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友勇

作品数:65 被引量:554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农业科学
  • 13篇生物学
  • 12篇文化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1篇小麦
  • 11篇不育
  • 10篇雄性不育
  • 9篇基因
  • 9篇氨基酸
  • 9篇氨酸
  • 8篇植物
  • 8篇农科
  • 8篇教育
  • 7篇胁迫
  • 7篇教学
  • 7篇不育系
  • 6篇雄性不育系
  • 5篇苏氨酸
  • 5篇赖氨酸
  • 5篇基因型
  • 4篇愈伤
  • 4篇愈伤组织
  • 4篇育性
  • 4篇职技高师

机构

  • 52篇河南科技学院
  • 12篇河南职业技术...
  • 4篇河南师范大学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济源市农业科...
  • 1篇私立华联学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鹤壁职业技术...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南宁地区教育...
  • 1篇卫辉市农业局
  • 1篇新乡市新良粮...

作者

  • 64篇李友勇
  • 16篇杨靖
  • 14篇孙海燕
  • 12篇茹振钢
  • 9篇赵元增
  • 8篇刘明久
  • 6篇苏晴
  • 5篇付庆云
  • 5篇曹银萍
  • 4篇杨怀森
  • 4篇李淦
  • 3篇秦志英
  • 3篇胡铁柱
  • 3篇欧行奇
  • 3篇赵虹
  • 2篇茹振刚
  • 2篇常景玲
  • 2篇李晓琳
  • 2篇郝庭智
  • 2篇陈刚立

