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英波
- 作品数:73 被引量:1,980H指数:27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碳中和目标下中国天然气工业进展、挑战及对策被引量:30
- 2024年
- 天然气在21世纪中叶将迈入“鼎盛期”,“天然气时代”正在到来。回顾全球天然气工业历程,梳理美国页岩革命启示,总结中国天然气发展历史与成果进展,分析天然气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的地位与挑战,提出当前和未来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对策。中国天然气工业经历了起步、增长、跨越3个发展阶段,已成为世界第4大天然气生产国与第3大消费国;天然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取得重大成就,为储量产量规模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碳中和目标下,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天然气工业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天然气低碳优势显著,“气电调峰”助力新能源发展;同时,开采难度与成本加大等问题更突出。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碳中和进程中,立足“统筹布局、科技创新;多能互补、多元融合;灵活高效、优化升级”,完善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速推动天然气工业发展:①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规划部署重点勘探开发领域,突破关键理论,强化技术攻关,持续支撑增储上产;②推进天然气绿色创新发展,突破新技术,拓展新领域,融合新能源;③优化天然气供需转型升级,加大管道气、液化天然气布局和地下储气库建设,建立储备体系,提升应急调节能力和天然气一次能源消费比例,助力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实现资源利用低碳化、能源消费清洁化。
- 邹才能林敏捷马锋刘翰林杨智张国生杨依超关春晓梁英波王影熊波于豪余平
- 关键词:天然气能源转型
- 天然气在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与对策建议
-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随着高比例新能源进入电力系统,其灵活性与稳定性面临巨大挑战。而天然气发电以其低碳、高效、稳定、启停快、变负荷能力强等优势是最佳灵活性电源,是推动风光等新能源发展的...
- 唐红君吴志均李洋梁英波关春晓
- 关键词:天然气新能源天然气发电
- 天然气中高含H_2S的成因及其预测被引量:27
- 2006年
- 充足的烃类、发育的硫酸盐(石膏)和储层经历过较高的温度是形成高含H2S天然气所必须的3个基本条件,也是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发生的物质基础和热动力保证。TSR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有机物—无机物相互作用的地质—地球化学过程,并非具备了这3个条件就会发生TSR或形成高含H2S天然气。目前关于TSR的一些理论问题尚未完全达成共识,对其发生反应的温度条件、反应体系方程、烃类的消耗、同位素分馏、反应产物及其转化等科学问题存在较多争论。本文认为川东北和渤海湾盆地晋县凹陷高含H2S的天然气属TSR成因,并对TSR中的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为建立H2S的预测模型提供了参考。
- 朱光有张水昌梁英波戴金星
- 关键词:H2S硫同位素
- 四川盆地北部龙潭组烃源岩特征与分布
- 本文对四川盆地北部龙潭组烃源岩特征与分布进行了分析。龙潭组是中国南方一套重要的烃源岩层系,以含煤为主要特征。四川盆地北部龙潭组烃源岩发育区主要为海陆过渡相沉积环境,由深灰到灰黑色灰岩、泥灰岩和灰质泥岩以及黑色泥岩和碳质泥...
- 梁英波张水昌朱光有
- 关键词:油气勘查油气成藏烃源岩分布四川盆地
- 文献传递
- 转换型被动陆缘盆地地质特征与深水油气聚集规律:以赤道大西洋西非边缘盆地群为例被引量:14
- 2016年
- 基于前人成果及油气勘探新发现资料,系统分析了赤道西非受转换断层强烈控制的转换型被动陆缘盆地群地质与深水油气聚集特征。构造解析与地层剖析表明,该地区盆地形态、基底断裂、变形序列和区域应力均受转换断层控制;经历了前转换陆内沉积期、陆内剪切裂谷期、陆洋转换压扭期及被动陆缘热沉降期4个演化阶段;形成4套区域性不整合,从东往西具有迁移性;充填了陆内剪切期河湖相碎屑岩、陆洋转换期陆相及滨浅海相碎屑岩为主和被动陆缘期海相碎屑岩为主的3套地层巨层序。地质结构显示,盆缘窄陆架、陡陆坡,断裂呈高角度张剪性,易发育转换脊或台地。深水沉积特点为小物源短距离近岸快速堆积,形成富砂的纵向叠置横向裙边状小型扇或扇复合体。深水油气勘探以陆洋转换-被动陆缘早期阶段岩性-地层和背斜构造圈闭为重点。
- 秦雁群张光亚巴丹梁英波贺正军宋成鹏刘小兵
- 关键词:裂谷型被动陆缘深水转换断层
- 2012年世界油气勘探新发现及发展趋势被引量:18
- 2014年
