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辰

作品数:28 被引量:83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贫血
  • 7篇细胞
  • 6篇复发
  • 5篇再生障碍性贫...
  • 5篇障碍性贫血
  • 5篇重型
  • 5篇骨髓
  • 4篇蛋白尿
  • 4篇血红蛋白
  • 4篇血红蛋白尿
  • 4篇血红蛋白尿症
  • 4篇阵发
  • 4篇阵发性
  • 4篇阵发性睡眠性
  • 4篇阵发性睡眠性...
  • 4篇阵发性睡眠性...
  • 4篇睡眠性
  • 4篇睡眠性血红蛋...
  • 4篇重型再生障碍...
  • 4篇难治

机构

  • 28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隆福医院
  • 1篇邯郸市中心医...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北京垂杨柳医...

作者

  • 28篇杨辰
  • 14篇韩冰
  • 13篇陈苗
  • 10篇周道斌
  • 10篇张炎
  • 9篇庄俊玲
  • 8篇冯俊
  • 8篇段明辉
  • 8篇张路
  • 7篇李剑
  • 7篇朱铁楠
  • 6篇曹欣欣
  • 5篇张薇
  • 5篇王为
  • 4篇蔡华聪
  • 3篇王书杰
  • 2篇韩潇
  • 2篇李辉
  • 2篇赵丹青
  • 1篇徐璐

