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华
- 作品数:10 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对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4
- 2004年
- 本实验旨在研究31~33℃浅低温体外循环(CPB)心脏跳动中,与25~28℃中低温CPB心停跳条件下围术期不同时点各炎症因子的水平,探讨两种术式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 何巍梁华李世康郑宝石张炳东秦科
- 关键词:全身炎症反应二尖瓣置换术浅低温体外循环CPB
- PDCA程序对危重症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应用效果评价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PDCA程序对ICU危重症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率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PDCA(plan-do-check-act)持续质量改进模式为指导,回顾性分析2018年1~7月我院8个ICU病区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UEX)发生率高达4.38%的原因,并针对其原因于2019年1~12月实施改进措施。实施前后对随机调查200名护理人员的临床综合能力进行自身前后对比,评价应用PDCA前后的效果,实现质量持续改进。结果 8个ICU病区气管插管UEX发生率从4.38%下降至0.83%,ICU护理人员综合能力提高(P <0.05)。结论积极控制气管插管UEX是护理管理的重点,运用PDCA程序,可有效降低住院患者UEX发生率,同时能促进护理人员综合能力,有利于临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优化,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安全。
- 黄晓波李艳青王丽芳梁华黄德斌马娟
- 关键词:气管拔管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护理管理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对早产儿睡眠管理的 认知态度及影响因素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对早产儿睡眠管理的认知态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早产儿睡眠管理认知态度调查问卷》对313名三级甲等医院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护士进行调查。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NICU护士的睡眠管理知识及睡眠管理态度得分情况,分析NICU护士对早产儿睡眠管理认知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313名NICU护士的早产儿睡眠管理认知态度总得分为(66.73±15.98)分。不同文化程度、职称、新生儿科工作年限、学习情况、学习频率与学习途径的NICU护士早产儿睡眠管理认知态度总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睡眠管理知识的学习情况及学习途径是NICU护士早产儿睡眠管理认知态度总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NICU护士的早产儿睡眠管理认知态度处于中等水平,文化程度、睡眠管理知识的学习情况及学习途径是NICU护士早产儿睡眠管理认知态度总得分的影响因素。
- 谭继磊韦琴宋静雯黄晓波梁洁梁华冯昭嫣
-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早产儿影响因素
- 广西二级及以上医院新生儿科对早产儿实施感官干预的现况调查
- 2022年
- 目的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二级及以上医院新生儿科对早产儿实施感官干预的现况,为早产儿实施感官干预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3—6月,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广西100所二级及以上医院新生儿科实施感官干预的现况进行调查。结果触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前庭及多感官干预中最常见的干预类型分别是口腔/腹部按摩(71.00%)、音乐(68.00%)、昏暗的灯光(47.00%)、母乳气味(26.00%)、母乳(60.00%)、睡在水床上(11.00%)、触觉+听觉(40.00%);新生儿科最常见的是触觉干预方案(46.00%),其次是听觉干预方案(37.00%),嗅觉干预方案(12.00%)最少;感官干预人员主要是护士。结论广西二级及以上医院新生儿科对早产儿实施的感官干预类型丰富,但相应的感官干预方案支持有限,建议制订和完善感官干预方案并加强实施,以改善早产儿发育结局。
- 滕小芸梁洁谭继磊李艳青何婷梁华孙俭凤韦琴
- 关键词:早产儿
- 基于达标理论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在婴儿抚触护理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基于达标理论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在婴儿抚触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及父母为研究对象。自愿选择基于达标理论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为观察组(30例),未选择该模式的为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达标理论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对新生儿进行婴儿抚触居家延续性护理。于新生儿出院7 d、1个月、3个月比较两组新生儿父母进行婴儿抚触护理的依从性,两组新生儿1月龄、3月龄的纯母乳喂养率。结果新生儿出院7 d,两组新生儿父母行抚触护理的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院1、3个月,观察组新生儿父母行抚触护理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1、3月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达标理论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新生儿父母实施婴儿抚触的依从性,提高新生儿纯母乳喂养率。
- 覃姗姗陆彩纳梁洁梁华朗秋燕韦琴
- 关键词:新生儿婴儿抚触
- 住院早产儿母亲应对困难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早产儿母亲应对困难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20年10月-2021年8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产妇出院后应对困难量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和家庭关怀度指数,对南宁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200例早产儿母亲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00例早产儿母亲应对困难总分为(6.82±0.89)分,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89.26±8.69)分,家庭功能总分为(6.59±1.54)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缺乏信息、家庭功能障碍是早产儿母亲应对困难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早产儿母亲应对困难处于中等水平,对来自低收入家庭、缺乏信息支持及家庭功能不良的早产儿母亲应进行早期评估和教育指导,以减少其应对困难。