- 深水和非常规油气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原有的世界油气供给格局。总结和梳理年度油气勘探新发现和分布特征是了解世界油气供给格局特点、研判世界油气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手段之一。2012年海洋新发现油气储量占全年新增储量的90%,东非和南美东部海域成为世界最主要油气储量增长区,南里海和东地中海等油气热点潜力地区勘探不断突破,北极巴伦支海等油气战略接替区勘探进展提速,美洲非常规油气供给带初步形成。发展关键技术、加大深水风险勘探力度、持续拓展非常规油气成为未来世界油气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
- 赵喆张光亚梁涛梁英波李宏伟
- 关键词:深水非常规油气
- 世界石油工业上游发展趋势被引量:15
- 2010年
- 在2003年来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行情中,世界石油工业上游业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全球大油气田持续被发现,储量、产量稳定增长,储量接替有序。天然气和非常规油气资源逐渐成为勘探开发的热点,储量、产量大幅度增长。在全球上游油气行业中,国家石油公司挟资源和市场强力崛起并迅速国际化,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油田服务公司挟技术和综合服务挤占跨国石油公司的市场份额,新的石油工业上游秩序正在形成。由于资源国有化和资源国消费市场的出现,未来国际合作方式将更多的是:国家石油公司与国家石油公司合作;国家石油公司与服务公司合作。
- 李小地赵喆温志新梁英波王素花
- 关键词:世界石油工业储量
- 前陆盆地勘探领域三个潜在的油气接替区被引量:12
- 2010年
- 中国中西部地区前陆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加强前陆盆地新勘探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前陆盆地油气勘探多集中在挤压背斜构造、岩性圈闭、生物礁、披覆背斜、地层圈闭和断块圈闭6类勘探区,其中以挤压背斜构造为主,但其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参考近年来全球前陆盆地领域油气勘探重大成果的实践经验,结合中国前陆盆地领域油气勘探新突破的趋势,提出了造山带变质岩推覆体之下的"隐伏层序"、前陆冲断构造的"下盘冲断夹片构造"、前陆坳陷部位深层等三个潜在油气接替区,并预测此三个接替区与前陆坳陷层序具有相同的油气地质条件,有着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造山带变质岩推覆体之下的"隐伏层序"发育有成盆期沉积层序;前陆冲断带"下盘冲断夹片构造"上覆地层封盖性能好、断层涂抹系数高,具有良好的储盖条件;前陆坳陷深层领域提供了优质的储集层、有利烃源岩以及晚期发育的膏岩层或致密泥岩封盖层。勘探实践证实此三个接替区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
- 郑民贾承造冯志强李小地瞿辉梁英波
- 关键词:前陆盆地勘探领域
- 世界能源转型革命与绿色智慧能源体系内涵及路径被引量:32
- 2023年
- 能源体系转型的实质是“能源革命”。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资源主导”型能源体系发展至今,推动人类进步,但也引发能源危机与生态环境危机,与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需求不相适应,亟待研究和发展碳中和背景下的新型能源体系。在新能源、新电力、新储能“三新”为主体的“技术主导”绿色智慧能源新体系框架下,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代表的“超级能源盆地”理念将重塑未来能源勘探开发的理念与模式。鉴于世界能源的“六个不均”和中国“富煤、油气不足、新能源无限”资源禀赋,深入推进“中国能源革命”,坚持能源生产独立性、供给绿色性、储备安全性、消费高效性、管理智慧性、成本经济性的“六性原则”;强化“能源科技创新”,实施技术主导下的煤炭清洁化、稳油和增气、新能源提速、绿色与智慧“四大科创工程”;实现“能源转型”,加快绿色主导下的化石能源清洁化、新能源规模化、集中分布协同化、多能管理智慧化“四化发展”,推动中国能源结构“两个80%”互换,构建绿色智慧能源新体系。
- 邹才能马锋潘松圻赵群傅国友张国生杨依超于豪梁英波林敏捷王影熊波刘翰林
- 关键词:能源革命鄂尔多斯盆地
- 特提斯构造域东段叠合盆地演化和油气成藏规律特征初论被引量:3
- 2021年
- 通过分析特提斯构造域东段区域地质和含油气盆地勘探开发基础数据,从板块构造演化入手,系统编制特提斯构造域东段沉积构造演化剖面图和生储盖组合剖面图,研究盆地演化阶段、叠合特征、油气成藏条件及油气藏类型,揭示中亚和中国西部前陆盆地演化和油气富集规律异同。研究表明:古亚洲洋、古特提斯洋和新特提斯洋控制了特提斯构造域东段的区域构造分带、盆地演化、盆地类型及油气成藏模式。根据古洋壳缝合线可分为北、中、南3个构造带,古生代以来多期微板块的拼贴,导致特提斯构造域东段含油气盆地演化分为3个演化阶段,早古生代伸展、晚古生代挤压、早中生代伸展和新生代挤压构造作用控制了研究区盆地的叠合演化,发育下古生界、上古生界和中生界3套区域分布的优质烃源岩和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4套储盖组合,形成多种类型的油气藏。
- 马锋张光亚刘祚冬梁英波张磊杨柳明许岩毛祖臣
- 关键词:特提斯盆地演化油气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