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东江

作品数:36 被引量:292H指数:14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代谢
  • 11篇发射型计算机
  • 10篇糖代谢
  • 10篇葡萄糖代谢
  • 9篇显像
  • 7篇抑郁
  • 7篇抑郁症
  • 7篇PET
  • 6篇电针
  • 6篇断层显像
  • 6篇针刺
  • 6篇正电子
  • 6篇正电子发射
  • 6篇脑葡萄糖代谢
  • 6篇计算机断层
  • 6篇计算机断层显...
  • 6篇痴呆
  • 5篇血管
  • 5篇血管性痴呆
  • 5篇抑郁症患者

机构

  • 35篇广东省人民医...
  • 13篇南方医科大学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兰州医学院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常州市第一人...
  • 1篇江苏省原子医...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无锡市第四人...
  • 1篇吉林大学第三...
  • 1篇海南省农垦总...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作者

  • 36篇李东江
  • 32篇唐安戊
  • 19篇黄泳
  • 11篇李求实
  • 10篇陈静
  • 9篇夏东斌
  • 8篇徐卫平
  • 7篇乔穗宪
  • 6篇王淑侠
  • 6篇赖新生
  • 5篇解亚宁
  • 4篇卓鹰
  • 4篇姜雪梅
  • 3篇许经胤
  • 3篇张祥松
  • 2篇袁彦伯
  • 2篇吴卓华
  • 2篇赵洁皓
  • 2篇侯庆仪
  • 2篇吴一龙

