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琳

作品数:10 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科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卵巢
  • 2篇蛋白
  • 2篇预后
  • 2篇受体
  • 2篇肿瘤
  • 2篇子宫
  • 2篇子宫内膜
  • 2篇细胞
  • 2篇临床病理
  • 2篇卵巢癌
  • 2篇内膜
  • 2篇姜黄素
  • 2篇宫内
  • 2篇宫内膜
  • 2篇病理
  • 1篇凋亡
  • 1篇多酚
  • 1篇多细胞
  • 1篇多细胞团簇
  • 1篇血HCG

机构

  • 10篇四川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10篇林琳
  • 6篇王平
  • 3篇王琪琳
  • 2篇赵晓兰
  • 2篇江炜
  • 1篇何松霖
  • 1篇郑莹
  • 1篇王丹青
  • 1篇丁一
  • 1篇朱红梅
  • 1篇王和
  • 1篇胡德渝
  • 1篇尹如铁
  • 1篇袁莉敏
  • 1篇谢晓砚
  • 1篇尹伟
  • 1篇王孟宏
  • 1篇刘珊玲
  • 1篇张建军

传媒

  • 5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锌指蛋白703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的关系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研究锌指蛋白703(ZNF703)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20例正常内膜、16例不典型增生内膜及5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ZNF703的表达。结果:ZNF703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水平高于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内膜,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在正常内膜与不典型增生内膜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3)。ZNF703表达水平与手术病理分期、盆腔转移及雌、孕激素受体情况有关(P<0.05),与年龄、绝经与否、宫颈浸润、肌层浸润深度、病理分化程度、腹腔冲洗液情况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ZNF703表达水平与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有负相关关系(r=-0.386,r=-0.374,P<0.05)。结论:ZNF703可能与子宫内膜腺癌的手术病理分期、盆腔转移及雌、孕激素受体情况有关,并且可能与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中发挥独立又协同的作用。
袁莉敏王平林琳赵晓兰王琪琳
关键词:子宫内膜腺癌免疫组织化学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
29例卵巢交界性肿瘤伴上皮内癌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伴上皮内癌(OIC)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情况及保留生育功能术后患者的生育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科2005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29例OIC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6~93月,比较复发率及保留生育功能术后的妊娠率。结果 OIC患者在交界性肿瘤中占4.0%(29/719),其中有生育要求者51.7%(15/29)。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行保守性手术51.7%(15/29),根治性手术48.3%(14/29),辅助化疗27.6%(8/29)。病理类型:黏液性69.0%(20/29),浆液性13.8%(4/29),宫内膜样性6.9%(2/29),混合型10.3%(3/29)。FIGO分期:Ⅰa期75.9%(22/29),Ⅰb期17.2%(5/29),Ⅰc期6.9%(2/29)。平均随访时间49.6月,复发率10.3%(3/29),妊娠率66.7%(10/15)。肿瘤期别较高及术中保留患侧卵巢的复发率较高(P=0.005,P=0.005);年龄较小者的妊娠率较高(P=0.017)。结论 OIC患者较年轻,发现时多为早期。病理类型以黏液性为主。对于有生育要求患者,卵巢肿瘤剥除术的复发率较高。
夷恬进王平林琳江炜
关键词: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保留生育
姜黄素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9年
林琳王平尹如铁王丹青
关键词:姜黄素抗肿瘤机制相对分子质量植物多酚分子式功能基
和厚朴酚最新药理学研究进展与评述被引量:34
2011年
和厚朴酚是厚朴的最主要的活性组分之一。和厚朴酚具有明显而持久的抗菌、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痉挛、抗焦虑和抗病毒等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于治疗急性肠炎、慢性胃炎等。本文综述了和厚朴酚药理学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林琳丁一
关键词:和厚朴酚药理学
姜黄素促卵巢癌耐药细胞株COC1/DDP凋亡机制探索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耐药卵巢癌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及其可能的机理。方法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姜黄素、化疗药物〔顺铂(DDP),紫杉醇〕及姜黄素联合化疗药物(姜黄素+顺铂,姜黄素+紫杉醇)作用于卵巢癌耐药细胞株COC1/DDP细胞48h后各组的细胞抑制率,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上述各组细胞的凋亡率。RT-PCR技术检测姜黄素、顺铂、姜黄素+顺铂作用于COC1/DDP细胞48h后各组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PI3KCA)mRNA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姜黄素作用COC1/DDP 48h后,细胞的抑制率和凋亡率随着姜黄素浓度的升高相应增高,姜黄素联合化疗药物作用组比单用化疗药物组的细胞抑制率及细胞凋亡率高(P<0.05)。顺铂与姜黄素联合用药与顺铂单独作用相比PI3 KCA mRNA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姜黄素能够促进卵巢癌耐药细胞株COC1/DDP的凋亡,这一作用可能与姜黄素和化疗药物协同诱导该细胞系的凋亡有关,其机制可能为降低PI3 KCA基因的表达。
