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梅
- 作品数:72 被引量:845H指数:17
- 供职机构:青海省气候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 青海高原雪灾风险区划及对策建议被引量:36
- 2013年
- 利用青海省50个气象台站逐日积雪深度资料、遥感监测积雪深度资料和牲畜死亡率资料,对遥感监测积雪数据进行了验证,证实遥感监测积雪数据能很好的反映青海积雪状况.利用积雪指标分析青海各地致灾强度大小.结果表明:青海三江源地区和祁连山区的部分地区致灾因子危险性最高,柴达木盆地的西部和东部农业区以及环湖的部分地区致灾因子危险性较低.通过分析积雪指标和牲畜死亡率的相关关系,确定了不同雪灾等级临界气象指标,对青海地区进行了雪灾风险区划.区划结果为:轻灾主要发生在柴达木盆地、东部农业区的大部和环湖的部分地区,这些地区发生轻灾的频率大都在50%以上;中灾和重灾在青海发生频率均不高,都在20%以下;三江源的大部尤其是囊谦、玉树和称多一带是特大雪灾的高发区,发生频率均在50%以上.
- 李红梅李林高歌刘义花
- 关键词:雪灾风险区划
- 三江源区气候变化及其对草地植被的影响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本文利用三江源区2000~2018年年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2003~2018年各生态监测站发育期观测资料以及遥感监测资料等,分析了三江源区气候和植被多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三江源区气候暖湿化,年平均气温每10年升高0.61℃,近19年年平均气温升高了1.2℃,降水量平均每10年增多39.6mm,19年来共增加了75.2mm;②气候暖湿化有利于植被的生长发育,加之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实施,2000~2018年三江源区植被指数NDVI值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0.01,低覆盖度草地面积减少,平均每10年减少0.193×10^4km^2,中高覆盖度草地面积增加,平均每10年增加0.216×10^4km^2。2010年以前植被发育期年际间波动较大,变化趋势不明显,2010年以来,返青期提前,黄枯期推迟,生长季延长,平均每10年变化率分别为4.0d、1.2d和5.1d;③建议相关部门充分利用有利的气候条件,建立人工草地,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开展退化草地恢复工作,采用现代化的畜牧业管理模式,防止草场再次退化,同时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 耿晓平李红梅申正涛杨雪
- 柴达木盆地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0
- 2018年
- 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全区年降水量仅为110 mm左右,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柴达木盆地气温大幅升高,降水量明显增加,气候逐渐向暖湿化方向发展。基于柴达木盆地10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6年逐月气温、降水等观测资料、GIMMS和MODIS 1982-2016年卫星遥感资料,利用线性趋势、综合顺序分类法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不同区域和主要类型植被NDVI值多年变化趋势及其植被演替特征,结果表明,1982-2016年柴达木盆地四周高寒区和盆地内干旱荒漠区植被NDVI值均呈显著上升趋势,趋势系数分别为0.0090/10年、0.0011/10年;温性荒漠类、低地草甸类植被NDVI呈微弱增加趋势,趋势系数分别为0.0011/10年、0.0036/10年,而高寒草原类植被NDVI指数呈显著增加趋势,趋势系数为0.0058/10年。柴达木盆地气候极其干旱,水分是限制植被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植被NDVI值与年降水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蒸发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以气温发生突变的1987年为界,植被主要朝着温暖化和湿润化的方向发展。随着年代变化,寒温带植被类型逐渐减少,微温带植被类型逐渐增多,同时湿润度级别有所升高,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出现了微温微干和微温微润的植被类型。
- 李红梅
-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气候变暖植被演替
- 近四十年我国东部盛夏日降水特性变化分析被引量:152
- 2008年
- 基于中国地区740台站的日降水资料,细致分析了近40年我国东部盛夏即7、8月份降水长期趋势和年代际变化特征。按小雨、中雨、大雨以及暴雨降水强度分类,探讨了不同强度降水在我国东部降水变化中的贡献。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盛夏降水变化主要受暴雨强度降水变化的影响,占总降水变化60%以上。近40年来,盛夏长江流域降水量、降水频率、极端降水频率以及暴雨降水强度均呈增大趋势,在华北地区则呈减小趋势,除降水频率在长江流域的变化趋势绝对值比华北地区小外,另三个指标在长江流域的趋势变化值大约是后者的2倍。降水强度在中国东部表现出一致的增大趋势,但华北地区增大趋势不显著。华北地区降水的减少主要是小雨强度降水频率减小的结果,强降水的频率和强度在该地区也呈微弱的减小趋势,其中小雨强度降水频率减小趋势大值中心值达到-3%/10a,比中雨以上强度降水频率变化趋势值大一个量级;长江流域降水的增多,是各强度降水频率和强度增大共同作用的结果。长江流域和华北地区在区域平均降水频率、降水强度、极端降水频率、最大降水量的时间序列上,彼此均为负相关关系,其中降水频率和极端降水频率序列在两区域的相关系数通过99%的信度检验。Mann-Kendall检验表明,除华北地区降水强度外,其他降水指标均存在显著的年代际跃变。与1970年代末的气候跃变相对应,华北地区降水频率较之长江流域的跃变明显;但长江流域极端降水在1970年代末的跃变较之华北地区更显著,其降水强度、极端降水频率以及最大降水量均于1970年代末期前后发生显著年代际跃变。
- 李红梅周天军宇如聪
- 关键词:降水频率降水强度极端降水最大降水量
- 气候变化对湟源农作物及自然物候生育期影响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利用湟源县农业气象观测站1966~2015年气温、降水以及1980~2017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作物及自然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湟源县年平均气温呈逐年显著升高趋势,平均每10年升高0.38℃;降水量呈微弱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多8.86mm;②稳定通过0℃和10℃的界限温度初日提前,终日推后的趋势;③在当地气候环境变化背景下,小麦播种期推迟,成熟期提前,生长期缩短;④自然物候对气候变化表现不同,表现出春季物候期提前,秋季物候期推后趋势,整个生长期延长;⑤整个农作物和物候的生育期与年平均气温与降水的相关性并不明显,但阶段性降水和温度对物候期的变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张翠花苏芬李红梅
-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作物生育期
- 青海高原不同地区植物物候期对气候增暖的响应分析
- 本文将青海省划分为东部农业区、环青海湖区、三江源区和柴达木盆地四个地区,分析了不同地区植物物候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农业区、环青海湖区、三江源区和柴达木盆地年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东部农业区、环青海湖区、...
