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社增
- 作品数:11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教育纠偏行动中的宪法价值选择空间——以Gratz案和Grutter案为例被引量:3
- 2008年
- 在以实现生源多样化为目标的教育纠偏行动中,种族因素只能作为决定是否录取的众多因素中的一个附加因素,并且必须对申请人进行个别化的考虑,否则就会沦为种族归类与反向歧视;在格拉特案中,多数法官选择的是实质性的社会公平正义;而在格拉茨案中,多数法官选择的是程序正义与形式正义。程序正义与形式正义高于、优先于一切形式的实质性的社会公平正义,程序正义是美国宪法文本的灵魂。捍卫宪法文本的程序正义与形式正义,是法官进行宪法价值选择与追求和实现实质正义的前提和基础。
- 欧阳景根李社增
- 关键词:宪法价值程序正义实质正义
- 创新党对农村工作领导方式的思路
- 2013年
- (本文原刊于《理论探讨》2013年8月刊P5-P6)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创新党对农村工作领导方式。当前党领导农村工作面临新环境和新挑战,创新党对农村工作领导方式必须遵循正确的原则,关键要实现党组织功能的转变,实行科学领导、民主领导和依法领导,必须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提高干部自身素质。
- 李社增
- 社会转型时期的制度设计理论与原则被引量:14
- 2007年
- 本文通过把新制度主义所指的制度的非正式方面,看成正式制度的外部环境之一,而把新、旧制度主义统一起来。同时从这一视角探究制度不能发挥作用的原因,并且认为,制度的设计其实就是社会话语的重新设计,新设计的制度的巩固,其实就是新的社会核心价值确立霸权地位的巩固过程。在社会转型时期进行制度设计时,应该坚持新设计的正式制度与社会核心价值和话语之间的适宜逻辑,而这又要求,精英要么主动适应社会核心价值,要么重新建构核心价值,并使其获得统治地位。此外,还提出了在社会转型时期进行制度设计时所应坚持的绩效性、道德性和持久性/适应性的三个原则。
- 欧阳景根李社增
- 关键词:新制度主义社会转型
- 解决收入分配不公: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被引量:1
- 2009年
-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而收入分配不公是社会不公平的突出体现,更是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定因素。
- 李社增
- 关键词:收入分配不公构建和谐社会
- 论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党委领导方式创新
- 2007年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任务。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新任务,农村党组织必须创新领导方式,实现三个转变,实行科学领导、民主领导和依法领导。
- 李社增
-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 完善干部监督机制的新思路被引量:1
- 2010年
-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是预防和杜绝权力腐败、永葆党的先进性的重大举措。加强干部监督工作,关键在于建立起一整套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干部监督机制。
- 李社增
- 关键词:干部监督权力腐败任前公示制党内监督条例票决制党性观念
- 我国社会利益诉求现状及其规范化被引量:2
- 2008年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在全社会保证人们的利益诉求能够合理、有效地表达出来。当前,我国在利益诉求规范化方面有了明显的发展,但要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还需要对其进一步规范。如增强人们的利益诉求意识,提高人们的利益诉求能力,采用合法有序的利益诉求形式;又如健全利益诉求的政治机制、社会机制以及法律体系,使利益诉求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 王俊杰李社增
- 关键词:利益诉求
- 浅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2008年
-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我国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党对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全面地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要实现"四个转变"
- 李社增
-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经济规律
- 选择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基于循环经济的思考被引量:3
- 2011年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然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也要求我们正确选择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两型"社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循环经济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为传统经济转型指明了方向。基于循环经济理念,选择和培育经济增长点,符合十二五规划建议要求,也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保证。
- 李社增种项谭
- 关键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增长点循环经济
- 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与和谐社会建设
- 2009年
- 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巨大的文化优势。当前,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面临新挑战,我们要结合时代特征,加大社会资本投资,提高社会的信任度;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构建功能,贯通理想信念教育的"脉络";建设文明社区和共同体,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
- 李社增
- 关键词: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谐社会大众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