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瑭

作品数:11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航空宇航科学...
  • 4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空间站
  • 4篇航天
  • 3篇载人
  • 3篇容灾
  • 3篇通信
  • 2篇载人航天
  • 2篇容灾备份
  • 2篇航天测控
  • 2篇航天测控系统
  • 2篇备份
  • 2篇测控
  • 2篇测控通信
  • 1篇单点
  • 1篇弹道
  • 1篇弹道精度
  • 1篇多目标
  • 1篇遥操作
  • 1篇映射
  • 1篇映射关系
  • 1篇优化设计

机构

  • 11篇北京跟踪与通...
  • 1篇中国空间技术...
  • 1篇中国航天员科...
  • 1篇北京航天飞行...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轻网科技...

作者

  • 11篇李瑭
  • 3篇万鹏
  • 3篇王瑞军
  • 2篇张书仙
  • 2篇王志生
  • 1篇刘世勇
  • 1篇张国亭
  • 1篇郝玉涛
  • 1篇瞿荣贵
  • 1篇王绍山
  • 1篇刘保国
  • 1篇卢立常
  • 1篇陈云霏
  • 1篇任筱强

传媒

  • 3篇飞行器测控学...
  • 3篇载人航天
  • 2篇遥测遥控
  • 1篇国外电子测量...
  • 1篇上海航天(中...
  • 1篇第25届飞行...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数字波束形成的多目标测控被引量:12
2014年
针对单站多目标同时测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应用于单站测控系统天线中,以更好实现对多目标的同时测控。针对多目标测控对天线系统的特殊要求,并结合数字波束形成技术自身的特点,分析了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在实现全空域波束扫描、大型阵列波束形成和多目标跟踪时存在的3方面突出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初步思路和方向。分析表明,采用数字波束形成技术的天线具有诸多优势,其在对多目标测控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张书仙李瑭潘点飞
关键词:多目标数字波束形成
一种航天测控系统可靠性定量化计算方法被引量:1
2022年
航天测控系统具有动态性、复杂性、可维修性、阶段间相关性等显著特征,作为航天器安全在轨运行的重要保障,其可靠性至关重要。针对航天测控系统可靠性精确计算的难点,提出了综合马尔可夫(Markov)模型和全概率思想的复杂、动态系统可靠性定量化计算方法,给出了计算流程。按照系统的动态组成特性,将任务进程划分为多个阶段,阶段内参试状态不变,不同阶段之间参试状态不同。借鉴Markov模型描述阶段内状态转移过程,通过求解Kolmogorov后向方程得到本阶段结束时的状态概率,利用全概率思想实现阶段间状态映射,体现阶段间的依赖性,依次对各阶段求解获取整个任务可靠性,具有求解准确度高、结果可信度高等特点。最后给出算例,通过与蒙特卡洛仿真结果的比对校验Markov方法的准确性。
李瑭王志生杨洋王绍山
关键词:航天测控系统MARKOV
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系统可靠性建模技术研究
本文根据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系统的任务特点,阐述了建立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系统任务 可靠性模型的方法和步骤,提出了两种可靠性数学模型方法:基于马尔可夫模型的测控通信系 统的多阶段任务可靠性模型及求解途径;根据离散事件动态系统仿真...
瞿荣贵卢立常李瑭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我国空间站运行的测控通信工作模式初探被引量:4
2014年
在分析我国载人空间站在轨运行的任务特点和对测控通信提出的新要求的基础上,对测控通信工作模式进行了探讨。针对任务中心,采用分布式模式进行任务的组织和实施,建立常态化工作体系;针对测控通信资源的使用,对资源进行简化、优化,发挥天、地基各自优势,并实现天地基资源统一调度;针对在轨故障诊断和应急处置,提出了"天地联合,以地为主"的载人航天故障诊断模式和实现途径;针对空间站遥操作需求,提出了一套工作模式和实施流程;针对测控通信长期执行任务的可靠性,提出了任务中心容灾备份工作模式和通信路由的备份模式。以期为后续任务工作模式设计提供参考。
王瑞军李瑭
关键词:空间站测控通信飞行控制容灾备份遥操作
天基为主的空间站测控通信模式
2023年
