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利强
- 作品数:4 被引量:7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不同降水类型的典型个例观测对比分析及机理研究
- 强对流天气的准确预报一直以来是预报中的难题。本论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与非常规观测资料对2007年7月31日和8月1日两次典型降水个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以雷达资料为主,应用雷达变分分析系统(VDRAS),重点对两次过程的边界...
- 樊利强
- 关键词:区域性暴雨强对流边界层辐合线飑线
- 文献传递
- 2014年4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2014年4月大气环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呈单极型分布,中心位于喀拉海北端附近;亚洲大陆东部高压脊强度偏强,导致4月我国气温较常年同期(11.0℃)偏高1.1℃,为1961年同期以来第五高值。东亚大槽强度和位置、南支系统和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接近常年平均状况。4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43.7 mm,比常年同期略偏少。月内,江南南部和华南等地出现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北方地区出现多次沙尘天气过程;此外,部分站次出现极端高温、极端降温事件。
- 樊利强张涛孙瑾
- 关键词:环流形势冷空气暴雨沙尘强对流
- 利用雷达资料反演方法对北京地区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分析被引量:27
- 2009年
- 利用多普勒雷达变分分析系统(VDRAS),对2006年8月1日傍晚北京城区出现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伴有冰雹、大风及强降水)的三维风场、温度场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初始对流生成于北京西北部山区的河北省境内,系统过山移进北京城区时,受局地的动力及热力条件作用,迅速组织并强烈发展,形成带状的MCS即飑线;(2)在飑线生成之前,北京城区及东南部边界层低层存在较强的东风气流,并迅速扩展向西北方向延伸,与过山的西北偏北气流形成强的边界层辐合线。该近地面辐合线是飑线生成的主要触发机制,而边界层低层东风的加强和减弱以及北进和南退对辐合线的维持、飑线的生成、发展和减弱都起着重要的作用;(3)在边界层辐合线的作用下,不断有新生对流系统发展;(4)对流系统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呈明显的带状分布特征,是一次典型的飑线过程,并伴有明显的阵风锋。
- 樊利强王迎春陈明轩
- 关键词:强对流天气飑线辐合线阵风锋
- GRAPES_MESO V3.3模式强天气预报性能的初步检验被引量:38
- 2014年
- 本文针对2013年6月升级后的GRAPES_MESO V3.3模式预报产品进行了天气学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模式能够较好地反映强对流过程发生发展的水汽、稳定度和垂直风切变等物理条件,8-10月期间,预报准确率随着季节的转换而有所不同,对于达到一定阈值条件的部分物理参数预报效果较好,对业务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模式对于强降水以及华北雷暴大风和冰雹等强天气过程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特别是高时空分辨率的产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描述过程的发生发展,但对于极端强降水、受地形影响的强降水等,预报能力有限。
- 毛冬艳朱文剑樊利强蔡雪薇张涛陈静黄丽萍王雨
- 关键词:GRAPES_MESO天气学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