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浚明

作品数:19 被引量:294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水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植株
  • 4篇育种
  • 4篇再生植株
  • 4篇植物
  • 4篇小麦
  • 3篇原生质
  • 3篇原生质体
  • 3篇原生质体再生
  • 3篇植物改良
  • 3篇质体
  • 3篇降解
  • 3篇酚降解
  • 3篇苯酚
  • 3篇苯酚降解
  • 2篇愈伤
  • 2篇愈伤组织
  • 2篇杂种
  • 2篇植株再生
  • 2篇体细胞无性系
  • 2篇胚乳

机构

  • 9篇北京农业大学
  • 7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水稻研究...

作者

  • 17篇李浚明
  • 4篇田慧琴
  • 4篇田慧琴
  • 4篇朱登云
  • 3篇林敏
  • 3篇陈明
  • 3篇徐玉泉
  • 3篇方宣钧
  • 2篇颜秋生
  • 2篇裴德清
  • 2篇蒋金火
  • 1篇张维
  • 1篇张维
  • 1篇张维
  • 1篇张宏
  • 1篇杨作民
  • 1篇赵南明
  • 1篇施建表
  • 1篇汪矛
  • 1篇许宁

传媒

  • 4篇世界农业
  • 2篇科学通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Acta B...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遗传
  • 1篇Journa...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莱阳农学院学...
  • 1篇植物研究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04
  • 3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7
  • 2篇1994
  • 2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 1篇1986
  • 1篇198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细胞和组织培养与植物改良
1984年
由于植物细胞培养和组织培养技术在近一、二十年间突飞猛进的发展,及其带来的初步经济效益和诱人的前景,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老一辈常规育种工作者感到,要使他们毕生所从事的事业进一步发展,非借助于细胞培养和组织培养方法不可了。 其实,细胞培养和组织培养本身并不完全是一项新技术,只是近年来有了新的发展。
李浚明
关键词:植物改良植物细胞培养组织培养技术常规育种再生植株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醋酸钙不动杆菌PHEA-2的16SrDNA测序及其苯酚降解特性研究被引量:29
2000年
从我国东北某炼油厂工业废水中分离到一株高效降解苯酚的菌株PHEA 2。采用PCR技术从该菌总DNA中克隆到 150 0bp的 16SrDNA片段。该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PHEA 2的 16SrDNA核苷酸序列与醋酸钙不动杆菌模式菌株 (Acine tobactercalcoaceticus )的同源性为 98%。在细菌系统发育分类学上 ,PHEA 2归属变形细菌γ亚类中的不动杆菌属 ,醋酸钙不动杆菌。PHEA 2除了能够降解苯酚外 ,还能降解苯甲酸盐和邻苯二酚。
徐玉泉张维陈明林敏李浚明方宣钧
关键词:苯酚DNA测序醋酸钙不动杆菌
采用苯酚羟化酶基因特异引物检测苯酚降解菌被引量:24
2001年
根据苯酚羟化酶基因高度保守序列设计了一对该基因的特异PCR引物。采用该特异引物从苯酚降解菌醋酸钙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calcoaceticus)PHEA 2的总DNA中扩增到唯一一条大小为 684bp的片段。该DNA片段与已知的A .calcoaceticusNCIB82 50的苯酚羟化酶基因具有高度的同源性 ,其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 84% ,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 98%。对苯酚和非苯酚降解菌株的PCR扩增结果表明 :所有苯酚降解菌均能扩增出 684bp的特征片段 ,而非苯酚降解菌则无PCR条带。对炼焦废水中的细菌群落进行PCR扩增和生化特性检测表明 :显示 684bp特征片段的菌株均具有苯酚降解特性。上述结果表明 ,利用苯酚羟化酶基因的特异引物可对环境中的苯酚降解菌株进行准确快速的PCR检测。
徐玉泉方宣钧陈明张维李浚明林敏
关键词:苯酚降解菌苯酚羟化酶基因PCR检测炼焦废水引物
杜仲叶片和叶柄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被引量:19
2001年