空间站时代为测控(TT&C)通信系统带来保障时间更长、覆盖要求更高、数据传输能力更强、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体验更好等新的挑战,结合中继卫星系统(TDRSS)、卫星导航系统等天基测控通信手段的能力特点,提出以天基手段为主的解决方案,采用多星多舱段接力模式,将航天员出舱等重大活动的测控通信覆盖率提升至接近100%,采用多星多目标工作模式,较好地保障各种交会对接模式,综合利用中继卫星S频段多址(SMA)链路连续业务、短报文业务和北斗短报文业务常态化保障空间站安全运行,应用天地一体网络化技术,为航天员在轨上网、天地通信和载荷实验数据传输提供优质服务。
李瑭刘保国汤达张谦谦
M-Rife频率估计法在测控信号载波捕获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针对航天测控对载波快速捕获的需求,设计一种能够实现载波快速捕获的方法,即先对导频信号进行频率估计,再将估计得到的频率值置入后续的科斯塔斯环进行处理。Rife频率估计方法的估计误差接近克拉美-罗限,但是当信噪比较低或载波频率在频率分辨率整数倍附近时,此方法有较大的估计误差。为了提高导频信号的频率估计精度,采用修正Rife(M-Rife)频率估计方法。对M-Rife频率估计方法的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并与Rife频率估计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M-Rife频率估计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频率估计精度和稳定度。
张书仙王瑞军万鹏李瑭
关键词:频率估计TT&C载波捕获
基于机器学习的空间站天地网络TCP传输性能优化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为了给在轨航天员提供在轨交互式网络业务,针对现有地面网络TCP协议加速技术的不足,基于机器学习空间站天地网络TCP传输性能优化方法,实现了传输过程中动态学习网络路径特征、基于历史可用带宽进行窗口回退、引入数据包传输序号进行快速丢包判断等优化策略,可以在不改变数据内容及封装格式的情况下,通过拥塞控制算法的改进来调整数据包的传送及重传时机,从而达到数据传输加速的效果。结合实际空间站天地网络中继KSA信道环境对不同协议加速算法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优化算法可以将上行文件传输平均速率由TCP Cubic条件下的3.4 Mbps提升至6.82 Mbps,信息传输增益不低于3 dB;将下行文件传输平均速率由标准TCP条件下的168.51 kbps提升至12.49 Mbps,信息传输增益不低于18 dB,大幅提升了天地网络TCP业务信息传输性能。
万鹏李瑭王锟谢源张献任筱强秦铭晨陈云霏童锡鹏
关键词:载人空间站
载人航天逃逸安控系统优化设计
2023年
为进一步提高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逃逸安控系统指令发送的安全性、可靠性,提出优化设计方法。将火箭接收逃逸指令的通道和接收安控指令的通道进行一体化体制换代,升级为多音组合编码调频(主字母)体制,对箭上、地面逃逸安控系统进行一体化设计。同时,继续保留USB设备向飞船发送逃逸指令的通道。通过对比,优化设计后的逃逸安控系统在指令安全保密性、设备覆盖性、系统可靠性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
王志生李瑭汤达
关键词:载人航天
航天测控系统容灾模式探讨被引量:5
2013年
针对航天测控系统容灾备份问题,对系统容灾结构和容灾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完整的容灾系统运行模式体系,包括软硬件备份模式、人员备份模式、灾备切换模式、返向数据传输模式、前向信息使用模式、承担任务模式,并逐一进行了特点分析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关键任务阶段,容灾备份系统宜采用软硬件热备、返向数据广播、灵活切换、人员常驻的模式运行;在一般任务阶段,宜采用软硬件冷备、返向数据转发、固定切换、人员转场等模式运行。这可为我国航天测控系统容灾方案设计和系统建设提供支持。
李瑭王瑞军郝玉涛
关键词:航天测控系统容灾
中国空间站分布式运行控制模式
2023年
空间站任务飞行事件密集、参与单位众多、协同关系复杂,为高效、可靠、安全组织空间站运行控制工作,提出了优化一种模式、建好一个平台、形成新型机制的总体思路,运用系统工程思维设计了以5类中心为骨干、异地容灾中心备保的分布式空间站运行控制体系架构。给出了关键任务段适当集中、长期运行段完全分布的联合运行控制模式,进一步提出分布式运行控制平台、容灾备份系统等重点发展完善方向。该模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实施效率,能够较好地适应空间站长期在轨、航天员连续驻留的任务场景,可保障中国空间站运行控制工作可持续运转。
李瑭张国亭万鹏
关键词:运行控制分布式容灾备份可持续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