- 李红梅马玉寿
- 关键词:物候气候变化
- 文献传递
- 基于灾损评估的青海省牧草干旱风险区划研究被引量:12
- 2013年
-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表现出温度升高、降水变率加大的区域响应,造成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气象灾害加剧.基于青海省1961-2010年47个气象站和20个农气站的气象资料、牧草的实际产量以及牧草的理论产量等资料,采用相关分析、线性回归等方法,在分析致灾因子危险性、牧草相对产量的基础上,确定了青海省牧区牧草干旱风险评估的实际阈值.通过海拔、经度、纬度、牧草旱灾发生频次的拟合方程,结合GIS平台对青海省牧草干旱进行风险区划.结果表明:青南牧区西部、环青海湖地区、柴达木盆地东部边缘地区、祁连山地区为易受旱灾影响的特高风险或高风险区域;青南牧区西南部为中风险区域;低风险区域主要在青南牧区东南部,区划结果基本上于历史旱灾的实际情况相吻合,区划结果旨在为青海省牧区牧业良性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刘义花李林颜亮东李红梅
- 关键词:牧草干旱风险评估区划
- 青海省气象干旱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及其评估方法研究被引量:15
- 2013年
- 气象干旱是青海省发生最为频繁的气象灾害之一,具有出现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影响,严重的干旱少雨之年常使农业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为了研究气象干旱对青海省粮食产量产生的影响,根据拉格朗日插值方法给出了青海省无干旱时"期望产量"的确定方法,并据此求算出历年干旱对青海省粮食产量的损失量值,然后依据农作物不同生育期所发生的干旱的强度、范围以及作物对干旱的敏感度等关系,建立了干旱损失量的统计和评估模式.在2006-2010年青海省粮食产量评估中进行应用,5a中有4a误差小于5%,仅2006年误差百分率达到-9.38%;由此,证明了运用干旱损失评估方法,可以评估出干旱对粮食产量的损失量,从而评估出青海省的实际粮食产量,效果较好,可以在青海省今后的粮食产量预报和评估中推广应用.
- 颜亮东李林李红梅
- 关键词:粮食产量
- 气候变化对青海高原及周边地区畜牧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被引量:5
- 2010年
- 总结了气候变化对青海高原及周边地区畜牧业的影响,并对各地所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1961~2008年青海高原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年降水量几乎无明显变化,但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点;风速和日照时数逐年减小。②在当前气候变化条件下,草地生产力呈减少趋势,受其影响,草场理论载畜量也呈减小趋势;暖冬较有利于牲畜安全越冬,幼畜成活率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气温升高,降水减少有利于牲畜抓膘育肥,但牲畜产肉量还受草场退化等众多负面因子的影响;家畜疾病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不利的气象条件可引发家畜的许多疾病。③针对当前畜牧业生产所面临的问题,各地采取了草业建设、畜种改良、发展畜牧业新模式、牧业病虫害防治、气象灾害防御等措施,其在提高草地生产力、解决草畜失衡、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牲畜性能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 李红梅李林邓振镛黎明
- 关键词:气候变化畜牧业
- 青海湖流域极端降水的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利用1961-2019年青海湖流域逐日降水数据,结合95%分位法确定了青海湖流域全年和雨季(5-9月)各站极端降水阈值,分析了青海湖流域极端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青海湖流域全年(雨季)极端降水的阈值为13.6~14.4mm(15.0~16.4mm),雨季降水极端性更强;(2)从时间变化来看,大致在2013年左右降水的极端性凸显,极端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增多明显,全年和雨季极端降水日数较常年分别增多1d、1.5d,全年和雨季极端降水量较常年分别增多33.4mm、33.5mm,极端降水强度变化趋势较为平稳;(3)从空间分布来看,青海湖流域极端降水日数北多南少,西少东多,极端降水量为东北部刚察、海晏极端降水最多,共和最少;极端降水强度呈自东向西递减的分布形式;(4)青海湖流域极端降水强度年际变化特征明显,全年极端降水强度在59a来存在明显的25-35a的显著周期振荡,雨季极端降水强度在70年代直至21世纪存在明显的5-8a的周期振荡。
- 温婷婷李红梅张璐申红艳余迪段丽君
- 关键词:极端降水小波分析青海湖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