传媒

  • 5篇河南农业科学
  • 5篇河南科技学院...
  • 5篇河南科技学院...
  • 4篇河南职业技术...
  • 3篇生物技术
  • 3篇华北农学报
  • 3篇西北农业学报
  • 3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生物技术通讯
  • 2篇生命科学研究
  • 2篇中国农业气象
  • 2篇河南职技师院...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河南职业技术...
  • 1篇中国职业技术...
  • 1篇药物生物技术
  • 1篇玉米科学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遗传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4篇2003
  • 3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黑籽南瓜细胞学初步观察被引量:3
1991年
本文用细胞显微方法对南瓜属的三个种进行的细胞学观察发现,用苏木精染色和醋酸洋红继染,对南瓜的染色体作用较好.并发现黑籽南瓜染色体异染色质化强烈.在减数分裂末期Ⅰ,间期和末期Ⅱ,子细胞中常出现2~8个近圆形的染色很深的颗粒,它们呈有规律地分离.黑籽南瓜的这些细胞学现象,使它既区别于其他物种,又区别于它的两个近缘种中国南瓜和印度南瓜.
李友勇王兴才陈海燕
关键词:南瓜染色体细胞学黑籽南瓜
植物组织培养中活性炭的使用被引量:303
1994年
概述活性炭的吸附特性及其在几种类型组织培养中的使用效果,并对应注意的问题作了讨论。
刘用生李友勇
关键词:植物活性炭
几种氨基酸前体物对红豆杉愈伤组织的生长和紫杉醇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2
2009年
通过在培养基中加入紫杉醇合成的前体物质,提高愈伤组织紫杉醇含量和细胞生物量。在培养基中添加甘氨酸、L-丝氨酸、L-苯丙氨酸和D-苯丙氨酸,培养40 d后,测定愈伤组织紫杉醇含量和细胞生物量。分析得到甘氨酸、丝氨酸、L-苯丙氨酸能提高细胞紫杉醇的合成能力,但对愈伤组织的生长有抑制作用。D-苯丙氨酸对愈伤组织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也显著提高紫杉醇合成能力,愈伤组织中紫杉醇含量高达0.224%。
翟雪霞李友勇
关键词:红豆杉愈伤组织培养紫杉醇D-苯丙氨酸
氨基酸L-和D-异构体对离体小麦胚植株生长的影响被引量:9
2006年
5种氨基酸L-和D-异构体对离体小麦胚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7mmol·L^-1浓度范围内,脯氨酸异构体均不抑制植株生长;缬氨酸和蛋氨酸的L-型严重抑制生长,D-型不抑制或轻微抑制;丙氨酸则相反,L-型无抑制作用,D-型是严重抑制类型;丝氨酸的L-型轻微抑制生长,D-型严重抑制生长。生长结果也表明,DL-异构体的抑制作用介于D-型和L-型之间。
李友勇孙海丽罗姗
关键词:L-氨基酸D-氨基酸DL-氨基酸
小麦赖氨酸加苏氨酸的胁迫反应与抗性基因型筛选被引量:2
2013年
为探讨不同小麦品种对赖氨酸和苏氨酸的胁迫反应,筛选抗性基因型,在试管中添加2~4 mmol/L赖氨酸和苏氨酸,培养小麦离体胚,10~40 mmol/L直接胁迫种子发芽,对国内外529份小麦优良品种和常用亲本材料处理,筛选其抗性基因型,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胁迫处理材料的游离氨基酸和全氨基酸。结果表明,约有20%的基因型对赖氨酸和苏氨酸具有抗性,试管植株生长量差异显著,但籽粒中游离赖氨酸和全赖氨酸含量差异不显著。这说明:测试的品种中具有生长中对赖氨酸和苏氨酸的抗性,但该抗性不直接影响种子中赖氨酸和苏氨酸含量。小麦高赖氨酸品质育种是一项长期的改良任务,在筛选和转移优良高赖氨酸基因的基础上,应重点研究诱导种子灌浆期间天冬酸途径持续超量表达和产物的有效积累。试验结果还显示不同品种存在本身潜在的特殊氨基酸含量特性。
孙海燕杨靖李友勇
关键词:小麦营养品质
试管植物器官微型化及结构特征
2011年
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试管植物,其形态比自然形态要小得多,脱离试管后能恢复原形态大小,这种微型化和微型化解除是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新命题.以试管马铃薯无性系微型薯为材料,在试管和花盆两种环境下发芽并长成植株,显微切片方法观察其组织结构特征,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分离不同处理植株的差异蛋白.研究发现,试管植株器官微型化的主要原因是细胞数量减少,其次是细胞体积减小,但试管植株的气孔则较大.在不同处理的植株中检测出单个和多个蛋白差异.结果说明,试管因子,包括营养和生长空间因子,能显著胁迫植物正常生长和形态建成,形态改变过程伴随有较大的生理变化.
赵乐乐苏晴王玉海李友勇
关键词:马铃薯微型化差异蛋白
也谈新时期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趋向被引量:4
2005年
高等农业教育在扩大招生规模后,将相对稳定,但生源不足以及教育市场开放会使办学压力继续增大。新时期高等农科教育要坚持数量和质量辩证统一,必须要紧紧抓住农业巨大的用人市场,适当扩大办学规模,同时调整培养目标,准确办学定位和确立办学特色。
李友勇刘明久常景玲
关键词:高等农业教育办学规模办学特色
小麦BNS雄性不育基因连锁群分析和主效QTLs初步定位被引量:1
2022年
为初步定位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BNS中与不育相关的QTL及其所属连锁群,用BNS及其完全保持系郑麦366的F2为作图群体,建立自交结实率和花粉可育率两个表型BSA池,选用均匀分布在小麦染色体上的710个SSR分子标记,在BSA池中筛选连锁标记,并进行QTL定位,同时用连锁标记引物在BNS DNA中重扩增,扩增产物序列在小麦基因组中进行比对,验证标记所属染色体并分子定位。结果表明,在2对BSA池中共筛选到12个连锁标记,涉及8个连锁群。单标记分析发现,5个连锁标记(Xwmc396、Xwmc517、Xbarc55、Xwmc332和Xwmc752)与不育QTL紧密连锁。用区间分析法分析发现,有2个主效不育QTL,分别为2B染色体上的qBS1(紧密连锁Xwmc332和Xbarc55)和7B染色体上的qBS2(紧密连锁Xwmc396和Xwmc517)。两个主效QTL的LOD值均大于5,贡献率均大于13%,且显性效应均大于加性效应。
杨靖卫笑付庆云曹银萍茹振钢李友勇
关键词:小麦不育基因QTL定位
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百农AK58(矮抗58)及配套生产技术
茹振钢赵虹汤其林李友勇胡铁柱邱军霍晓妮李淦欧行奇李笑慧高尊诗刘明久冯素伟陈刚立董娜
“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百农AK58(矮抗58)及配套生产技术”科技成果属于农业科学应用研究领域,在河南省重点项目“小麦新品种选育研究(项目编号96-002-03)”,“小麦优异种质合成与品种创新(项目编号03230...
关键词:
关键词:小麦百农AK58
小麦BNS雄性不育系及其转换系花药差异蛋白鉴定与分析被引量:19
2011年
BNS是一个新发现的温敏核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它有良好的不育性和转换性,被认为在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上有重要价值。为探讨BNS的不育机制,以不育系及其转换系的单核早期、单核晚期到二核期花药为材料,用2-DE和MALDI-TOF-MS方法分离鉴定2个系的差异蛋白。结果发现,在转换系中,ATP合酶α和β亚基、胞质苹果酸脱氢酶、线粒体醛脱氢酶亚基、Rubisco亚基等呼吸、光合能量代谢蛋白表达丰富,但在不育系中这些蛋白缺失或下调。在不育系中还分离出山梨醇脱氢酶、组蛋白H2B.2、Harpin诱导子1、延伸因子TU等非小麦正常代谢蛋白。根据这些差异蛋白的功能,推测ATP合酶α、β亚基蛋白最可能是BNS不育的源头蛋白,它的表达可能受其上游的温度感应子调控。BNS的温度感应子隐性突变后转录启动温度阈值上调,在较低温下,α、β亚基基因不表达或表达量小,导致ATP合酶数量减少,继而影响ATP合成。ATP数量减少,使小孢子ATP供应短缺,进一步影响到小孢子的发育,使代谢异常,花粉败育。
李友勇茹振钢苏晴付庆云
关键词:双向凝胶电泳ATP合酶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