- 滕小芸韦琴何婷梁洁梁华谭继磊黄晓波唐利华
- 关键词:婴儿早产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 多感官干预促进早产儿脑功能发育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8
- 2023年
- 背景早产儿神经发育障碍率较高,亟需改善其神经发育结局,目前通过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评价多感官(MS)干预对早产儿脑功能影响的报道较少。目的探讨MS干预对早产儿脑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用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入住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的126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Excel生成随机数字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63例。组建干预团队,制订MS干预方案。对照组接受早产儿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MS干预(包括听觉、触觉、视觉及前庭干预),2次/d,15 min/次,干预时间≥7 d。于干预前、干预7 d后通过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监测安静睡眠期(QS期)和活动睡眠期(AS期)的下边界电压、带宽,aEEG评分,QS期平均时间和QS期总时间;采用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量表(NBNA)评分进行神经测定,并在纠正胎龄1个月时采用Gesell量表评估发育商。结果最终119例早产儿完成研究,其中对照组59例,干预组60例。干预7 d后,干预组QS期的下边界电压〔(5.47±0.92)μV〕和AS期的下边界电压〔(7.63±0.97)μV〕均高于对照组QS期的下边界电压〔(5.10±0.87)μV〕和AS期的下边界电压〔(7.21±1.00)μV〕,干预组QS期的下边界带宽〔(18.90±1.90)μV〕和AS期的下边界带宽〔(13.93±2.61)μV〕均窄于对照组QS期的下边界带宽〔(19.78±2.50)μV〕和AS期的下边界带宽〔(14.94±2.58)μV〕(P<0.05);干预7 d后,干预组的aEEG总分〔(10.45±2.18)分〕及其条目睡眠-觉醒周期得分〔(4.17±0.85)分〕、带宽得分〔(2.90±0.7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aEEG总分〔(9.53±1.91)分〕及其条目睡眠-觉醒周期得分〔(3.80±0.85)分〕、带宽得分〔(2.59±0.72)分〕(P<0.05),而干预组与对照组的aEEG评分中条目连续性与下边界振幅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 d后,干预组的QS期平均时间〔(25.67±6.95)min
- 滕小芸梁洁谭继磊孙俭凤梁华覃姗姗陆彩纳韦琴
- 关键词:神经发育障碍振幅整合脑电图脑电描记术
- 基于创造机会授权项目的出院准备指导方案对早产儿父母出院准备度的影响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基于创造机会授权项目的出院准备指导方案对早产儿父母出院准备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1例早产儿父母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41例)与干预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模式进行宣教,干预组采用基于创造机会授权项目的出院准备指导方案进行宣教。比较两组父母的出院准备度和对护理人员出院指导的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的出院准备度量表(父母版)总分、疾病知识维度评分、身心状态维度评分、其他需要支持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疼痛状态维度评分低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量表总分、疾病知识维度评分、身心状态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疼痛状态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的出院指导质量(父母版)量表总分、实际获得的内容维度评分、指导技巧及效果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基于创造机会授权项目的出院准备指导方案进行宣教,可以提高早产儿父母出院准备度水平与护理人员的出院指导质量。
- 谭继磊梁洁梁华滕小芸王艳柳唐利华宋静雯韦琴
- 关键词:早产儿父母
- 基于思维导图的培训在新生儿复苏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基于思维导图的培训在新生儿复苏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4月某院新生儿科进修的40名儿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进行教学,观察组采用基于思维导图进行培训,比较两组护士考试成绩、自我导向能力及对岗前培训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理论成绩、复苏操作技能成绩、气管插管技能成绩及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学习意识、学习行为、学习策略、学习评价、人际关系技能及自我导向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思维导图的培训能有效提高儿科护士的自我导向能力,从而提高新生儿科护士复苏操作水平及对教学的满意度。
- 孙俭凤梁华陆采纳吴文卉
- 关键词:新生儿满意度
- NICU早产儿父母出院准备度与疾病不确定感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了解早产儿父母出院准备度与疾病不确定感的现状及其相关性,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出院准备度量表-父母版(RHDS-FM)及疾病不确定感量表-父母版(PPUS-FM)对新生儿科75例早产儿的父母进行调查。结果早产儿父母出院准备度总分为(132.04±25.85)分,54.67%(41/75)的父母认为未做好出院准备,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95.73±13.49)分,出院准备度与疾病不确定感呈负相关(r=-0.370,P<0.01)。结论早产儿父母的出院准备度与疾病不确定感均处于中等水平,两者密切相关,出院准备度越高,疾病不确定感越低。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并评估早产儿父母的出院准备度与疾病不确定感,及时提供诸如照护知识与计划等信息支持,转变父母异常认知,从而为早产儿及父母顺利过渡到家庭做好准备。
- 谭继磊韦琴梁洁梁华滕小芸唐利华宋静雯何婷
- 关键词:早产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