞间黏附分子-1
- 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来源外泌体改善脓毒症肾脏损伤炎症反应的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讨论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mRTEC)来源外泌体(mRTEC-EXO)对脓毒症肾脏损伤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制备mRTEC-EXO,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通过共聚焦显微镜观测其是否被胚胎肾(EK)细胞摄取。将84只SPF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S)]、LPS组(腹腔注射LPS)、LPS+mRTEC-EXO组(腹腔注射LPS同时尾静脉注射mRTEC-EXO),每组各28只。NS注射后或LPS干预12 h后,随机处死各组小鼠均12只,收集新鲜肾脏组织切片后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肾小管、肾小球形态变化及肾小管间质炎性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每组剩余16只小鼠继续观察至150 h,记录其存活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mRTEC-EXO中CD9、CD63、Calnexin及3组小鼠肾脏组织中MPO、MDA、TNF-α和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RTEC-EXO表面标志物CD9和CD63呈高表达,而阴性标志物Calnexin呈低表达。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EK细胞可主动摄取mRTEC-EXO。对照组小鼠生存率均高于LPS组和LPS+mRTEC-EXO组,LPS+mRTEC-EXO组生存率高于LPS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LPS组和LPS+mRTEC-EXO组小鼠肾脏组织中TNF-α、IL-1β、MDA、MPO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与LPS组比较,LPS+mRTEC-EXO组TNF-α、L-1β、MDA、MPO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LPS组及LPS+mRTEC-EXO组小鼠肾脏组织炎性浸润程度明显增加。与LPS组比较,LPS+mRTEC-EXO组小鼠肾脏组织炎性浸润程度明显降低。结论mRTEC-EXO可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并减弱脓毒症肾脏损伤炎症反应。
- 徐志育朱永田佳李娜宋海
- 关键词:外泌体脓毒症中性粒细胞肾损伤炎症反应
- 临床营养支持模式与实施方法对成年急性重症患者近期临床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评估临床营养支持模式与实施方法对成年急性重症患者近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503例成年急性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相关资料,比较不同营养支持模式与实施方法对营养支持并发症、患者在ICU停留时间、感染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影响.结果 所有患者营养风险筛查评分(NRS)均≥3分.早期肠内营养(EN)组患者在ICU的停留时间明显短于非早期EN组(P<0.001)和肠外营养(PN)组(P<0.001),感染发生率(P均<0.001)、MODS发生率(P均<0.001)及病死率(P均<0.001)也均明显低于非早期EN组和PN组患者.PN液中添加谷氨酰胺组患者在I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未添加者(P=0.0000),感染(P=0.0252)和MODS发生率(P=0.0030)及病死率(P=0.0305)均明显低于未添加者.强化胰岛素治疗组患者在I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常规胰岛素治疗组(P=0.0000),感染(P=0.0001)和MODS发生率(P=0.0237)及病死率(P=0.0427)均明显低于常规胰岛素治疗组.结论 重症患者普遍存在营养风险,需要给予营养支持.早期EN、PN液中添加谷氨酰胺及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能够缩短患者在ICU停留的时间,降低感染和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
- 何振扬殷红梅谢晓红朱永周忠义吴远怡李娜吴艳
- 关键词:营养风险营养支持谷氨酰胺强化胰岛素治疗重症患者
- 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强化的肠外营养对成年重症患者近期临床结局的影响
- 何振扬殷红梅谢晓红朱永周忠义吴远怡李娜吴艳
- 丙胺酰-谷氨酰胺双肽对重症患者近期临床结局的影响-617例回顾性研究报告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评估丙胺酰-谷氨酰胺(Ala-Gln)双肽强化的肠外营养对成年重症患者近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应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救治的接受过规范肠外营养的成年重症患者,根据是否接受过Ala-Gln双肽强化的肠外营养,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评价添加Ala-Gin双肽≥0.5g/(kg·d)、疗程≥5d的肠外营养对成年重症患者ICU停留时间、ICU内新发医院感染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以及ICU内病死率的影响。结果最终入组617例,其中对照组312例,治疗组305例。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添加Ah-Gh双肽组患者I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17.2±6.5)d比(16.1±5.3)d,P=0.011],ICU内新发感染率(42.9%比33.1%,P=0.011)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46.5%比38.0%,P=0.030)以及ICU内病死率(34.9%比25.9%,P=0.014)均显著降低。结论添加Ala-Gla双肽≥0.5g/(kg·d)、疗程≥5d的肠外营养能够改善成年重症患者近期临床结局。
- 何振扬殷红梅谢晓红李娜朱永周忠义吴远怡庄雪玉
- 关键词: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肠外营养重症患者
- 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76例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30例出现休克的患者作为观察A组,46例未出现休克的患者作为观察B组。另选取同期一般感染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入院时、入院12 h、入院24 h、入院48 h和入院72 h血清NT-pro BNP水平变化。将脓毒症休克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刻血清NT-pro BNP水平变化,并分析和预后的临床关系。结果观察A组、观察B组和对照组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时间点观察A组的NT-pro BNP水平高于其他两组,而观察B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中共有9例死亡、21例存活,各时间点死亡组患者NT-pro BNP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清NT-pro BNP水平和预后存在相关性(P<0.05),其NT-pro BNP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结论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清NT-pro BNP水平比未发生休克和一般感染患者显著升高,其NT-pro BNP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NT-pro BNP可作为评估预后重要指标。
- 唐瑞梅林丽娥朱永王华赵震宇
- 关键词:脓毒症休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