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照国

作品数:24 被引量:145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8篇湖泊
  • 7篇黄河源区
  • 6篇数值模拟
  • 6篇热通量
  • 6篇下垫面
  • 6篇夏季
  • 6篇巴丹吉林
  • 6篇值模拟
  • 5篇巴丹吉林沙漠
  • 5篇边界层
  • 4篇气候
  • 4篇非均匀下垫面
  • 4篇感热
  • 4篇感热通量
  • 3篇土壤
  • 3篇能量平衡
  • 3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
  • 3篇降水
  • 3篇大气边界层

机构

  • 22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成都信息工程...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中国科学院西...
  • 2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兰...

作者

  • 24篇李照国
  • 16篇吕世华
  • 12篇奥银焕
  • 7篇赵林
  • 7篇文莉娟
  • 4篇韩博
  • 3篇张少波
  • 3篇潘永洁
  • 3篇孟宪红
  • 2篇陈世强
  • 2篇赵采玲
  • 1篇徐娟娟
  • 1篇杜娟
  • 1篇江灏
  • 1篇孙佳
  • 1篇杨文
  • 1篇雒新萍
  • 1篇孟宪红
  • 1篇王可丽
  • 1篇陈昊

传媒

  • 10篇高原气象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第33届中国...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第30届中国...
  • 1篇第32届中国...
  • 1篇第35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次干冷空气过境对鄂陵湖地区大气边界层过程的影响
1引言近些年来,非均匀下垫面和特殊气象条件下的大气边界层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较为突出的有湖泊以及干旱荒漠区中绿洲等;这种非均匀性不仅存在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内边界层特征也非常显著[1]。一般意义上,地表通量的变化在改变...
李照国吕世华文莉娟奥银焕赵林张少波
关键词:湖泊大气边界层非均匀下垫面冷空气感热通量
文献传递
近30年黄土高原春季降水特征与春旱变化的关系被引量:15
2017年
利用1980—2014年黄土高原52个气象台站观测的降水资料,计算得到了标准化降水指数(SPI),进而比较了黄土高原不同地区近35年春季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发现:春季SPI与春季降水的时间变化较为一致,二者都能反映出1995年,2000年和2001年的三次较严重的春旱,且二者在1980—2014年间均呈线性减少的趋势。同时,黄土高原春季降水与春季SPI的空间分布却存在一定差别,这主要是因为春季降水的概率密度分布特征在不同站点存在差异。黄土高原北部,一次春季降水量少的发生概率较大,而在高原南部,较大降水概率则对应较多的降水量值。所以,对于黄土高原整体而言,当各区域春季降水偏少,且降水量值相等时,高原南部的春旱更严重;但当各地区春季降水异常量相等时,则在高原北部春旱等级较高。因此,未来黄土高原的春旱不仅受降水量控制,还与春季降水概率密度的分布特征关系密切。
王丹云吕世华韩博李照国潘永洁孟宪红奥银焕王欣
关键词:标准化降水指数降水异常经验正交函数概率密度函数
黄河源区降雪对不同冻融阶段土壤温湿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1
2016年
利用2013年10月1日至2014年5月31日黄河源区鄂陵湖流域的土壤温度资料首先划分土壤不同冻融阶段,然后在每个阶段各选取一次降雪过程,分析了降雪对土壤温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冻结阶段,雪后晴天(有雪覆盖)土壤净输出的热量减少,5 cm和10 cm土壤日最低温度明显升高,20 cm土壤日最低温度升至0℃以上,导致20 cm土壤达到完全冻结的时间延长;在土壤消融阶段,降雪当天土壤净输入的热量减少,5 cm和10 cm土壤日最高温度突降至0℃以下,导致5 cm和10cm土壤达到完全消融的时间增加。在以上两个阶段的降雪过程中,积雪不仅可通过自身的消融增加浅层土壤湿度,还可通过改变浅层土壤温度间接影响浅层土壤湿度,而在土壤完全冻结阶段,积雪对土壤温度虽有影响,但对土壤湿度的直接和间接影响都较小。在整个土壤冻融阶段,与由土壤冻结和消融引起的土壤湿度变化相比,降雪引起的土壤湿度变化较小。
边晴云吕世华陈世强文莉娟李照国潘永洁方雪薇
关键词:冻融过程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热通量
巴丹吉林沙漠与小尺度湖泊夏季地表特征对比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利用2009年7 9月"巴丹吉林沙漠陆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区域气候的影响研究"试验所得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夏季典型晴天下巴丹吉林沙漠和沙湖不同下垫面的辐射和能量收支特征。结果表明:(1)沙漠点和沙湖点土壤温湿度都有明显的日变化,表现为准正弦曲线。地表向下日较差逐步变小,日峰值和谷值都有明显的滞后性。5~10 cm土壤温、湿度受地表温度影响较大,20 cm以下不再有明显的日变化。沙湖点土壤湿度较大,且出现逆湿现象。(2)沙漠点和沙湖点太阳总辐射的日变化趋于一致;沙漠点大气长波辐射、地表长波辐射、有效辐射均比沙湖点略低,地表反射辐射大于沙湖点。沙漠的地表长波有效辐射均小于沙湖点,两观测点净辐射差异较小。(3)两观测点的地表反照率呈"U"形分布;沙漠点的日平均反照率为0.32,沙湖点为0.23。(4)沙漠点以感热输送为主,波文比为3.4;沙湖点则以潜热输送为主,波文比为0.2。