本实验以 5~ 6年生杜仲叶片及叶柄为外植体 ,研究了杜仲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方法。结果表明 :接种于补加NAA( 2 .0~ 4.0mg/L)或BA( 1 .0mg/L) +NAA( 2 .0~ 4.0mg/L)的MS培养基上的叶片和叶柄 ,经 2 1~ 2 8d培养后 ,脱分化形成绿色或浅绿色致密愈伤组织 ,频率达到 70 %以上。绿色致密愈伤组织在补加BA( 2 .2 5~ 2 .75mg/L) +NAA( 0 .1 5mg/L)的MS培养基上经过 1~ 2次继代之后 ,即出现茎芽分化 ,频率在 1 5%以上 ,只是其中许多都是畸形苗 ,正常苗频率较低。此问题尚在研究之中。选择生长健壮的再生植株 ,切除其基部愈伤组织 ,然后将切口浸泡在 2 50mg/L无菌ABT生根粉溶液中 3~ 5sec,再插入 1 /4强度无激素MS培养基中 ,2~ 3周后 ,在苗基部长出 1~ 3条白色粗壮的不定根 ,生根频率在 60 %以上。
朱登云田慧琴李浚明
关键词:愈伤组织诱导植株再生
聚乙二醇(PEG)对杜仲胚乳愈伤组织茎芽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4
2001年
实验中发现 ,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 PEG可以显著提高杜仲胚乳愈伤组织分化频率。PEG这种促进分化的效果既与 PEG的分子量和所用的浓度有关 ,也与培养基中无机离子的强度和蔗糖浓度有关。效果最佳的培养基配方是 :在激素组成为 BA(2 .0~ 2 .75 mg/L) +NAA 0 .1 5 mg/L)的基本培养基 (MS无机盐 +B5有机物 +3 %蔗糖 )中 ,添加浓度为 4%~6 %PEG40 0 0或 4%~ 5 %PEG6 0 0 0。在这种培养基上杜仲胚乳愈伤组织的分化频率均超过 5 0 %,最高可达 70 %以上 ,而在同样的条件下不加 PEG时分化频率不到 1 0 %。然而 ,经PEG处理分化出来的胚乳再生植株中 。
朱登云蒋金火田慧琴李浚明
关键词:聚乙二醇愈伤组织胚乳培养
一株苯酚降解菌的分离和鉴定被引量:71
2000年
:从工业废水中分离到一株高效降解苯酚的菌株PHEA 2 ,它能够在以苯酚为单一碳源和能源的无机培养基上生长 ,其最高苯酚降解率为 394nmol/ (mg·min) .经Biolog细菌自动鉴定仪鉴定 ,该菌株为醋酸钙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calcoaceti cus) .采用PCR扩增获得的该菌 16SrDNA片段 ,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该菌株的 16SrDNA的核苷酸序列与醋酸钙不动杆菌同源性为 98% .在细菌系统发育分类学上 ,PHEA 2归属变形细菌γ亚类、不动杆菌属、醋酸钙不动杆菌 .
徐玉泉张维陈明林敏李浚明方宣钧
关键词:苯酚生物降解醋酸钙不动杆菌
由杜仲成熟干种子胚乳培养再生完整植株被引量:17
1997年
杜仲(Eucommia ulmides Oliv)不仅是一种名贵的药用植物,而且是温带最有开发前景的胶源植物.
朱登云蒋金火裴德清田慧琴汪矛朱湄米景九李浚明
关键词:胚乳培养再生植株
普通小麦与簇毛麦属间杂种体细胞无性系的建立及双倍体的合成被引量:10
1991年
通过将常规有性杂交,杂种幼胚愈伤组织培养,杂种试管苗无性繁殖,和杂种愈伤组织及试管苗的染色体加倍等环节相结合,由普通小麦×簇毛麦的极少数杂种幼胚在半年时间内获得了上万株杂种植株,并从中产生了数以千计的双倍体种子。经人工接种鉴定,这个双倍体对白粉病免疫,已被用做小麦抗白粉病育种的中间材料。与此同时,在实验室内还保存着相当数量的杂种愈伤组织和试管苗。前者已经过30余次继代,保存了近2年半的时间,仍具有良好的生长和分化能力;后者也已经历了20几次继代,保存了2年,仍可不断增殖。
李浚明杨作民田慧琴黄放耿平田
关键词:小麦杂种体细胞无性系
大麦原生质体再生绿色植株被引量:17
1990年
大麦在世界上的栽培面积仅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在各种禾谷类作物中居第四位。然而,尽管在过去几年中水稻、玉米和小麦的原生质体培养已相继获得成功,由大麦原生质体培养却还只能产生零星的白苗。本文报道由大麦悬浮细胞培养物分离的原生质体,通过培养,获得一批再生完整绿色植株的结果。
颜秋生张雪琴施建表李浚明
关键词:大麦原生质体植株再生
基因型和胚龄对小麦未成熟胚离体培养反应的影响被引量:51
1989年
本文对34种基因型的小麦未成熟胚在离体培养中的反应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94%的供试基因型愈伤组织诱导率都可达到80%以上,若排除供体植株环境条件的不同和接种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不同基因型的愈伤组织诱导率看来没有根本的差异。愈伤组织分化率因基因型的不同变动在0—60%之间,平均为32.7%。虽然同一基因型的盾片愈伤组织分化率在不同年份中有所不同,但是愈伤组织是否具有再生能力?看来是个稳定的遗传性状。因此小麦未成熟胚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反应和愈伤组织的再生能力可能具有不同的遗传基础。本文的结果还表明,虽然最适于培养的未成熟胚的大小为1毫米左右,伹小至0.3毫米的未成熱胚仍能以几乎100%的频率形成愈伤组织,60%左右的愈伤组织能分化出再生檀株,只是所需的时间比1毫米左右的胚较长。
蔡体树田慧琴林书康李浚明
关键词:小麦未成熟胚基因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