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菁

作品数:12 被引量:134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3篇胃炎
  • 3篇息肉
  • 3篇慢性
  • 3篇慢性胃炎
  • 3篇类癌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紧张
  • 2篇血管紧张素
  • 2篇血管紧张素转...
  • 2篇血管紧张素转...
  • 2篇炎症
  • 2篇幽门螺
  • 2篇幽门螺杆菌
  • 2篇转换酶
  • 2篇胃息肉
  • 2篇腺瘤
  • 2篇消化道
  • 2篇螺杆菌
  • 2篇结肠

机构

  • 12篇北京大学
  • 1篇胜利油田滨南...
  • 1篇北京市第二医...

作者

  • 12篇李菁
  • 10篇朱元民
  • 10篇刘玉兰
  • 2篇孙宁玲
  • 1篇李惠平
  • 1篇吴南茜

传媒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消化内镜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炎症与肿瘤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07年
近年来,“炎症与肿瘤”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获得了学者及临床医生们的高度注意,本文就近年来关于炎症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李菁朱元民刘玉兰
关键词:炎症肿瘤
代谢综合征因素与大肠肿瘤的关系被引量:18
2007年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因素如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及高血压与大肠肿瘤发病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住院并接受结肠镜检查308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8例患者中197例患者(64.0%)检出大肠息肉,包括炎性息肉38例(12.3%),瘤性息肉159例(51.6%),其中进展期息病变为78例(25.3%)。分别以患者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收缩压水平分组,经年龄校正后对上四分之一区组与下四分之一区组息肉检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甘油三酯及血压上四分之一区息肉检出率(75.3%,80.O%),瘤性息肉检出率(63.6%,66.2%),进展期息病变检出率(36.4%,30.8%),均显著高于下四分之一区检出率(除血压分区进展期息病变检出率比较 P<0.10,余均 P<0.05。高甘油三酯对大肠息肉及瘤性息肉 OR 分别为2.55,2.21,高血压对大肠息肉及瘤性息肉 OR 分别为2.30,2.16)。血糖及胆固醇分区息肉检出率及瘤性息肉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甘油三酯及高血压可能为大肠肿瘤发病的危险因素,该类患者进展期息病变检出率较高,需进行大肠肿瘤的筛查。
朱元民李惠平李菁刘玉兰
关键词:结肠肿瘤代谢综合征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
类癌15例临床特点分析
2007年
目的:分析近12年15例类癌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统计1994年3月至2006年3月本院收治的15例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部位、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1)12年间住院患者中类癌共15例,以消化道类癌多见。(2)10例消化道类癌包括胃类癌4例,直肠类癌4例,结肠类癌2例。(3)10例消化道类癌均经病理诊断证实,确诊时间中位数为9个月,2例出现局部淋巴结转移。(4)10例消化道类癌8例直径小于2cm,4例合并良性息肉生长。(5)4例患者内镜下切除类癌,2例复发接受手术治疗,另6例中5例接受手术治疗。结论:(1)类癌临床诊断率很低,诊断过程长。(2)消化道类癌恶性度低,远处转移少。(3)类癌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李菁朱元民刘玉兰
关键词:类癌瘤消化道
结直肠黏膜光镜下炎症表现及NF-κB、COX-2的表达与结直肠肿瘤发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了解结直肠癌、腺瘤患者结直肠黏膜是否存在慢性炎症状态,并通过检测炎症因子NF-κB、COX-2的表达,了解炎症与结直肠肿瘤发病的关系。方法根据结肠镜检查及病理结果分三组:(1)结直肠癌组31例;(2)结直肠腺瘤组29例;(3)正常对照组18例。取肿瘤组织及距肿瘤5cm处正常黏膜,对照组取正常黏膜组织制作标本切片,显微镜下比较各组组织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及腺体形态变化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比较炎症因子NF-κB、COX-2的表达水平。结果(1)淋巴细胞浸润程度根据严重程度分为四级,1~4级在结直肠癌旁黏膜中分别占6.5%、29%、51.6%、12.9%,在腺瘤旁黏膜中分别为31%、41.3%、27.6%、0%,在正常黏膜中分别为66.7%、16.7%、16.7%、0%,癌旁黏膜、腺瘤旁黏膜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均显著高于正常结肠黏膜(P<0.001,P<0.05)。(2)结直肠癌旁黏膜腺体变异率(61.3%)显著高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27.8%)(P<0.05),腺瘤旁黏膜腺体变异率(44.8%)与正常结肠黏膜无明显差异(P=0.37)。(3)依表达程度由(-)至(+++)四级计算,NF-κB的表达率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分别为0%、22.6%、48.4%、39%,癌旁黏膜中为51.6%、45.2%、3.2%、0%,腺瘤中为13.8%、31%、48.3%、6.9%,腺瘤旁黏膜中为51.8%、44.8%、3.4%、0%,在正常黏膜中为22.2%、77.8%、0%、0%,结直肠癌及腺瘤组织NF-κB的表达水平分别高于病变旁黏膜及正常黏膜(P<0.001)。(4)COX-2的表达率按(-)至(+++)四级计算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分别为12.9%、32.3%、45.2%、9.7%,癌旁黏膜中为22.6%、41.9%、35.5%、0%,腺瘤中为0%、27.6%、72.4%、0%,腺瘤旁黏膜中为24.1%、48.3%、27.6%、0%,在正常黏膜中为5.6%、94.4%、0%、0%,结直肠癌COX-2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黏膜(P<0.05)及正常黏膜(P<0.01),腺瘤组织COX-2的表达水平亦显著高于腺瘤旁黏膜及正常黏膜(P<0.001)。结论结直肠癌、腺瘤患者结直肠粘膜存在慢性炎症,表现为淋巴细胞浸润�
朱元民李菁刘玉兰
关键词:腺瘤炎症核因子ΚB环氧化酶-2
胃类癌4例报告被引量:2
2007年
例1男,68岁,1994年3月入院。患者入院前7个月开始出现进食后梗噎感,伴上腹隐痛、烧心,不伴黑便、呕血,因进食困难逐渐加重就诊于我院。入院后行上消化道造影发现胃小弯侧僵硬,胃镜检查示贲门口可见环周菜花样隆起,胃底大弯侧及后壁侧可见3cm×8cm增殖样隆起,查幽门螺杆菌(Hp)阴性,无贫血,后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胃底类癌,侵及全层,小弯侧淋巴结转移。
李菁朱元民刘玉兰
关键词:胃类癌上消化道造影胃大部切除术淋巴结转移上腹隐痛进食困难
15例类癌的临床特点被引量:1
2006年
李菁朱元民刘玉兰
关键词:类癌
常规结肠镜对男女性结直肠息肉检出情况分析被引量:18
2008年
目的:了解不同性别、年龄者结直肠息肉发病情况。方法:2005-2006于我院接受常规结肠镜检查的23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各年龄、性别组人群结直肠息肉发病情况。结果:(1)2306例患者中637例(27.6%)检出结直肠息肉,其中1160例男性中检出375例(32.3%),1146例女性中检出262例(22.9%),男性息肉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P<0.001)。(2)以10年区分年龄段,男女性大肠息肉检出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长,女性40~50岁年龄段息肉检出率为15.6%,显著高于前一年龄段30~40岁息肉检出率(7.0%,P<0.05)。余男女相近年龄段息肉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3)男女性50岁以上息肉检出率分别为44.7%及31.4%,均显著高于50岁以前息肉检出率(P<0.001)。(4)男女息肉均以左半结肠及直肠为主,腺瘤性息肉各占74.1%、67.9%(P>0.05),单发性息肉各占56.0%及52.7%(P>0.05)。结论:男性结直肠息肉检出率高于女性;男女性息肉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40岁以上息肉检出率明显升高;男女性息肉在结直肠发生部位、病理及数量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朱元民李菁刘玉兰
关键词:结肠息肉结肠镜腺瘤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伊贝沙坦降压疗效的关系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与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拮抗剂伊贝沙坦降压疗效相关的基因多态性位点。方法152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服用伊贝沙坦治疗8周,观察降压疗效,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对患者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基因多态性位点AT1R T573C、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I/D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携带AT1R 573T等位基因的患者服用伊贝沙坦后,收缩压及脉压降幅明显大于CC基因型患者;在男性患者,基因型为ACE DD的患者舒张压降幅明显大于II型患者;同时携带AT1R 573T和ACE D等位基因的男性患者降压疗效最佳。结论携带AT1R 573T和ACE D等位基因的高血压病患者对伊贝沙坦的降压反应最佳。
李菁孙宁玲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胃息肉发病机制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50
2007年
目的了解胃息肉伴随胃炎的相关表现及胃息肉的发病因素。方法对比182例(男60例,女122例,平均年龄56岁)胃息肉患者及110例(男45例,女65例,平均年龄54岁)不伴息肉的慢性胃炎患者的一些特征性表现如胃窦条状黏膜充血、幽门口胃黏膜流入、贲门口增宽等表现以及H.pylori感染情况,以了解胃息肉发病的有关因素。结果①182例胃息肉包括胃底息肉156例(85.7%)、胃窦息肉26例(14.3%)。病理为淋巴瘤1例,管状腺瘤2例,增生性息肉29例,炎症性息肉150例。②出现贲门口松弛、胃窦条状黏膜充血及幽门口黏膜流入在各组比例:慢性胃炎组分别为28例(25.2%)、16例(14.4%),26例(23.4%),与慢性胃炎组相比,胃底体息肉组分别为61例((39.1%,P<0.05)、72例(46.2%,P<0.001)及72例(46.2%,P<0.001),胃窦息肉组分别为12例(46.2%,P<0.05)、10例(38.5%,P<0.01)、12例(46.2%,P<0.05)。③合并食管炎:慢性胃炎组3例(2.7%),与之比较胃底体息肉组19例(12.2%,P<0.001)。④合并H.pylori感染:慢性胃炎组29例(26.4%),胃底体息肉组显著较低为3例(1.9%,P<0.001),胃窦息肉组显著较高为12例(46.2%,P<0.05)。结论胃息肉患者更多合并贲门口松驰、胃窦条状黏膜充血及幽门口黏膜流入,提示与肠胃反流相关。胃底体息肉H.pylori感染率较低,其病因与H.pylori感染无关,胃窦息肉H.pylori感染率较高,其病因亦与H.pylori感染相关。
朱元民李菁刘玉兰
关键词:胃息肉慢性胃炎胆汁反流幽门螺杆菌
胃息肉与慢性胃炎的关系
目的胃息肉较为常见,为胃癌前病变。其病因并不十分清楚,本文通过了解胃息肉伴随胃炎的相关表现,了解胃息肉的发病因素,尤其与胆汁反流及 Hp 感染的关系。方法通过回顾影像学资料,对比182例(男性60人,女性122人,平均年...
朱元民李菁刘玉兰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