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军波
- 作品数:192 被引量:285H指数:8
- 供职机构:浙江省台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项目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改良术式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降低复位不良率的影像学评估
- 目的 下胫腓联合损伤发生率约占踝关节损伤的1%~18%,不恰当的治疗会导致踝关节不稳定,进而使胫距关节不匹配、软骨磨损加剧。我们拟通过手术方式的改良,在下胫腓联合前方增加一个小的切口,可以在直视下观察下胫腓联合的复位情况...
- 张传毅梁军波雷新环杨向东王斌陈国富
- 关键词:下胫腓联合分离放射摄影术
- 前交叉韧带保残重建的短期疗效分析
- 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如何解决移植肌腱再血管化,完成爬行替代过程,尽快促进腱骨愈合,尽量恢复膝关节的本体感觉,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作者采用保留ACL存留的前内侧束或后外侧束及ACL残端纤维的关节镜下ACL重建,取得了良好的近...
- 梁军波周晓波陈海啸
- 文献传递
- 闭合复位A2FN治疗24例股骨干中上段骨折的临床体会
- 目的探讨采用闭合复位A2FN治疗股骨干中上段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 2010年2月至2013年5月收治24例股骨干中上段骨折,男14例,女10例;平均年龄42岁(24~55岁)。左侧16例,右侧8例。根据AO分型:C1 6...
- 陈国富梁军波王斌张传毅马毅陈海啸
-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
- 文献传递
- 踝关节外侧结构重建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探讨踝关节外侧结构重建在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7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13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男10例,女3例;年龄24~45岁,平均33岁。13例均采用自体半束腓骨短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Sammarco法),手术前后按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评分,评分项目包括稳定性、疼痛、活动能力、X线表现。结果:13例均获随访,时间6~32个月,平均16.4个月,患者踝关节评分在稳定性、疼痛、活动能力等方面均有所改善,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3.54±7.04)分提高至术后的(73.38±4.17)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部患者对手术表示满意。结论:采用半束自体腓骨短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的方法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操作便利,对于以关节不稳为主要表现的患者,疗效确切。
- 周晓波陈忠义梁军波
- 关键词:踝关节外侧韧带关节不稳定性修复外科手术
- 改良斜方肌下束转位联合自体腘绳肌腱桥接治疗后上型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
- 2024年
- 目的评估改良斜方肌下束转位联合自体腘绳肌腱桥接治疗后上型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11月采用全关节镜下改良斜方肌下束转位联合自体腘绳肌腱桥接治疗后上型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患者59例,男11例、女48例;年龄(66.70±6.10)岁(范围55~79岁)。记录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肩关节主动上举、前屈、体侧外旋、外展外旋和内旋角度,术前、术后3、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术后3、6和12个月行MR检查评估肩袖愈合及再撕裂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使用锚钉数量为(3.2±0.5)枚。随访时间为(15.9±5.7)个月。体侧外旋角度由术前12.0°±19.4°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35.3°±19.6°,外展外旋角度由术前33.4°±22.4°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43.4°±23.1°,外展角度由术前121.7°±47.9°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136.4°±40.6°,前屈上举角度由术前117.6°±45.8°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139.5°±3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侧肩关节活动度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4.8±1.8)分、(2.3±1.3)分、(1.6±1.3)分和(0.3±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4.868,P<0.001);ASES评分分别为(42.0±14.9)分、(59.2±6.3)分、(61.2±12.5)分和(71.7±1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287,P<0.001);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54.3±17.1)分、(41.6±9.6)分、(52.1±13.3)分和(76.4±1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082,P<0.001)。1例患者取肌腱处出现局部皮下血肿,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术后未发生肩关节感染、关节僵硬、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随访期间2例出现移植物完全撕裂、7例移植物部分撕裂,再撕裂发生率�
- 韩大伟张庆国应立沙林林惠宇应鲤蔚梁军波周晓波
- 关键词:关节镜检查
- 老年难复转子间骨折的微创手术技术
- 蔡国平王斌梁军波
- 70岁以上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治疗
- 目的:评价7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不同手术方法疗效。方法:对1987年12月~2000年12月住院治疗的168例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这些包括包括:保守治疗、经皮三根鳞纹钉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
- 高辉陈海啸林列陈忠义梁军波伍海昭
- 文献传递
- 经腓骨骨折端辅助复位治疗后踝合并关节面压缩骨折
- 目的:探讨经腓骨骨折端辅助复位治疗后踝合并关节面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7月至2014年2月,治疗后踝合并关节面压缩骨折26例,男16例,女10例。
- 陈国富王斌梁军波张传毅
- 关键词:后踝骨折关节面骨折
- 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及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技术
- 2011年
- 背景:肱骨近端不稳定性移位骨折的治疗仍有争议,尤其是老年患者。本前瞻性多中心病例研究目的是评价肱骨近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后的功能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187例肱骨近端新鲜骨折患者(平均年龄62.9-15.7岁)行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分别在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进行随访,获得随访的患者人数分别为165例(88%)、158例(84%)和155例(83%),并对疼痛、肩部活动度和肌力进行评价。每次随访时均作Constant肩关节评分,术后1年随访时作患肢和对侧肢体的上肢、肩、手残疾评分(DASH)。结果:3个月和1年的随访结果比较发现,患侧的平均活动范围和Constant评分都显著改善。术后1年,患侧平均Constant评分为70.6±13.7分,而对侧肢体为85.1%-14.0%。1年后随访时平均DASH评分为15.2±16.8。1年后对155例患者随访时发现其中有52例(占34%)患者共计发生并发症62例次。其中25例并发症(占40%)与手术技巧不当有关,而且都发生在手术过程的最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术中螺钉穿出肱骨头,155例患者中的21例(14%)发生螺钉穿出。29例患者在骨折后12个月内进行了计划外的第二次手术。结论:本研究认为如果采用正确的手术技巧对于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采取手术治疗并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可以取得良好的功能。由于大部分并发症和不正确的手术技巧有关,因此手术医生应该掌握正确的手术技巧以避免医原性损伤。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Ⅳ级。关于证据等级的完整描述详见投稿须知。
- G. Konrad, MDJ. Bayer, MDP. Hepp, MDC. Voigt, MDH. Oestem, MDM. Kaeaeb, MDC. Luo, MDM. Plecko, MDK. Wendt, MDW. Koetler, MDN. Siikamp, MD梁军波
- 关键词: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技术随访结果移位骨折
- 小切口全膝关节置换术(附21例)
-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小切口全膝置换术(MIS-TKA)愈来愈被骨科界所重视,本院骨科关节组从2005年8月至2006年共行MIS-TKA21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3例,平均年里65±2.1岁, 均为骨性关节患者,术前H...
- 陈忠义陈海啸林列梁军波周晓波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