传媒

  • 9篇中华血液学杂...
  • 3篇中华内科杂志
  • 3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临床药物治疗...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中国科学:生...
  • 1篇协和医学杂志
  • 1篇罕见病研究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08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小板"失踪"之谜案
本例患者发现血小板下降首先镜检复核、重新复查均提示血小板急速下降。此例患者基本可除外假性血小板减少、血液稀释、血小板生成减少、捕获增加这四条原因。那么引起血小板骤降可能的原因为血小板消耗或免疫介导的血小板损伤,如DIC、...
杨辰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症疾病诊断
BCD方案治疗后首次复发多发性骨髓瘤的方案选择及预后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一线采用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BCD)方案诱导治疗后首次复发采用不同二线治疗方案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09年7月至2022年10月以北京协和医院为主的北方地区3家医院的经BCD方案诱导治疗后首次复发的MM患者,根据二线化疗方案将患者分为4组:免疫治疗组(包含达雷妥尤单抗、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的方案)、1种新药治疗组[包含蛋白酶体抑制剂(PI)或免疫调节剂(IMiD)之一,PI或IMiD组]、2种新药联合治疗组(同时应用PI和IMiD,PI+IMiD组)、传统化疗或姑息组。比较4组患者疗效、二线治疗无进展生存(2ndPFS)期和总生存(OS)期,并分析2ndPFS的影响因素。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217例MM患者,中位年龄62岁(范围31~83岁),男性占56.2%(122/217),二线化疗方案比率分别为免疫治疗8.8%(19例)、PI或IMiD治疗48.4%(105例)、PI+IMiD治疗29.9%(65例)、传统化疗或姑息支持12.9%(28例)。免疫治疗组、PI或IMiD组、PI+IMiD组及传统化疗或姑息组的二线化疗后总反应率(ORR)分别为94.7%(18/19)、56.2%(59/105)、73.8%(48/65)、32.1%(9/28)(χ^(2)=24.55,P<0.001),中位2ndPFS期分别为17.7、9.0、9.2、4.6个月(χ^(2)=22.74,P<0.001),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PI或IMiD组与PI+IMiD组2ndPFS相似(χ^(2)=1.76,P=0.923)。亚组分析显示,诊断时具有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患者,首次复发时采用免疫治疗的2ndPFS最长(22.0个月)(χ^(2)=15.03,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二线方案选择免疫治疗(HR=0.11,95%CI 0.05~0.27)、最佳疗效达部分缓解及以上(HR=0.47,95%CI 0.34~0.66)、非侵袭性复发(HR=0.25,95%CI 0.17~0.37)为影响2ndPFS的独立因素。结论真实世界数据显示,一线BCD方案治疗后首次复发的MM患者,二线方案选择免疫治疗可获得更深的缓解和更长的无进展生存�
陈苗范青李辉马艳萍秦小琪索晓慧杨辰朱铁楠段明辉韩冰王书杰周道斌庄俊玲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复发预后免疫治疗
泊沙康唑预防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药物经济学评价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从医疗保健系统的角度,开展泊沙康唑预防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 IFD)的药物经济学评价,为国内IFD的抗真菌药物选择及医保目录遴选、药费控制提供数据。方法:本研究构建决策树模型及后续的Markov模型,采用成本效果分析及增量成本效果分析,对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使用泊沙康唑与氟康唑预防IFD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短期健康结局指标为临床试验中从患者接受抗真菌预防到最后一剂预防结束后7 d内IFD的突破率,长期指标为挽救生命年。结果:基础分析结果显示,泊沙康唑组预防IFD后突破率比氟康唑组低12. 8%,每个患者的总成本节约了412元;终生模型中泊沙康唑组与氟康唑相比每个患者多挽救0.115年的生命。改变药物疗程、氟康嗤价格、贴现率等变量得到的敏感性分析结果与基础分析结果一致。结论:在目前国内环境下,与氟康唑相比,泊沙康唑对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预防IFD的总成本更低且效果更好,是具有成本节约优势的策略。
都丽萍杨辰李咏恩张钰宣梅丹
关键词:泊沙康唑氟康唑药物经济学侵袭性真菌病中性粒细胞缺乏
罗沙司他治疗难治性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评估罗沙司他在难治性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连续使用罗沙司他至少3个月,并在使用后随访超过6个月的难治性NSAA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其人口学信息、临床资料、疗效、不良反应及转归,并分析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共纳入41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6∶25,中位年龄52(18~84)岁,罗沙司他中位治疗时间5(3~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5(6~26)个月。1、2、3、6、12个月的血液学改善-红系(HI-E)率分别为12.2%、29.3%、46.3%、43.9%和30.3%。治疗后3、6、12个月摆脱输血依赖比例分别为28.5%、38.1%、33.3%。治疗后部分患者HGB恢复正常。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均为Ⅰ~Ⅱ级,可恢复。未发现影响HI-E的因素。至随访期末,有45%(9/20)的患者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7(3~12)个月。未观察到克隆演变。1例患者死于肺部感染。结论罗沙司他可有效改善难治性NSAA的贫血,安全性好。
徐璐徐璐杨辰杨辰陈苗
关键词:疗效安全性
炎症性贫血——从实验室到临床被引量:2
2019年
炎症性贫血又称慢性病性贫血,但只有慢性病状态如稳定的高血压、糖尿病等并不会出现贫血,而慢性炎症状态包括恶性肿瘤、慢性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的急性炎症、危重症、肥胖、老化、肾功能衰竭患者更容易出现贫血,因此,“炎症性贫血”比“慢性病性贫血”可能更适合描述疾病的特征[1]。本文主要对炎症性贫血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及治疗等进行综述。
杨辰韩冰
关键词:炎症贫血铁代谢铁调素白细胞介素-6
