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红中

作品数:128 被引量:421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地球环镜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8篇期刊文章
  • 4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0篇天文地球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经济管理
  • 5篇理学
  • 4篇化学工程
  • 4篇建筑科学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3篇地质
  • 30篇成矿
  • 25篇地球化
  • 25篇地球化学
  • 24篇硅质
  • 24篇硅质岩
  • 22篇矿床
  • 10篇地球化学特征
  • 10篇结合带
  • 10篇矿带
  • 10篇光谱
  • 10篇斑岩
  • 9篇地质特征
  • 9篇找矿
  • 9篇矿物
  • 9篇沉积环境
  • 8篇条带状铁建造
  • 8篇铁建造
  • 8篇BIF
  • 6篇地质意义

机构

  • 118篇中山大学
  • 39篇广东省地质过...
  • 31篇中国科学院
  • 9篇北方民族大学
  • 6篇广东省交通规...
  • 4篇桂林矿产地质...
  • 4篇华南理工大学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贵州财经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同济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建筑材料...
  • 1篇广东交通职业...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28篇李红中
  • 62篇周永章
  • 50篇杨志军
  • 38篇梁锦
  • 34篇吕文超
  • 24篇何俊国
  • 24篇曾长育
  • 24篇安燕飞
  • 16篇马占武
  • 14篇古志宏
  • 13篇张连昌
  • 9篇周留煜
  • 9篇李文
  • 9篇陈庆
  • 8篇彭明生
  • 8篇高乐
  • 8篇郑蕾
  • 7篇卢文姬
  • 7篇翟明国
  • 7篇徐丽

传媒

  • 21篇中山大学研究...
  • 16篇矿物学报
  • 11篇光谱学与光谱...
  • 7篇岩石学报
  • 7篇第五届全国成...
  • 4篇地学前缘
  • 3篇矿床地质
  • 3篇矿物岩石地球...
  • 3篇超硬材料工程
  • 3篇2007中国...
  • 3篇第十届全国矿...
  • 2篇金属矿山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建筑技术开发
  • 2篇地质通报
  • 2篇广东交通规划...
  • 2篇2009全国...
  • 2篇2009中国...
  • 2篇第九届全国矿...
  • 2篇第三届全国成...

