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
- 作品数:14 被引量:112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实施慢性疼痛管理国家战略势在必行
- 2024年
- 慢性疼痛通常是指一种持续或者复发超过3个月的疼痛。在我国,慢性疼痛患者超过3亿人,且每年以1000~2000万的速度快速增长,疼痛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第三大健康问题,阻碍着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目前我国在慢性病管理方面有着诸多问题亟须解决,实施慢性疼痛管理国家战略势在必行。
- 杨东杨东姚尚龙
- 关键词:慢性疼痛
- 血小板膜糖蛋白CD61、CD62P在小鼠脓毒症炎性反应中的调控作用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 观察血小板膜糖蛋白CD61,CD62P在脓毒症小鼠炎性反应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作小鼠脓毒症模型;将6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假手术组、CLP组、CLP+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组).检测处理后24 h外周血血小板CD61、CD62P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的表达.结果 CLP组血小板计数为(167.0 ±31.4)×106/L较阴性对照组[(289.7 ±45.9)×106/L]、假手术组[(267.7±25.4)×106/L]、替罗非班组[(217.0 ±29.7) ×106/L]明显降低(P<0.01);CLP组CD61、CD62P[(91.22 ±2.96)%、(7.87±2.90)%]及TNF-α、IL-6[(723.51±96.65)、(757.35±131.48) ng/L]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替罗非班组CD61、CD62P[(67.50±8.67)%、(3.53±0.78)%]及TNF-α、IL-6[(426.38±16.69)、(482.32±56.73)ng/L]表达较CLP组降低(P<0.01);脓毒症小鼠血小板膜糖蛋白CD61、CD62P表达与炎性因子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血小板膜糖蛋白CD61、CD62P可能通过调控炎性因子表达参与脓毒症炎性反应的病理生理过程.
- 孙运秀薛寅凯刘延军朱鹏程窦东伟陈立波程平杨东
- 关键词:脓毒症血小板膜糖蛋白CD61CD62P炎性反应
- HC可视喉镜、GlideScope视频喉镜和Macintosh直接喉镜在颈椎制动患者气管插管中的比较被引量:54
- 2013年
- 目的观察比较HC可视喉镜、GlideScope视频喉镜和Macintosh直接喉镜用于颈椎制动患者经口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ASAⅠ~Ⅱ级,年龄18~60岁,术前评估无困难气道指征的180例择期颈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HC可视喉镜组(H组)、GlideScope视频喉镜组(G组)和Macintosh直接喉镜组(M组),每组60例。全麻诱导后,分别采用3种喉镜行经口气管插管。观察记录声门暴露时间、Cormark-Lehane分级(C-L分级)、插管次数及失败例数,以及麻醉诱导前、诱导后、声门暴露时、插管后即刻及插管后1、3、5min的血压(BP)和心率(HR),并计算心率与收缩压乘积(RPP)。结果与M组相比,H组和G组的声门暴露情况(C-L分级)更好(均P<0.05),但两组声门暴露时间均明显延长(均P<0.05)。H组及G组的C-L分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H组的声门暴露时间短于G组(P<0.05)。H组及G组两组插管成功率均为100%,M组有7例插管失败患者,后经HC可视喉镜插管成功。3组在声门暴露、插管后即刻及插管后1min时的BP和RPP较麻醉诱导后均显著升高(均P<0.05),但H组及G组在声门暴露时BP的升高程度显著低于M组(均P<0.05),在声门暴露、插管后即刻及插管后1min时RPP的升高程度均显著低于M组(均P<0.05)。M组患者的HR在声门暴露、插管后即刻及插管后1min时均较麻醉诱导后显著上升(均P<0.05),而H组和G组在各时点的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颈椎制动患者行经口气管插管时,与Macintosh直接喉镜相比,HC可视喉镜、GlideScope视频喉镜可明显改善声门暴露,降低插管难度,且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而HC可视喉镜操作更简便,暴露声门所需时间更短,因此更适用于此类患者。
- 安宁陈敏刘萍姚尚龙杨东杨磊
- 关键词:GLIDESCOPE视频喉镜MACINTOSH直接喉镜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药代动力学被引量:16
- 2006年
-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药代动力学。方法择期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的成年患者16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n=8):0.5%罗哌卡因组(A组)和0.75%罗哌卡因组(B组)。均以神经刺激仪定位,刺激频率为2 Hz,起始电流设为1 mA。先行腰大肌间隙腰丛阻滞,以各脊椎棘突连线为正中线,与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相交,向术侧旁开4.5-5 cm,即为穿刺点。引出股四头肌收缩并带动膝盖颤动,逐渐减小电流至0.4mA以下,仍可见肌肉收缩时,即由助手固定穿刺针。然后以经典的Labat径路行坐骨神经阻滞,成功引出足背伸或跖屈后,由另外的助手两点同时注药,A组和B组分别给予0.5%和0.75%罗哌卡因腰丛20 ml和坐骨神经10ml。分别于给药前即刻和给药后5、15、20、30、45、60、90、120、180 min采桡动脉血,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罗哌卡因浓度,用药代动力学计算程序(3p97)统计处理。结果A组和B组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1.4±0.3)mg/L和(2.7±0.9)mg/L;AUC分别为(3.88±0.28)mg·L-1·h-1和(7.13±0.65)mg·L-1·h-1;t1/2α分别为(0.44±0.19)h和(0.60±0.34)h;t1/2β分别为(3.4±0.4)h和(2.4±0.5)h。B组Cmax高于A组,其中B组2例Cmax分别为3.57、3.52 mg/L,接近局麻药中毒的血浆浓度。结论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时血浆罗哌卡因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模型,采用0.5%罗哌卡因30 ml更安全。
- 舒化青张小洺姚尚龙杨东张阳
- 关键词:酰胺类药代动力学神经传导阻滞腰骶丛坐骨神经
- 体外冲击波疗法临床应用中国疼痛学专家共识(2023版)被引量:4
- 2023年
