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刚

作品数:57 被引量:649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电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5篇农业科学
  • 6篇电子电信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生物学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医药卫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土壤
  • 6篇水合物
  • 6篇小麦
  • 5篇污染
  • 5篇铝毒
  • 4篇伸长
  • 4篇小麦根
  • 4篇耐铝性
  • 4篇根伸长
  • 3篇植物根
  • 3篇植物根际
  • 3篇水稻
  • 3篇水体
  • 3篇重金
  • 3篇重金属
  • 3篇细胞壁
  • 3篇酶活性
  • 3篇甲烷水合物
  • 3篇根际
  • 3篇根尖

机构

  • 29篇中国科学院城...
  • 18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浙江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中国科学院生...
  • 5篇中国科学院宁...
  • 4篇天津大学
  • 4篇中国科学技术...
  • 3篇浙江师范大学
  • 3篇西交利物浦大...
  • 2篇安徽新华学院
  • 2篇福建省农业科...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中国市政工程...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福州大学

作者

  • 57篇李刚
  • 10篇章永松
  • 9篇林咸永
  • 7篇李刚
  • 7篇李小森
  • 6篇朱永官
  • 4篇吕秋楠
  • 4篇唐剑锋
  • 4篇孙国新
  • 4篇张英鹏
  • 3篇徐耀阳
  • 3篇陈正
  • 3篇陈朝阳
  • 2篇徐芳杰
  • 2篇尤志明
  • 2篇张郁
  • 2篇魏纳
  • 2篇刘发林
  • 2篇张恒金
  • 2篇吴志丹