年份

  • 5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9篇2015
  • 6篇2014
  • 10篇2013
  • 5篇2012
  • 23篇2011
  • 14篇2010
  • 21篇2009
  • 11篇2008
  • 18篇2007
1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和田玉的性质特征及其成矿机理探讨被引量:7
2009年
自古以来,新疆的和田玉就一直是我国重要的优质软玉玉材,尤其近几年,随着优质玉材的减少,其在市场上的价格一路飙升。特别是,新疆和田玉中极品羊脂白玉,其独特的羊脂白的性质特征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社会各界学者就新疆和田玉的性质特征和矿床成因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旨在探究和田玉的历史文化及矿床形成机理。
贺林芳李红中徐丽
关键词:和田玉矿床成因
中国玛珥湖的气候记录研究评述被引量:3
2009年
玛珥湖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火山口湖,其特有的沉积环境是发育和保存高分辨率气候记录、恢复古环境的理想场所。前人研究显示,研究玛珥湖可以掌握高分辨率的气候变化信息,进而可探究气候演化。本文综述中国玛珥湖研究的现状,旨在探究玛珥湖的重要研究意义。
苏志华李宏卫李红中马占武安燕飞车晓光
关键词:高分辨率全球变化
西藏南部彭错林硅质岩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通过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化学分析,探讨了藏南彭错林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研究表明,厚层状绿色、棕褐色硅质岩具有较高的SiO2含量,局部受Fe,Mn矿化,Al/(Al+Fe+Mn)比值小,在Fe-Mn-Al...
何俊国周永章李红中
关键词: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环境
文献传递
山西吕梁袁家村条带状铁建造沉积相与沉积环境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山西吕梁作为华北克拉通上条带状铁建造(BIF)的重要产区之一,位于华北中央构造带中。袁家村BIF分布于吕梁岚县袁家村一带,极有可能是华北克拉通内最为典型的Superior型BIF。与华北克拉通其他大多数BIF相比,袁家村BIF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其中包括它的形成时代(2.3-2.1Ga)、铁建造类型和低级变质程度(低绿片岩相)等。因此,研究袁家村BIF具有特殊的研究意义,可为探讨大氧化事件之后古海洋氧化还原状态以及国内Superior型BIF的成因提供研究基础。袁家村BIF产于吕梁群袁家村组变沉积岩系的下部,前人根据上覆和下伏含火山岩地层的时代,推测袁家村组的形成时代为2.3-2.1Ga。BIF整体产状陡倾,沿北北东-北东东向呈L形带状分布。依据原生矿物的共生组合及产出特征,可将BIF沉积相划分为氧化物相(60%)、硅酸盐相(30%)和碳酸盐相(10%)。氧化物相是本区BIF最主要的沉积相,主要矿物为赤铁矿、磁铁矿和石英,从而可进一步划分为赤铁矿(24%)和磁铁矿(36%)亚相;硅酸盐相BIF以大量硅酸盐矿物出现为特征,散布于研究区,主要矿物组成除了石英和磁铁矿之外,还有铁黑硬绿泥石、绿泥石、铁滑石、镁铁闪石和阳起石等。在与碳酸盐相BIF构成过渡相的BIF中,还可发现大量的铁白云石。而碳酸盐相主要矿物为菱铁矿、铁白云石和石英等,主要发育于研究区的南部。依据含铁岩系构造格局特点复原获得了原始沉积相分布略图,沉积相主要呈南北向延展,自东向西显示出相变规律,西边为碳酸盐相,东边为氧化物相,其间是过渡的硅酸盐相。通过袁家村BIF的岩相学和含铁矿物化学成分的研究,可大致推测原始沉积的矿物组成为无定形硅胶、水铁矿、与铁蛇纹石和黑硬绿泥石组成类似的铁硅酸盐凝胶、富Al的粘土碎屑和含铁、镁、钙的碳酸盐软泥。这些沉积物在随
王长乐张连昌兰彩云李红中黄华
关键词:条带状铁建造沉积相沉积环境
浅谈封开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关于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发展战略,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它的实质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考虑子孙后代的需要。旅游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当今社会的“朝阳产...
于丽芳周永章赵文霞李红中
文献传递
基于物质来源的前寒武纪BIF沉积过程
BIF的成因是长期困扰学术界的重要科学问题.目前,学术界提出了BIF具有火山喷发作用(阎鸿铨,1985)、陆源风化物沉积作用(Zhai and Windley,1989)、热水喷流沉积作用(Zhang et al.,20...
李红中翟明国张连昌
关键词:铁矿条带状铁建造成矿分析前寒武纪
文献传递
地方病发病区域的地下水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地方病是指发生在一定地区内的地球化学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及影响妨碍人们健康生产生活方式的疾病的总称,其分布广、病种多、受害人口多。根据致病因子,地方病被划分为化学元素性地方病和生物源性地方病,前者主要是因为食物和饮水...
李红中杨晓东吕文超徐丽
关键词:地方病地下水化学元素饮水安全
文献传递
庞西垌花岗质复式岩体X射线荧光光谱、等离子体质谱分析及其对岩浆分异的指示意义被引量:2
2015年
云开地块西南缘的庞西垌复式岩体由外而内、由上而下依次为花岗片麻岩、片麻状花岗岩和花岗岩,即由高级变质岩渐变过渡至岩浆岩。X射线荧光光谱、等离子体质谱对三类岩石的分析结果表明,三类岩石皆属于过铝质岩石系列,造岩组分和微量元素具有渐变过渡的特征。在花岗片麻岩演化为花岗岩的熔融、分异过程中,Al2O3,CaO,MgO与TiO2等造岩组分含量逐渐增高,SiO2含量逐渐降低;稀土元素总量整体升高,稀土元素中轻稀土含量逐渐增高,而重稀土含量逐渐降低,显示出轻重稀土分异增强的特征,在多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亲缘演化基因的庞西垌花岗质岩石系列。这表明云开地块表变质壳岩石的重熔可能是花岗质岩石的重要成因。其演化机制可能是,表壳岩石在发生熔融之后SiO2最先脱离母岩不断熔出,重稀土可能随着SiO2熔体逐渐向上富集;而Al2O3,CaO,MgO,TiO2以及轻稀土相对SiO2则向下富集。
曾长育丁汝鑫李红中周永章牛佳张介棠
关键词:岩浆分异
华北克拉通南缘舞阳地区铁山庙组BIF的微区特征及地质意义
2013年
铁建造(Iron Formation,简称IF,TFe>15%)的概念由James(1954)首次正式提出,它最早是指美国Superior地区前寒武纪地层中的一类富铁的沉积岩(Van Hise&Leith,1911)。条带状的铁建造成为BIF(Banded Iron Formation),它曾被称为铁英岩、条带状赤铁石英岩和碧玉铁质岩等。BIF建造构成了铁矿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红中张连昌翟明国王长乐
关键词:BIF铁英岩石英岩前寒武纪
秦岭造山带的演化及意义
秦岭造山带呈东西向延伸,横跨青海、甘肃、陕西、河南等省,既是划分中国南北的金腰带,又是世界著名的碰撞造山带之一。从南往北,秦岭造山带可依次划分为南秦岭、中秦岭、北秦岭三部分,各部分间均以断裂为界。南秦岭是指北以勉略缝合带...
李红中杨志军周永章古志宏何俊国吕文超安燕飞李文
关键词:秦岭造山带前寒武纪陆内造山
文献传递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