重型/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免疫抑制治疗后早期死亡的临床特征及预测模型构建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重型/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VSAA)采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强化免疫抑制治疗后早期死亡(ED)患者的特征并构建ED的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03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ATG治疗的232例SAA/VSAA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ED(治疗后90 d内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死亡原因,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影响ED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232例SAA/VSAA患者接受ATG治疗,19例(8.2%)发生ED,中位发生时间为24(3~85)d。ED主要原因是感染(84.2%),其次为脑出血(10.5%)。多因素分析显示VSAA(HR=15.359,95%CI 1.935~121.899,P=0.010)、采用泊沙康唑预防真菌感染(HR=0.147,95%CI 0.019~1.133,P=0.066)、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LYM)≤0.5×10^(9)/L(HR=3.386,95%CI 1.123~10.206,P=0.030)、PLT≤5×10^(9)/L(HR=8.939,95%CI 1.948~41.019,P=0.005)为ED的独立影响因素。VSAA、采用泊沙康唑预防真菌感染、LYM≤0.5×10^(9)/L、PLT≤5×10^(9)/L分别赋3、-2、1、2分构建临床预测模型,该积分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89.324(95%CI 80.859~97.789),积分≥3分患者发生ED的风险为<3分组的23.1(95%CI 5.3~100.2)倍。结论感染和脑出血导致的ED是SAA/VSAA采用ATG治疗的重要挑战。同时具有VSAA、LYM≤0.5×10^(9)/L、PLT≤5×10^(9)/L且未采用泊沙康唑预防真菌感染患者具有较高的ED发生风险。
陈苗庄俊玲杨辰王为张炎张路赵丹青冯俊李剑周道斌韩冰
关键词: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含大剂量甲氨蝶呤方案治疗血液肿瘤主要不良事件影响因素的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含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方案治疗血液系统肿瘤主要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期间所有使用含HDMTX方案化疗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病历资料,结合血液科临床药师为这些患者建立的HDMTX治疗结束48h内不良事件监测档案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年龄、体重指数(BMI)、甲氨蝶呤(MTX)给药剂量、输注时间、给药前肝肾功能指标、停药后20hMTX血药浓度、化疗方案等因素对Ⅱ级及以上不良事件的影响。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324例,男性179例,女性145例;中位年龄43(14~77)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08例,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44例。324例患者共行含HDMTX方案化疗1050例次。HDMTX开始治疗至停药后48h内,共有159例患者发生≥Ⅱ级不良事件289例次,Ⅱ级及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9.07%,发生不良事件例次占用药例次的27.52%。不良事件以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升高居首位[发生率为25.62%(83/324),构成比为10.38%(109/1050)];其次是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1.73%(38/324),构成比为5.43%(57/1050)];再次是血清肌酐(Scr)水平升高[发生率为8.64%(28/324),构成比2.76%(29/105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TX剂量、输注时间、给药前血清ALT水平是给药后ALT升高的显著性影响因素;BMI、停药后20hMTX血药浓度和给药前血清总胆红素(TBil)是给药后Scr升高的显著性影响因素;给药前血清TBil水平是给药后血清TBil升高的显著性影响因素;停药后20hMTX血药浓度是口腔黏膜炎的显著性影响因素;MTX剂量、输注时间和GDP/ML方案(吉西他滨+地塞米松+顺铂+HDMTX+培门冬酶)是神经系统不良事件的显著性影响因素。结论应用含HDMTX方案化疗,基础肝、肾功能不良和输注24h方案可能是肝、肾损伤的风险因素;超重可能是肾损伤的风险
邹羽真梅丹付强段明辉杨辰
关键词:甲氨蝶呤血液肿瘤药物监测药物毒性血药浓度
阿扎胞苷联合PD-1单抗治疗老年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急性髓系白血病4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2
2021年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均为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髓系肿瘤,是老年人常见的恶性血液病[1-2]。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进展,近年来,MDS或老年AML的发生率显著升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由于老年MDS/AML患者临床状态较差、伴随疾病较多、器官功能及代偿能力不足,很难耐受强化治疗或干细胞移植,导致生存期缩短。去甲基化药物(hypomethylating agents,HMA)治疗的出现,给这些患者带来了希望。
杨辰叶芳张岩张怡堃韩冰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阿扎胞苷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多学科诊疗专家共识(2024)
2024年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是一种由于磷脂酰肌醇聚糖A基因突变引起细胞膜上锚链蛋白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GPI)表达异常所致的后天获得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临床常表现为血管内溶血、反复血栓形成及骨髓衰竭,也可出现肾功能异常、肺动脉高压、吞咽困难、胸痛、腹痛、勃起功能障碍等多系统受累的症状。由于PNH为罕见病,且临床表现异质性强,常需进行多学科协作诊疗。北京协和医院依托罕见病诊疗平台,邀请多学科临床专家,在PNH诊疗方面达成了统一意见,并形成《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多学科诊疗专家共识(2024)》,以期促进PNH诊疗的标准化、规范化。
陈苗杨辰刘紫薇曹玮张波刘鑫李景南刘炜潘杰王健郑月宏陈跃鑫李方达杜顺达宁聪陈丽萌乐偲倪俊彭敏郭潇潇王涛李宏军李融融吴彤韩冰张抒扬北京协和医院罕见病多学科协作组
关键词: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多系统受累
类似儿童方案治疗Ph染色体阴性青少年及年轻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索应用类似儿童方案治疗Ph染色体阴性青少年及年轻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并且应用统一的类似儿童ALL方案治疗的71例15~39岁Ph染色体阴性ALL/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生存数据。结果71例患者中,男性46例(64.8%);中位年龄为20(15~38)岁。B-ALL/LBL占69.0%(49/71)。高危ALL占ALL总数的35.5%。诱导治疗的完全缓解率为93.0%。中位随访时间为44个月。2年累积复发率为34.6%(95%CI 27.0%~42.2%)。5年无病生存(D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56.3%和64.3%。完成4个疗程化疗后一线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与化疗组患者的5年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高危ALL患者的预计5年DFS率和OS率分别为63.1%和73.7%,明显高于高危ALL患者的32.0%和44.4%(P值均<0.001)。不良事件主要为血流感染、真菌感染、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与既往报道相当。结论类似儿童ALL方案是一种对Ph染色体阴性青少年及年轻成人ALL/LBL患者较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冯俊张路曹欣欣张炎杨辰蔡华聪陈苗王为张薇朱铁楠段明辉李剑周道斌
关键词:青少年年轻成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