传媒

  • 5篇浙江大学学报...
  • 4篇植物营养与肥...
  • 3篇生态学报
  • 3篇环境化学
  • 2篇环境科学
  • 2篇微波学报
  • 2篇新能源进展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太阳能
  • 1篇土壤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土壤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中国激光
  • 1篇管理科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化工进展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2篇2025
  • 4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7篇2020
  • 5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0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阴极层构型对电极氨氧化人工湿地运行性能的影响
2024年
在电极氨氧化型人工湿地(CW)中设置阴极层,促进其中阴极自养反硝化作用的发生,并探究了阴极层构型对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解析且阐释了对应条件下装置中的微生物特性及氮素转化过程.结果表明,阴极层构型会显著影响其中关键功能微生物的丰度,导致该区域内阴极自养反硝化作用的强度不尽相同,随之造成了装置脱氮产电性能的差异.当在电极氨氧化型CW的阴极层中布设生物阴极且填充废砖块时,阴极层较大的比表面积、较高的水溶性盐总量及Fe含量提高了其中参与阴极自养反硝化反应的功能微生物(尤其是Geobacter、Thauera、Thiobacillus、Pseudomonas和Hydrogenophaga)的丰度及活性,使阴极自养反硝化作用得到较大程度的强化并在系统中形成了以电极氨氧化-阴极自养反硝化为主的多路径耦合脱氮体系.此时装置具备理想的运行性能,其COD、TP、TN和NH4^(+)-N去除率分别稳定在(88.79±2.58)%、(98.19±0.72)%、(91.34±3.58)%和(96.78±2.90)%,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密度峰值分别为(787.99±89.43)mV和214.41W/m^(3).本研究可为新型强化脱氮CW工艺的研发与设计提供参考.
徐湛禹陆心怡汤翀潘玲阳李龙雪魏晓丽倪草梅李刚王振
城郊关键带土壤中溶解性有机质的光谱特性及其时空变异被引量:13
2020年
溶解性有机质(DOM)作为地球关键带中物质与能量循环的重要活性组分,其与关键带中诸多重要环境过程有着密切关系.本研究以宁波樟溪流域作为城郊关键带的典型代表区域,采集土壤样品,结合紫外可见光谱(UV-Vis)、三维荧光光谱(3D-EEM)进行特征表征,分析不同类型土壤中DOM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和季节性变化规律.主要结果如下:林地DOC平均含量均大于耕地,其中林地秋季(15.4 mg·L-1)>林地春季(12.5 mg·L-1);耕地秋季(11.9 mg·L-1)>耕地春季(11.4 mg·L-1);DOM结构在紫外可见光谱下表现为耕地DOM芳香化程度(SUVA254)、疏水性组分(SUVA260)和分子量(SR)较林地大,其中耕地秋季最为突出;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把土壤DOM分为5种组分,主要以富里酸类物质为主(C1、C3、C5),也含有色氨酸、酪氨酸类蛋白质(C4)和腐殖酸(C2)等物质,其中耕地春季的腐殖化程度最大,耕地秋季比春季含有较多类蛋白质,林地较耕地含有更多的类蛋白质,林地春秋两季中DOM结构变化不大.
马琦琦李刚魏永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质紫外可见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
基于被动采样技术的砷有效性和界面过程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1
2021年
全球诸多区域均发现由于人类活动或者地质因素造成的砷污染问题,严重威胁区域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对大尺度下砷风险有效控制,需要准确评价砷在不同介质间的界面行为。砷的迁移转化受到化学和微生物调控,从而在土水和根际等典型环境界面上,具有在毫微米尺度下形态变化剧烈的特点。传统的以破坏性取样加实验室分析为主的主动采样技术难以胜任对界面过程的研究。近年来,以薄膜扩散梯度(DGT)、薄膜扩散平衡(DET)、原位反复孔隙水采样(IPI)和平衡式孔隙水采样(Peeper)为代表的新兴被动采样技术在土壤环境界面过程研究中显示出了巨大优势。上述被动采样技术已用于原位检测水体或土壤间隙水中砷的总量和形态特征及其一维分布信息。其中,DGT测定的土壤中砷浓度与植物体内砷含量的相关性较好,可用于砷的植物有效性评估。利用上述被动采样器研究水-土-生界面处砷的二维时空分布特征,是近几年的一个重要趋势。DGT可用于表征砷在土-水界面和植物根际的二维亚毫米高分辨分布特征,在砷空间分布研究上具有巨大优势。而IPI可低扰动反复采样,是少数可用于砷形态动态分布研究的工具。以上研究从微观尺度阐述砷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最后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管冬兴魏天娇袁召锋李刚陈正
关键词:砷形态生物有效性植物根际
硫酸作业工人职业病危害调查及其防护对策研究
赵福林李庆辉贺业发张秋玲王伟蔡丽宏田增李刚张秀艳金汉杰王宗刚唐海库曲波
该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接触硫酸作业工人的健康调查,研究在硫酸污染环境中作业的职业人群所受到的健康危害以及危害的程度,分析危害形成的原因,找出防护方法,制订防治对策,最终的目标是切实保护上述职业人群的健康不受侵害,保...
关键词:
关键词:职业病
对植物根际有效性硅分布进行二维可视化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植物根际有效性硅分布进行二维可视化的方法,属于环境微界面化学成像研究技术领域。该方法具体为:采用径迹蚀刻膜、聚醚砜滤膜和PZ‑DGT吸附膜,依次与植物根际土壤接触,放置一段时间后,取出聚醚砜滤膜和PZ‑...
