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清脂肪酶的测定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1998年
- 血清脂肪酶(LPS)对急性胰腺炎(AP)的诊断有很重要的价值.使用浊度法试剂盒,对LPS的测定条件、参数及其方法性能进行了探讨,建立了在日立717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LPS的方法。结果表明:批内,批间CV分别为0.89%和3.2%.线性范围30~700U/L,正常参考范围30~192U/L.
- 罗玲李红周序开王洪波
- 关键词:脂肪酶浊度法急性胰腺炎血清
- 反相波相色谱法快速测定尿羟脯氨酸被引量:4
- 1999年
- 报道了以异硫氰酸苯酯为柱前衍生剂,采用反相液相色谱快速测定尿羟脯氨酸(HYP)的方法。该法的线性范围为31.25~500μmol/L,相关系数0.996,批内、批间的变异系数为2.3%和3.3%,回收率为95.1%,同时测定了68例60~85y老年人尿羟脯氨酸的含量(参考值以尿HYP含量与尿肌酚比值计算),老年女性的结果(315.4±97.0μmol/g.Cr)显著高于老年男性(198.2±78.7μmol/g.Cr),P<0.01。
- 唐志毅肖路延李红
- 关键词:反相液相色谱尿羟脯氨酸
- 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亚型在早期诊断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中的价值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 研究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DMD)患者肌型肌酸激酶 (CK MM )亚型的变化 ,为早期诊断和正确评价病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不连续缓冲体系 ,在稳流低压条件下电泳分离CK MM亚型 ,荧光扫描。结果 随着DMD患者病情的加重 ,其不同阶段的MM2 /MM1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 .0 5 ) ;DMD患者不同阶段的MM2 /MM1值差异也显著 (P <0 .0 5 )。结论 CK MM亚型的改变是DMD的早期诊断指标 ,是判断病情及科学评价治疗效果的依据。
- 赵昕韩靖云李红叶贤坤赵振军
- 关键词:肌酸激酶亚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电泳
-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者血清相关酶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 研究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DMD)患者血清中肌酸激酶 (CK ,EC 2 7 3 2 )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EC 2 6 1 1)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EC 2 6 1 2 )的变化 ,为判断DMD患者病情和与其它疾病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CK、AST和ALT活性。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 ,3种酶的活性下降 ,DMD患者各年龄组与对照组CK、AST和ALT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并且DMD各年龄组本身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DMD患者病情愈严重 ,CK、AST和ALT下降得愈多。同时DMD患者CK/AST比值与心肌梗死 (AMI)
- 赵昕罗玲李红赵振军叶贤坤
- 关键词:CKAST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MD年龄组
- 全文增补中
- 绝经后不同时期骨丢失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7
- 1998年
- 目的探讨妇女绝经后早期与晚期的骨丢失特点及骨转换规律,评价生化指标对预测骨丢失的意义。方法对32例绝经1~3年(绝经早期组)妇女及33例绝经15~30年(绝经晚期组)妇女,在试验初始(0个月)、6、12个月分别测定骨密度、血总碱性磷酸酶、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尿钙/尿肌酐、尿吡啶啉。结果绝经早期组妇女6、12个月脊柱平均骨丢失率为1.3%、2.6%;股骨部位骨丢失不明显;腰椎骨丢失率>3%(快速丢失)的15例,<3%(慢速丢失)的17例。绝经晚期组6、12个月股骨颈,Ward's三角骨丢失率分别为1.3%、1.9%,5.3%、4.6%,腰椎骨丢失不明显。两组尿吡啶啉随时间呈上升趋势,血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水平随时间变化趋势相似。生化指标与腰椎骨丢失率之间无相关性。结论绝经早期妇女骨丢失以腰椎部位敏感,快速与慢速骨丢失者约各占一半。绝经晚期妇女骨丢失以股骨颈、Ward's三角区显著,以慢速骨丢失者为主。
- 徐会清吴宜勇严颖元李燕春李红艾桂萍谭爱国
- 关键词:骨质疏松绝经后骨密度
- 萌格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初步观察
- 1997年
- 绝经后妇女54例,钙组及治疗组各27例,钙组每日口服乳酸钙8片(Ca 400mg),治疗组每日口服萌格旺(α-D 3)0.5μg及乳酸钙 4片(Ca 200mg)经 6个月观察,治疗组腰椎2~4骨密度均值用药前823.4±175.6mg/cm^2,用药 6个月为 860.8±99.5mg/cm^2,平均每例上升14.37 mg/cm^2;钙组腰椎2~4骨密度均值用药前,868.0±110.1mg/cm^2,用药后6个月为862.5±114.7mg/cm^2,平均每例下降5.44mg/cm^2,组间对比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空腹尿钙、尿羟脯胺酸与尿肌酐比值,用药后组间无差异。用药中无高血钙症发生。萌格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疗效,胃肠道副反应轻微,用药安全。结合国人低钙饮食的特点,服用萌格旺应同时补充一定量的钙剂。
- 吴宜勇李燕春王英民蔡恒江李红
-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密度绝经
- 两种膦酸盐药物预防绝经后妇女骨量丢失的比较被引量:1
- 2000年
- 吴宜勇幺志芹蔡衡江李燕春李红王红枫
- 关键词:绝经后骨量丢失
- 骨代谢生化指标与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关系的探讨被引量:13
- 2001年
- 目的 调查老年男性血、尿中与骨形成有关的生化指标与年龄的关系 ,研究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特点及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应用高压液相色谱法、酶免疫分析法和电泳法测定 2 10例老年男性血中骨钙素 (BGP)、Ⅰ型前胶原羧基肽 (PICP)、骨碱性磷酸酶 (BALP)和睾丸酮 (Tes) ,尿中羟脯氨酸 (Hyp)、脱氧吡啶啉 (Dpd)和钙 (Ca) ,与更年期后女性和年轻男性比较。结果 发现老年男性骨吸收指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Dpd :12 .6 % ,Hyp :2 3 5 % ) ,骨形成指标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 (BGP :3.1% ,PICP :145 90 % )。老年男性尿中Dpd平均水平为 (4 .5 3±1.34 )nmol/mmolCre ,明显低于绝经后妇女 [(7.90± 3 2 7)nmol/mmolCre]和青中年男性 [(6 .78± 3.31)nmol/mmolCre],经t检验P <0 .0 0 1。老年男性尿中Hyp均为 (1.73± 0 .6 6 )mol/molCre,低于绝经后妇女 (2 .46± 1.31mol/molCre) ,经t检验P <0 .0 1。而与青中年男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老年男性血中BGP、PICP的平均水平分别为BGP :(3.0 1± 1 99) μg/L ,PICP :(78.2 9± 47.2 0 ) μg/L ,均低于绝经后妇女组 [BGP :(3.81± 2 .16 ) μg/L ,PICP(115 .0 4± 97 32 ) μg/L],经t检验P <0 .0 0 1。
- 艾桂萍罗玲高德芹李红
-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吸收骨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