传媒

  • 3篇中华核医学杂...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针灸
  • 2篇上海针灸杂志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新中医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四川中医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9篇2006
  • 4篇2005
  • 9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18)F-FDG PET显像判断淋巴瘤恶性程度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探讨1 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全身显像判断淋巴瘤恶性程度的价值。方法 对 32例 (非霍奇金淋巴瘤 2 9例 ,霍奇金病 3例 )治疗前的恶性淋巴瘤患者按病理REAL分型标准划分为低度、中度及高度恶性 3组。其中低度恶性 10例 ,中度恶性 18例 ,高度恶性 4例。所有患者行全身PET显像。图像分析采用视图分析及测量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 (SUVmax)方法相结合。结果 恶性淋巴瘤患者中 ,低度恶性组SUVmax为 0 70~ 6 5 0 ,SUVmax( x±s) :2 95± 1 72 ;中度恶性组SUVmax为2 34~ 2 5 0 0 ,SUVmax( x±s) :8 72± 5 6 8;高度恶性组SUVmax 为 5 90~ 15 10 ,SUVmax( x±s) :10 30±4 0 5。恶性淋巴瘤患者SUVmax低度恶性组与中度、高度恶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虽中度恶性组与高度恶性组SUVmax在数值上有一定范围重叠 ,但结合影像学改变 ,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结论 1 8F FDGPET显像能较好预测恶性淋巴瘤的恶性程度 ,为临床提供有用信息。
李东江唐安戊乔穗宪陈立光许经胤杜欣李群华
关键词:淋巴瘤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脱氧葡萄糖
^18F—FDG PET/CT探测恶性肿瘤软组织转移被引量:5
2009年
笔者对11例患者16处软组织转移瘤(原发灶均经病理检查证实,软组织转移灶均经临床或病理检查证实)的PET/CT、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PET/CT在软组织转移瘤中价值的认识。
邵丹王淑侠王思云李东江徐卫平许经胤
关键词:^18F恶性肿瘤FDG病理检查转移瘤
运用PET技术研究头电针治疗抑郁症的机理被引量:23
2004年
目的 :运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PET)技术 ,探讨头电针治疗抑郁症的机理。方法 :98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5 0例 ,均接受头电针治疗 ,取穴为顶中线(MS5 )、额中线 (MS1)和双侧额旁 1线 (MS2 ) ;对照组 4 8例 ,均口服氟西汀。治疗组中 2 0例、对照组中 6例抑郁症患者在为期 6周的治疗前后分别接受PET检测。另有 6例正常人接受自然状态下的PET检测 ,作为阴性对照。框取感兴趣脑区 (ROI) ,将各脑区所得葡萄糖代谢放射性计数以半定量方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抑郁症患者额叶、扣带回、尾核等脑区葡萄糖代谢与正常人相比 ,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头电针治疗后 ,左右两侧额叶、右侧扣带回和左侧尾核葡萄糖代谢均有显著升高 ;氟西汀治疗后 ,患者左右两侧额叶、扣带回和尾核葡萄糖代谢都有显著的升高。结论 :头电针治疗抑郁症的机理与其提高脑区葡萄糖代谢有关。
黄泳唐安戊李求实李东江解亚宁龚伟张祥松夏东斌陈静
关键词:葡萄糖代谢扣带回尾核脑区额叶
头针对帕金森病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6
2006年
卓鹰黄泳姜雪梅唐安戊李东江邵明吴卓华
关键词:帕金森病美多巴脑葡萄糖代谢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针刺神门穴的相对特异性作用的脑功能成像研究被引量:19
2007年
目的:运用脑功能成像方法,观察针刺神门穴作用的相对特异性。方法:10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治以针对偏瘫的常规针刺,B组加用双侧神门穴,共完成20次治疗。治疗前后所有患者接受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体层摄影(SPECT)脑功能成像检查。统计比较常规针刺和加用神门穴后局部脑区葡萄糖代谢和血流量变化幅度。结果:加用神门穴后,VD患者双侧项叶、患脑丘脑、尾核的葡萄糖代谢升幅提高(P<0.05),患脑额叶、健脑颞叶、枕叶、小脑的葡萄糖代谢升幅降低(P<0.05);VD患者双侧额叶、颞叶、小脑、健脑顶叶、枕叶血流量的升幅提高(P<0.05)。结论:针刺神门穴,对皮层的影响大于对基底节区的影响;就基底节区而言,针刺神门穴相对特异地作用于尾核;就皮层而言,针刺神门穴相对特异地作用于顶叶。
黄泳赖新生唐安戊唐纯志杨君军李东江邹燕齐曾统军
关键词:神门穴特异性PETSPECT血管性痴呆
PET显像在血管性痴呆针刺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运用PET显像技术,探讨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DSMⅣ制定的VD的诊断标准病例5例,均接受针对偏瘫的常规体针外加百会、水沟、神门等穴位进行针刺治疗;治疗前、后均接受18F-FDGPET脑显像,并比较治疗前后脑各功能区的葡萄糖代谢的变化。结果针刺治疗后,双侧额叶、顶叶、颞叶、枕叶、丘脑、豆状核、尾核、扣带回和小脑的葡萄糖代谢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双侧额叶、健脑颞叶、双侧丘脑、健脑豆状核的葡萄糖代谢升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治疗可以改善血管性痴呆的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罗耀武唐安戊李东江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针刺
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技术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价值
李东江唐安戊乔穗宪王淑侠张金娥黄飚黄美萍曾辉
13N-NH3PET脑血流灌注显像对缺血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及随访研究
目的探讨氮-13-氨水(13N-NH3)脑血流灌注显像在早期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及其随访研究。方法对8例缺血性脑梗死、10例对照组(无脑血管病史的成年人)。在脑梗死发病1.5~12小时后进行CT检查,并在首次CT检查后...
赵洁皓王丽娟袁彦伯唐安戊李东江郑芷萍
文献传递
针刺百会穴前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不同脑区的脑葡萄糖代谢被引量:31
2005年
目的:运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观察百会穴针刺前后血管性痴呆患者对不同脑区葡萄糖代谢的变化。方法:收治2004-05/10广州星光老人之家二院和广州千禧颐老院的血管性痴呆患者10例。男4例,女6例;病程1~9年;均为右利手。随机分为常规体针治疗组5例和百会治疗组5例。5次/周,共治疗4周。10例中缺血性脑血管病8例,出血性脑血管病2例;有1次脑卒中史9例,有2次脑卒中史1例;右侧偏瘫7例,左侧偏瘫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法观察脑区感兴趣区[分别设为双侧额叶(眶回)、双侧顶叶、双侧颞叶(海马及海马旁回)、双侧枕叶、双侧丘脑、双侧扣带回、双侧尾状核、双侧豆状核和双侧小脑]的葡萄糖代谢水平,并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1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常规针刺组治疗前后脑部感兴趣区葡萄糖代谢变化:患脑豆状核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2.49±0.99,1.85±0.53),t=2.90,P<0.05]。健脑治疗后颞叶明显高于治疗前[(1.59±0.63,1.28±0.36),t=2.88,P<0.05]。②百会组治疗前后脑部感兴趣区葡萄糖代谢变化:患脑额叶、豆状核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2.78±0.27,2.80±0.40;2.21±0.34,2.25±0.35),t=3.01,3.25,P<0.05]。健脑颞叶、豆状核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1.69±0.43,2.79±0.38;1.32±0.36,2.22±0.47),t=2.93,3.16,P<0.05]。结论:①常规针刺组能显著提高患脑豆状核和健脑颞叶的葡萄糖代谢水平。②百会穴治疗组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患脑额叶、健脑颞叶及双侧豆状核区的葡萄糖代谢有显著增高。
黄泳赖新生陈静李东江唐安戊Win Moe HtutFenanda Hamanenga
关键词:百会穴血管性痴呆脑葡萄糖代谢
^(13)N-NH_3PET脑血流灌注显像早期诊断缺血性脑梗死的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探讨氮 - 13-氨水 ( 13 N -NH3 )脑血流灌注显像在早期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 5例缺血性脑梗死、10例对照组 (无脑血管病史的成年人 ) ,在首次CT检查后 1小时内静脉注射13 NH3 · 74 0~ 92 5MBq ,3分钟后 ,行T +E三维方式脑血流灌注显像 .图象分析采用视图分析及镜像比值法测量左 /右侧相应脑区SUV比值 (SU Vr) .结果 对照组左 /右脑区SUVr为 1.0± 0 .1.脑梗死组SUVr均 <0 .7(比值介于 0 .33~ 0 .6 9,平均 0 .5 1) . 5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共发现病灶 12个 ,明显多于其他影像手段所检出病灶数 .结论 13 N -NH3 PET显像作为一种灵敏度高、定位准确且安全的功能影像学检查手段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对缺血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李东江唐安戊乔穗宪陈立光许经胤袁彦伯赵洁皓
关键词:^13N-NH3PET脑血流灌注显像缺血性脑梗死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