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大光

作品数:8 被引量:6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普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研究方法
  • 2篇文化
  • 2篇教育
  • 2篇科学教
  • 2篇科学教育
  • 2篇公众
  • 1篇信息流
  • 1篇学术价值
  • 1篇知识
  • 1篇知识传播
  • 1篇社会质量
  • 1篇世界文化
  • 1篇数据分析
  • 1篇数据收集
  • 1篇团体
  • 1篇欧共体
  • 1篇科普
  • 1篇科普传播
  • 1篇科学团体
  • 1篇科学文化

机构

  • 8篇中国科普研究...

作者

  • 8篇李大光

传媒

  • 2篇科学
  • 1篇科学对社会的...
  • 1篇学会
  • 1篇科协论坛
  • 1篇2000中国...
  • 1篇第八届全国科...
  • 1篇第二届北京科...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2
  • 4篇2000
  • 1篇1996
  • 1篇199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世界范围的认识:科学素养的不同观点和研究方法
2002年
在二战后,学术界开始深入讨论和研究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问题。受社会观念、文化、政治、经济和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观点和研究方法。一、欧美国家的观点欧美国家代表了工业发达、民主化程度较高的国家的看法和认识。现在。
李大光
关键词:研究方法
科学素养研究被引量:15
2000年
李大光
关键词:科普科学教育
美国、欧共体的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被引量:1
1992年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因素向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迅速渗透。世界各国都在不断设法提高人口的素质标准以保持和提高本国的工业竞争力和综合国力。过去那种对于劳动者的文化要求,即能读、能写、会算,已不能满足当前及未来科技发展的时代需要。公众必须对科学技术具有最基本的理解,也就是说。
李大光
关键词:欧共体公众科学素养公民
“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观测网”的学术价值
本文论述的是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观测网的学术价值.建立了观测网体系、研究体系、各项观测指标体系的研究、抽样、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数据库的建立等研究工作.通过这种严密的、科学的观测,可以获得政策制定时所需要的各种数据和量化依据...
李大光
关键词: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科普传播
文献传递
科学技术信息流在中国
本文就科学技术传播的流动的有效性进行探讨,科学技术传播的流动的有效性决定了我们科学技术的整体传播。科学技术传播这件事情,如果不存在,如果今天不谈到这个问题的话,人的科学素养仍然会提高,但是这种主动的传播行为,是会直接的提...
李大光
关键词:信息流社会质量
文献传递
关于“公众理解科学”或“科学普及”的一些思考被引量:5
1996年
对于'公众理解科学'(Public Understanding ofScience)和'科学普及'这两个用语,从事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的人或对该领域的理论感点兴趣的人,都十分熟悉,但是对两者的内涵却有不同的看法。一说两者没有什么区别,只是用的字眼不同而已;一说有些区别,前者是老外的说法,后者是国人的用语;一说范围不同,内容各异。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
李大光
关键词:知识传播
科学素养:不同的概念和内容被引量:53
2000年
本文首先分析了西方发达国家关于科学素养与民族文化特点的两项实施“计划”。尔后 ,针对东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传统及现实状况 ,着重探讨了一些有关科学素养的知识与标准问题。
李大光
关键词:文化科学团体科学教育
世界范围的认识:科学素养的不同观点和研究方法
本文论述了科学素养的不同观点和研究方法.由于各国的认识和理解受到社会观念、文化、政治、经济和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形成各自不同的观点.
李大光
关键词:科学文化世界文化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