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侧切口治疗嵌顿性掌指关节脱位 被引量:1 2005年 张志强 李锦塘关键词:掌指关节 脱位 外科手术 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塑形锁定钢板双柱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9-01—2013-04对32例肱骨髁间骨折采取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塑形锁定钢板双柱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32例经随访10~24个月,骨折对位良好,内固定稳固,均达到骨性愈合。根据Jupiter等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定:优14例,良13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84.38%。结论肱骨髁间骨折采用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塑形锁定钢板双柱固定,效果良好。 陈衍尧 范伟锋 刘伟明 李锦塘 区健毅 朱秋贤关键词:肱骨髁间骨折 同种异体骨移植皮瓣修复四肢骨缺损并皮肤缺损 四肢严重压榨伤造成骨和皮肤缺损和感染是临床常见损伤,如何修复骨和皮肤的缺损,恢复四肢的功能,一直是显微外科领域内的一个难题,临床报道尚少。我们从1997年2月~2001年2月采用异体骨移植,应用9种皮瓣类型的复合组织瓣修... 左中男 陈志维 高峻青 黄志强 何斌 李锦塘 魏锦辉文献传递 灌注负压与标准负压创面治疗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灌注式负压创面治疗与标准负压创面治疗的疗效比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4年7月因伤口感染就诊于我院的142例患者。详细记录患者的病史及基线等资料,将患者分为灌注式负压治疗组和标准负压治疗组,其中灌注式负压分为6min和20min两组,比较三组间临床特点的差异。结果:研究共纳入142例患者,其中标准负压治疗组(无灌注组)共74例;灌注组共68例。其中,灌注6min为34例;20min为34例。与无灌注组相比,6min和20min停留时间组手术次数[分别为(2.4±0.9)和(2.6±0.9)]显著较低(P<0.05)。而且,20min灌注组的住院时间较短[(14.92±9.23)比(11.4±5.1),P<0.05]。同时,6min和20min组的最后手术时间均显著缩短。6min组中,出院前伤口闭合百分比和革兰氏阳性细菌培养物改善的百分比明显比无灌注组高(分别为94%、62%,90%、63%,P<0.05)。结论:灌注式负压创面治疗(6min或20min)比标准负压创面治疗更有利于需要急性和慢性伤口感染辅助治疗的患者。 范伟锋 区健毅 陈衍尧 李锦塘 朱秋贤 叶家键关键词:开放性胫骨骨折 深部感染 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不良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10年10月至2013年4月于我院住院拟行髓内钉治疗的胫骨干骨折患者292例,使用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研究15个可能与不良预后有关的基线和手术因素。结果不良预后风险的发生与高能量损伤机制(OR=1.57,95%CI=1.05~2.35)、不锈钢(与钛钉相比,OR=1.52;95%CI=1.10~2.13)、骨折间隙(OR=2.40;95%CI=1.47~3.94)和手术后完全负重(OR=1.63;95%CI=1.00~2.64)有关。与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早期和后期进行手术或吸烟无关。开放性骨折患者使用钛钉治疗风险更高(OR=3.26;95%CI=2.01~5.28),而使用非扩髓骨钉治疗则无此情况(OR=1.50;95%CI=0.92~2.47)。开放性骨折患者伤口无需额外处理或延期缝合的不良预后发生风险比需要后续更复杂组织重建的患者要低(分别为OR=0.18,95%CI=0.09~0.35和OR=0.29,95%CI=0.14~0.62)。结论本研究发现了可能增加胫骨干骨折患者发生不良预后风险的几个骨折基线因素和手术特点。外科医生应该考虑这些预测因素来确定高危患者并应给予积极治疗。 范伟锋 区健毅 陈衍尧 李锦塘 朱秋贤 叶家键关键词:胫骨干骨折 不良预后 髓内钉 膨胀式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评价膨胀式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肱骨干骨折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肱骨干骨折采用膨胀式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获随访6~12个月,所有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固定钉稳固、达到骨性愈合、伤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膨胀式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手术简便、适应性强、安全可靠、骨折愈合快、伤肢功能恢复早。 陈衍尧 王卫刚 朱秋贤 李锦塘关键词:肱骨干 骨折 内固定 同种异体骨移植皮瓣修复四肢骨缺损并皮肤缺损 作者采用异体骨移植,应用9种皮瓣类型的复合组织瓣修复四肢骨和皮肤缺损42例,疗效良好. 左中男 陈志维 高峻青 何斌 李锦塘 魏锦辉关键词:四肢骨缺损 皮肤缺损 异体骨移植 皮瓣修复 文献传递 VA-LCP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方向锁定加压接骨板VA-LCP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掌侧入路VALCP内固定术治疗2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6个月,骨折均愈合。根据Garland and Werley标准进行功能评价:优11例,良10例,可1例,优良率为95.5%;根据Batra放射学评分法评定:优10例,良10例,优良率为90.9%。结论 VA-LCP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内固定更牢固,避免复位丢失,可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理想选择。 范伟锋 陈衍尧 区健毅 朱秋贤 李锦塘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 骨折固定术 三针外固定器在关节显微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98年 目的:报道在四肢骨关节部位行显微外科治疗,应用可调外固定器固定使关节早期活动、简化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四肢关节部位有骨缺损或骨折伴有血管损伤、皮肤缺损等病例,应用带血管的骨关节块移植、游离血管移植或各种皮瓣移植等显微外科方法修复后的同时,用三针可调外固定器跨关节外固定治疗骨关节损伤,保持各关节的自由活动。结果:治疗手部骨关节缺损11例;下肢关节部位的不完全离断4例;胫骨近端慢性骨髓炎合并骨和皮肤缺损3例。修复后的骨关节对位对线好,关节间隙存在,术后1~3个月关节活动接近正常,皮瓣全部成活,修复血管后的肢端血运好。结论:该方法在四肢骨关节和血管损伤伴有皮肤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中具有简化手术、损伤小、骨折固定可靠、便于早期关节功能锻炼。 左中男 陈志维 何斌 李锦塘 魏锦辉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 外固定支架 关节手术 有手术适应证的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采取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究有手术适应证的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采取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该院接诊的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就奇偶法作为分实验组、对照组的依据,各组患者为50例,外科手术治疗手段应用于实验组患者中,保守治疗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对比桡骨短缩程度、掌倾角、尺偏角、PRWE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比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程度变化情况,实验组患者改变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PRWE评分,实验组(34.19±2.88)分vs对照组(42.81±2.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42 1,P<0.05);对比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4.00%)vs对照组(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3 6,P>0.05)。结论有手术适应证的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均可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促进患者康复,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选择适当的方式治疗。 黎土明 李锦塘关键词:手术适应证 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