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筠
- 作品数:23 被引量:6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论博丹国家主权理论的自然神学基础及其困境被引量:3
- 2018年
- 博丹的"绝对主义转向"实质上是更换其国家主权理论的哲学基础,由历史主义转向自然神学。博丹的自然神学将上帝视为世界的创造者、第一因和第一原则,"存在巨链"完美地将世界联系为一个和谐的等级秩序,对政治哲学中的绝对主义国家主权构成了坚实的支撑。博丹的自然神学和绝对主义政治哲学内含的君主论、神义论、整体主义虽然难以对抗人民论、人义论、个人主义的现代潮流,但其中揭示的现代政治的根本问题并没有被取消,经历了霍布斯、卢梭、黑格尔的现代哲学探索,仍然没有得到圆满的回答。
- 李筠
- 关键词:主权自然神学绝对主义
- 索尔兹伯里的约翰论德性、国家与暴君被引量:2
- 2017年
- 索尔兹伯里的约翰是12世纪文艺复兴的骄子,他所著《论政府原理》通常被视为西方中世纪的第一部政治理论著作,鲜明地反映了西方文化的复苏。约翰在基督教框架内有力地重提古典作品,予以世俗幸福相对独立的地位,并强烈主张以"适度"为核心的德性论。约翰系统地阐述了有机国家论,在亚里士多德革命之前为世俗政权提供了最为有力的正当性辩护。约翰大胆地支持诛杀暴君,为其提供了极其有力的辩护,深刻地影响了西方中世纪的基本观念。
- 李筠
- 论专科性大学的通识教育发展——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被引量:1
- 2015年
- 麻省理工学院(MIT)的通识教育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成功模式,对于我国专科性大学通识教育的开展和自身发展的战略升级具有非常独特的启示意义。MIT取得辉煌成就的首要因素是她的创始校长罗杰斯为她定下的高瞻远瞩的理念,培养领袖级的科学家而非技术工匠必须通过人文和社会科学主导的通识教育来实现。康普顿校长和吉利安校长完成了MIT的战略升级,通过建立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和打造体系化的通识教育课程,使通识教育摆脱了点缀的尴尬地位而成为培养领袖级科学家的必要组成部分,从而使MIT摆脱了蜕化为技术学校的危机,迈入了一流大学的行列。课程设置是开展通识教育的核心工作,MIT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历史变迁证明,战略目标、外部环境、自身实力的良性互动是使课程设置取得成功的要义。
- 李筠
- 关键词:MIT通识教育课程设置
- 论西方中世纪王权观
- 李筠
- 关键词:中世纪罗马法复兴
- 文献传递
- 《国王的两个身体》的“荒谬”
- 2019年
- 康托洛维茨的《国王的两个身体》可以采用政治诗学的读法,也可以采用宪制史前传的读法,都有理据,也都有曲误。施米特政治神学的读法不足以领会康著所呈现的中世纪未经分化和撕裂的圆融世界,宪制史前传的读法不足以解释宪制史上的诸多困境和曲折。康著不是一个平铺直叙的线性结构,而是一个无穷回环的复杂结构,悖论以"荒谬"的形式不断展开,不断升级。王权观念的戏剧化呈现正是悖论的绝佳形式,莎士比亚和但丁的剧作展现出"国王的两个身体"最鲜活的形态。政治中的悖论不可能被消解,但处理和安顿悖论的学科却从神学转移到了法学。法学是现代世界中世俗化的神学,它通过创造法学概念和范畴安顿悖论,创造出一个高于生活世界的抽象世界,使纷繁多元的世界获得统一性和规范性。
- 李筠
- 关键词:荒谬政治神学法学
- Jurisdiction的政治含义——基于西方中世纪政治史的考察
- 2012年
- Jurisdiction不仅仅指司法权和管辖权,它首先指一般性的政治权力。中世纪早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决定了司法权是政治权力的唯一存在方式。多元政治共同体、政治权力中心和法律体系并存的局面导致了"管辖权竞争"。在竞争过程中,不仅作为内部管理机制的管辖权逐步体系化,形成了等级化的司法体系,为现代民族国家的诞生奠定了基本的制度基础;更重要的是,作为外部权力界限的管辖权也逐步明确,形成了以王权为核心、王国为基本政治单位的"国际"政治法律格局。Jurisdiction的历史积淀充分反映了西方法治主义的诸多重要理念、制度基础和对现代民族国家诞生的重大影响。
- 李筠
- 关键词:JURISDICTION政治权力中世纪现代民族国家
- 韩非子的政治哲学 ——“非道德主义”视角的解读
- 本文在系统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认定韩非子政治哲学的核心特质为彻底的非道德主义。 “引论”的重点在于阐述本文核心概念“非道德主义”的基本涵义。非道德主义并不是一个纯粹抽象的哲学概念。它提炼自韩非子(和整个法家)政治哲学...
- 李筠
- 关键词:非道德主义功利主义
- 文献传递
- 乌尔比安格言的创造性利用:罗马法复兴对现代国家主权理论的影响被引量:6
- 2012年
- 主权是现代政治理论的重要概念,它来源于西方中世纪王权至上性观念的不断发展。王权在中世纪早期并非不言自明地享有至上地位,王权获得至上性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政治斗争和理论斗争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罗马法复兴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王权至上性(主权)观念的发展是一个政治法学问题,其内在的理论焦点是"权力与法律孰高"。中世纪罗马法学家们积极利用乌尔比安的"皇帝的喜好具有法律的力量"、"皇帝不受法律拘束"这两句格言,为王权突破日耳曼习惯法传统、基督教自然法传统的限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限于罗马法内在的普世主义品质、合法性基础理论、公私法划分以及罗马法复兴的发展脉络和研究基点都与现代主权理论的内在要求存在冲突,罗马法复兴未能直接创建出系统的现代国家主权理论。
- 李筠
- 关键词:罗马法复兴主权意志
- 现代化与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相关理论问题被引量:14
- 2007年
- 现代文明是一种独特的文明模式,其历史渊源是欧洲传统文明。中国传统文明具有独特性,它采取的是政教合一的秩序实现模式,有自身的演进逻辑。中国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本是两个不相干的系统。从政治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现代化实质上是一场秩序模式革命,包括传统政治整合模式的解构和现代秩序模式的创建。与欧洲特别是英国“顺势现代化”模式相比,中国的现代化属于“逆势现代化”,其过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主要在于,在现代化的启动初期,就必须在共同体的宏观层面展开对传统秩序模式的解构。
- 杨阳李筠
- 关键词:政治发展
- “自由”的一致性——论林肯重塑美国政治和宪法结构的基本逻辑被引量:4
- 2017年
- 林肯的政治业绩被冠以"自由的新生"之美名。他通过强调自由与平等的一致性反对奴隶制,使得《独立宣言》中的"人人生而平等"原则所蕴含的普遍主义力量被释放出来。他通过强化自由与民主的一致性领导人民,使得人民能够勇敢而理性地克服自身的错误观念,坚定地遵循立国理念团结为"一"。他通过捍卫自由与联邦的一致性强化权力,使得宪法能够支撑起强大的共和国,克服自身的分裂、保卫人民的自由、增进社会的繁荣。申明并运用自由与平等、民主、联邦的一致性是林肯获取巨大力量创造其伟大业绩的根源所在。
- 李筠
- 关键词: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