管冬兴李刚余光辉朱永官
旱地红壤长期定位施肥对硅生物有效性和固碳能力的调控作用
硅(Si)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以及抗逆性的增强有重要作用,其对有机碳的固定是土壤长期固碳的重要机制。施肥条件等因素影响土壤中硅的生物有效性和作物植硅体的碳汇潜力,而对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土壤中Si 的生物有效性及其固碳...
李亚青管冬兴魏天娇李刚余光辉
关键词:旱地红壤固碳
环境砷污染过程及其控制原理
朱永官叶军郑茂钟颜昌宙李刚
该项目紧密结合环境污染研究的国际前沿和中国农产品安全与环境保护的战略需求,重点探讨土壤和水体中砷污染的特征、过程和控制原理。为了发展砷污染控制与环境修复相关技术,以及为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人们需要在一个合理学科框架下认...
关键词:
关键词:土壤污染治理
天然气水合物实验模拟装置和数值模拟器的研究进展
2025年
中国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丰富,若实现商业化开采,有助于中国的能源结构调整。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的实验模拟和数值模拟是指导其安全高效开采的重要手段。首先简要介绍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方法、国内外野外试验性开采案例,然后系统总结了天然气水合物实验模拟装置及全球具有代表性的天然气水合物数值模拟器的开发和应用,最后对未来天然气水合物实验模拟和数值模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未来,在实验模拟装置方面,应重点研发适用于开采过程中测量和监测热学、渗流、力学和相变参数的实验模拟装置;在数值模拟器方面,应实现天然气水合物数值模拟过程的精确化,并不断优化数值模拟器算法,从而建立可服务于中国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开发的高精度数值模拟器。
李刚李刚李小森吕秋楠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
氮素形态对菠菜可食部分硝酸盐和草酸累积的影响被引量:20
2006年
采用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了营养液中硝态氮/铵态氮比例对菠菜地上部可食部分不同器官硝酸盐以及不同形态草酸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菠菜地上部生物量随供铵比例从0%提高到50%呈增加趋势而后显著下降。叶片和地上部可食部分的硝酸盐含量和累积量均随供铵比例增加而显著下降;叶柄的硝酸盐含量随供铵比例提高而降低,而硝酸盐积累量则先升高后显著下降。叶片是菠菜积累草酸的主要器官,可溶态草酸与草酸总量分别占地上部的56.3%~89.8%和76.6%~87.4%。可溶态草酸是菠菜体内草酸的主要形态,在叶片、叶柄及地上部中所占草酸总量的比例分别在36.7%~83.5%,79.0%~93.3%以及50.0%~83.0%之间。地上部各器官的可溶态草酸含量、难溶态草酸含量和草酸总量以及积累量均随着供铵比例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叶片和地上部的草酸含量和积累量的下降幅度均高于叶柄。可见,调节营养液中硝态氮/铵态氮比例可以有效降低菠菜地上部可食部分硝酸盐和草酸的含量和积累量,50/50是营养液中适宜的硝态氮/铵态氮比例,不仅菠菜的生物量最高,而且硝酸盐和各形态草酸的含量以及累积量较低,从而大大减轻了硝酸盐和草酸对人体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
张英鹏徐旭军林咸永章永松都韶婷李刚
关键词:菠菜可食部分硝酸盐
湖泊沉积物文献信息的网络分析:研究现状和热点被引量:2
2019年
通过对湖泊沉积物研究领域的文献信息的网络分析,对了解目前该领域在全球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我国长江下游湖泊群的科学研究和生态保护提供了科学参考。以Web of Science中1931~2016年的文献信息为数据源,以"lake sediment*"作为标题的字段进行信息检索,结合文献计量法,采用词频统计、聚类分析和网络分析方法,评估了湖泊沉积物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该领域共检索到相关文献9 126篇,且文献的发表数量随时间变化呈指数增长(R2=0. 98,P<0. 01);美国发表文献数量最多,共有2 086篇,占总出版文献数的20. 5%,中国发表文献的数量为2 086篇,仅次于美国,欧美等发达国家对研究文献量的贡献较大,发展中国家中,中国的贡献较大;研究文献涉及最多的三大学科分别为环境科学与生态、地质学和海洋与淡水生物学,属于这三大学科的文献分别有3 368(22. 0%)、2 698(17. 6%)、2 099(13. 7%)篇; Journal of Paleolimnology、Hydrobiologia和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为该研究领域文献发表较多的期刊,发表文献数量分别为412、366、237篇,分别占总文献数量的4. 5%、4. 0%、2. 6%;从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上来看,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污染与风险、湖泊沉积物与古气候的研究、湖泊富营养化等研究成为湖泊沉积物研究的热点方向,它们作为关键词出现频率位于前10,未来模型和多元统计运用等方向作为新的关键词出现,且出现频次进入前50,说明这两个方向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发展空间。
王瑞杰李刚徐耀阳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聚类分析网络分析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