- 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在临床多个学科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ESWT存在临床应用不规范、治疗关键技术不一致、治疗方案不统一、培训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制约了ESWT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本共识涵盖了ESWT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系统地介绍了ESWT在常见慢性疼痛和非疼痛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特别阐述了ESWT与其他疗法的联合应用以及ESWT从业者的认证培训,旨在为ESWT规范化推广应用提供指导意见。
- 程志祥樊肖冲冯智英贺纯静黄佑庆雷光春王德全杨东周华成朱喜春
-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疗法疼痛
- 鞘内药物输注技术用于癌痛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被引量:8
- 2022年
- 肿瘤患者癌痛高发,且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鞘内药物输注技术(IDD)用于癌痛管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被证实,目前国内临床应用日趋增多和普及。为规范该技术,推动IDD临床合理应用,《中华疼痛学杂志》编委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参考国内外诊疗指南、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深入探讨该技术应用于癌痛患者的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操作、并发症防治以及围术期管理等问题,形成本专家共识,予以发布。
- 冯智英王昆金毅路桂军吕岩马柯宋涛孙涛金晓红王亚平谢广伦肖红肖礼祖杨东姚明
- 关键词:癌症疼痛
- 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3
- 2022年
- 带状疱疹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老年病人发病率较高,疼痛顽固,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目前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以促进神经损伤修复和功能调整为主要方向,治疗方法多样,疗效也存在较大差异。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 SCS)作为一种神经调节的新疗法,因为其不良反应少,且能提供较长时间的疼痛缓解,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广泛,成为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病人的新选择。本文归纳总结了国内外SCS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相关文献,介绍了SCS用于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现状、进展以及治疗中仍存在的问题。
- 吴雨菲邹天浩杨东
- 关键词:带状疱疹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脊髓电刺激
- 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剖宫产硬膜外麻醉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评价国产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剖宫产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氯普鲁卡因组(观察组)和利多卡因组(对照组)各80例,均选择L2-3间隙行硬膜外麻醉,比较2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最高阻滞平面及到达时间、痛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肌松效果,麻醉前、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新生儿Apgar评分,术中麻黄碱用量、催产素用量和子宫收缩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痛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余观察指标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国产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剖宫产硬膜外麻醉效果满意。
- 杨东姚尚龙武庆平傅润乔徐铭军沈晓凤徐建国
-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剖宫产盐酸氯普鲁卡因利多卡因
- 臂丛神经阻滞疗法中国疼痛科专家共识(2024版)
- 2024年
- 臂丛神经阻滞疗法已经广泛应用于慢性疼痛诊疗和围术期镇痛,为规范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流程、提高神经阻滞安全性与有效性,特组织专家编写此共识。本共识总结多位专家临床经验,从臂丛神经的解剖、臂丛神经阻滞疗法的适应证及禁忌证、阻滞方法、药物选择及疗程、疗效评价、并发症及注意事项等方面来介绍此项技术,供指导临床应用。
- 臂丛神经阻滞疗法中国疼痛科专家共识编写组申文樊肖冲冯智英金晓红刘金锋林福清林学武陶高见薛朝霞袁燕郑拥军王德全刘广召江昊孙涛李君何睿林杨东
- 关键词:神经传导阻滞臂丛神经阻滞超声引导
- CT引导下茎乳孔面神经脉冲射频联合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1例被引量:7
- 2022年
-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nerve palsy,IFP)也称Bell麻痹,又称面神经炎、周围性面瘫,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导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面瘫最常见的原因,其发病率高达(11.5~53.3)/10万。既往针对IFP主要以静脉或口服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针灸及康复理疗为治疗手段,但对于顽固性IFP病人上述治疗方案往往效果欠佳。有报道30%的IFP病人即使后期进行面神经减压或神经移植手术仍面临面肌无力、面肌痉挛等面神经部分功能难以恢复的问题,所以把握窗口期积极干预加速面神经功能恢复至关重要。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属于一种神经调控技术,主要利用射频电流所产生的电场效应而使神经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从而达到缓解疼痛、调控神经功能的目的。作为疼痛治疗手段已有70余年的历史,其通过作用于第一级感觉神经元(三叉神经半月节、脊神经背根神经节等)有效地缓解部分顽固性疼痛且不良反应较少。
- 李育凡杨立志李明王水元崔浩孙树俊杨东
- 关键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脉冲射频非特异性炎症顽固性疼痛肌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