李建刚奥银焕吕世华李照国买买提艾力.买买依提明
关键词:巴丹吉林沙漠沙漠湖泊
砾石对青藏高原土壤水热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5
2015年
针对青藏高原土壤砾石含量较高的特点,对陆面过程模式CLM4.0土壤结构进行改进,发展了较适合青藏高原土壤特性的土壤参数化方案,在青藏高原那曲(BJ)站进行了应用,通过模拟结果和观测资料的对比,客观评估了新方案的模拟性能。结果表明:砾石含量越高的土壤,其导水率越大。土壤含水量较大时,土壤水势随砾石含量增高而变小;反之,土壤含水量较小时,土壤水势随砾石含量增高而变大。考虑了砾石对土壤水热过程影响后的新方案对土壤含水量和温度的模拟均有一定的改进,其中新方案较原方案对模拟的各层土壤含水量的平均均方根误差降低了32.7%;模拟的各层土壤温度平均均方根误差降低了24.6%。
潘永洁吕世华高艳红李照国
关键词:陆面过程砾石青藏高原
巴丹吉林沙漠夏季近地层微气象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利用2009年夏季巴丹吉林沙漠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近地层微气象特征。结果表明:(1)夏季晴天条件下,沙漠区日平均波文比远大于沙湖区,沙湖区白天潜热较大,动量通量主要受风速切变控制,而沙漠区动量通量可能受到热力稳定度的控制;(2)在不稳定条件下沙漠区湍流强度均随风速增加而明显减小,当风速固定时,沙漠区湍流强度随着大气不稳定度的增加而增大,沙湖区湍流强度变化类似但不明显;(3)沙漠地表能量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加入浅层土壤热储存后,上午时段能量闭合率显著提高,沙漠土壤热储存在能量平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4)在沙湖区,白天气流辐散下沉、夜间辐合上升,形成典型的次级环流。
奥银焕吕世华韩博李照国
关键词:湍流能量平衡
基于Flake湖泊模式青海湖湖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研究
湖泊与周边陆地形成的热力差异对天气及气候具有重要影响,但是目前对于气候变暖背景下高原湖泊温度变化的研究还较少。利用MODIS遥感数据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开发的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集与一维湖模式Flake,研究了...
苏东生文莉娟赵林李照国
关键词:FLAKE高原湖泊数值模拟气候变暖
文献传递
黄河源区鄂陵湖水陆不同下垫面地表热源特征比较
本文利用黄河源区鄂陵湖湖面和湖滨草地的涡动相关资料,对比研究了水陆不同下垫面上的地表热源特征,分析了气象因子对地表能量分配的影响。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湖面夜间湍流交换旺盛,占到日总量的近50%,比例远高于草地;8~...
李照国吕世华奥银焕文莉娟韩博
关键词:非均匀下垫面湍流通量地表能量
夏季巴丹吉林沙漠陆面热状况对边界层高度影响的模拟实验被引量:19
2014年
利用中尺度天气模式WRF对夏季晴天巴丹吉林沙漠地表温度、感热通量和边界层高度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陆面热状况下边界层高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WRF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出沙漠的陆面热状况和边界层高度的变化;白天感热输送越强、地表温度越高时,对流边界层高度越高;夜间负感热越强、地表温度越低时,稳定边界层高度越厚。白天对流边界层变化与地表温度、感热通量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表明陆面热状况对对流边界层发展和维持的影响较大;夜间稳定边界层变化与地表温度、感热通量变化的相关性不大,影响夜间稳定边界层发展的因素较多,陆面热状况仅是因素之一。
赵采玲吕世华李照国李建刚韩博
关键词:巴丹吉林沙漠数值模拟
一次干冷空气过境对鄂陵湖地区大气边界层过程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利用2012年夏季黄河源区鄂陵湖的GPS探空资料,分析了一次千冷空气过境前后该地区大气边界层位温、比湿和风速风向的垂直分布及其与地表热力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冷空气过境前的晴天时,湖区白天对流边界层高度不足100m,远小于陆地,而夜间可以达到400~600m;伴随着冷空气的到来,湖区对流边界层迅速增长,夜间达到2000m以上,超过了平时的陆地边界层高度。冷空气过境前后,陆地与湖泊的感热通量此消彼长;冷空气入侵后,水气温差迅速增加而地气温差急剧减小,湖面感热的日累积值迅速增大,风速增加并且垂直方向的风切变增强,这些都为湖泊对流边界层的急剧增长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李照国吕世华文莉娟奥银焕赵林张少波
关键词:湖泊大气边界层非均匀下垫面冷空气感热通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