林琳王平赵晓兰
关键词:卵巢癌COC1/DDP姜黄素顺铂
纤维连接蛋白对卵巢癌多细胞团簇形成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初步探索纤维连接蛋白对卵巢癌多细胞团簇形成的影响及可能参与的整合素受体亚型。方法以卵巢癌细胞系SKOV3为对象,在体外建立多细胞团簇模型,研究纤维连接蛋白对团簇形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再用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蛋白印迹从mRNA和蛋白水平上检测因纤维连接蛋白刺激而表达改变的整合素受体亚型。结果纤维连接蛋白能够促进大于250μm的多细胞团簇的形成;纤维连接蛋白刺激形成的多细胞团簇中整合素受体亚型ITGA5的表达受到了抑制。结论本研究证实了纤维连接蛋白能促进卵巢癌多细胞团簇的形成,并初步提示整合素受体亚型ITGA5很可能参与了这一影响过程。
谢晓砚刘珊玲王和林琳朱红梅张建军郑莹
关键词:卵巢癌多细胞团簇纤维连接蛋白整合素受体
29例原发性外阴、阴道恶性黑色素瘤诊治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外阴、阴道恶性黑色素瘤(简称"外阴恶黑"、"阴道恶黑")的诊治、生存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3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科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的外阴、阴道恶黑共2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中,外阴恶黑12例,阴道恶黑17例。根据AJCC 2009年黑色素瘤分期,Ⅰ期2例,Ⅱ期11例,Ⅲ期13例。术前活检25例及术中冰冻快速病检4例,经HE常规染色,27例确诊为恶性黑色素瘤,2例分别误诊为恶性外围神经鞘瘤。术后切除组织免疫组化钙结合蛋白(S-100)、抗黑色素瘤特异抗体(HMB45)、黑色素瘤抗体(Melan-A)、波状蛋白(Vimentin)、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CK)染色,S-100、HMB45、Melan-A均100%阳性表达,Vimentin、NSE、CK蛋白表达均阴性。2例误诊病例经免疫组化染色确诊。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14例联合辅助治疗。1年、2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分别是57.4%、27.8%,1年、2年累积总生存率分别是71.5%、37.5%。多因素分析示,病灶位于阴道、AJCC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手术边缘有无肿瘤累及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免疫组化S-100、HMB45染色可以提高确诊率,病灶位于阴道、AJCC分期、肿瘤浸润深度等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夷恬进王平江炜林琳王琪琳油迪
关键词:外阴阴道黑色素瘤生存预后
刷牙后不同存放条件下牙刷的细菌学检测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评价不同存放条件对刷牙后牙刷细菌定植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交叉设计。41名健康大学生志愿者使用指定牙膏及牙刷(2组牙刷为同一型号)按照指定方法刷牙后,其交回牙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n=20)将牙刷密封放置,B组(n=21)将牙刷倒立自然风干,12h后进行牙刷附着细菌的全菌培养和变异链球菌选择性培养,采用自动菌落计数仪计数。经过1周洗脱期后重复上述操作,但交换2组牙刷存放方式。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通风干燥条件下牙刷总细菌计数的对数值为5.68±2.09,变异链球菌计数的对数值为4.56±2.06,检出率为95.1%;密封条件下总细菌计数的对数值为8.48±1.49,变异链球菌计数的对数值为7.91±1.97,检出率为73.2%;细菌计数的组间差异均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变异链球菌的检出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刷牙后牙刷保存方式对其表面细菌滋生情况有影响;将牙刷置于通风干燥处对于降低其细菌污染程度更加有利。
王孟宏尹伟胡德渝何松霖林琳
关键词:牙刷污染细菌学检测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1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2
2009年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收治的112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2例患者均为剖宫产术后,其中11例肿块浸润皮下脂肪及腹直肌前鞘,101例肿块浸润至腹直肌,其中22例肿块浸润到耻骨后间隙。所有病例均行病灶切除,对病灶直径>3cm或浸润深度达腹直肌的101例患者给予3周期的预防性假孕疗法治疗。术后随访,112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95例患者腹壁局部虽有不明显团块但无相应临床症状。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妇科检查可以明确诊断。预防该病的发生极为重要,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切除的彻底性是治疗该病的关键。
林琳王平
关键词: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29卷12期疑难病案
2013年
患者,26岁,G1P0,因停经16^+3周,B超检查疑部分性葡萄胎、胎盘前置状态于2011年1月20日入院。患者停经50^+天后出现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于院外行B超、血HCG检查证实为宫内妊娠。后未行常规产前检查。于孕15周到我院行孕前检查,查体子宫5月孕大,B超检查提示:胎儿发育异常(疑部分性葡萄胎)、胎盘前置状态(中央型)。患者入院求进一步诊治。患者妊娠以来精神食欲可,无腹痛,无阴道流血。睡眠佳,大小便正常。患者既往体健,初潮13岁,既往月经规律,经量中等无痛经,末次月经时间:2010年9月28日。
林琳王琪琳夷恬进王平
关键词:疑难病案部分性葡萄胎胎盘前置状态胎儿发育异常早孕反应血HCG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