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欧阳嶷

作品数:45 被引量:148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磁共振
  • 6篇小脑
  • 6篇基因
  • 6篇梗死
  • 5篇细胞
  • 5篇共济失调
  • 5篇成像
  • 4篇影像
  • 4篇影像学
  • 4篇缺血
  • 4篇染色
  • 4篇染色体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动脉
  • 3篇动脉瘤
  • 3篇血管
  • 3篇预后
  • 3篇灶性

机构

  • 43篇中国医科大学...
  • 10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辽宁省血栓病...
  • 1篇沈阳市传染病...
  • 1篇沈阳市沈河区...
  • 1篇自治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建昌县人民医...

作者

  • 45篇欧阳嶷
  • 31篇何志义
  • 9篇阎雪晶
  • 6篇孟祥亚
  • 6篇刘颖
  • 5篇朱华倩
  • 5篇刘嘉晖
  • 5篇陈永振
  • 5篇封宇
  • 4篇陈晏
  • 4篇张婧
  • 3篇李蕾
  • 3篇金枫
  • 3篇吕昌龙
  • 3篇范红杰
  • 2篇赵晶
  • 2篇邓淑敏
  • 2篇郝悦含
  • 2篇陈晏
  • 2篇房晓

传媒

  • 7篇中国血液流变...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国外医学(脑...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TGF-β_1和sICAM-1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01年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予(sICAM-1)在重症肌无力(MG)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了32例MG患者及30名正常对照组(NC)血清TGF-β1和sICAM-1的水平。结果 与NC组相比,MG患者血清TGF-β1明显降低(P<0.01),而sICAM-1水平则明显升高(P<0.01)。与轻型组比较,重型组TGF-β1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sICAM-1水平则明显升高(P<0.01)。动态观察显示,治疗后随着病情的好转,TGF-β1水平逐渐升高,而sIMCA-1水平则逐渐下降。结论TGF-β1和sICMA-1可能参与了MG的发病机制,且与病情的轻重有密切关系。
何志义欧阳嶷侯率陈晏李润辉吕昌龙
关键词:SICAM-1TGF-Β1血清重症肌无力
双侧颞极白质受累的神经系统遗传疾病12例临床诊断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筛查150多个神经遗传病家系,收集到12例经颅脑MRI确诊的双侧颞极白质受累神经系统遗传疾病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基因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例诊断为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2例经基因检测确诊,2例为临床可疑),4例经基因检测确诊为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1例尼曼-匹克病C型可能性大,1例遗传性弥漫性白质脑病合并轴索球样变,另有2例诊断尚不明确。因此认为双侧颞极白质受累的神经系统遗传疾病不仅限于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在许多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患者中也可出现。此外还可见于尼曼-匹克病、遗传性弥漫性白质脑病合并轴索球样变等罕见的遗传性脑白质病。
封宇刘颖阎雪晶欧阳嶷
关键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白质脑病皮质下梗死
老年人小脑前下动脉区脑梗死的临床特点被引量:11
2002年
目的 研究老年人小脑前下动脉 (AICA)区脑梗死的临床特点。 方法 对我院 1997~2 0 0 0年 4年间通过磁共振成像 (MRI)确诊的 10例老年人AICA区脑梗死连续病例从发生率、病因学、急性期临床特点及预后几方面进行探讨。 结果 老年人AICA区脑梗死占AICA区脑梗死的 5 8 8%,占同期老年人小脑梗死的 2 2 7%。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是其主要的危险因素。病因不同于青年人AICA区脑梗死患者 ,而是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一般AICA区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在老年人AICA区脑梗死中均可出现 ,所有患者均有眩晕及小脑性共济失调的症状、体征 ;除 1例患者外 ,均有颅神经受累 ,以Ⅷ、Ⅶ、Ⅴ、Ⅸ最多见。第Ⅷ颅神经受累是AICA区脑梗死的一个特征性改变。老年人AICA区脑梗死预后较好。 结论 应提高对老年人AICA区脑梗死临床特点的认识 ,以降低误诊率。
何志义欧阳嶷孙文阁孟祥亚陈晏张锦
关键词:脑动脉疾病磁共振耳鸣脑梗死老年
急性脑梗死患者网膜素-1水平的动态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 探讨网膜素-1(omentin-1)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明确网膜素-1在急性脑梗死预测和病情演变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2月在建昌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95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92 名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记录受试者的基本信息;测量身高和体重,计算BMI;检测空腹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并通过颅脑CT和磁共振评估脑梗死面积和部位.入院时进行NIHSS评分及GCS评分.分别在入院2 d,7 d和14 d清晨空腹抽取脑梗死组肘静脉血,ELISA法检测网膜素-1.将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高血压,牛津郡社区卒中分型(OCSP)及预后情况分别区分亚组,对网膜素-1水平进行分析评价.分析网膜素-1与神经功能损伤NIHSS评分、昏迷评分GCS以及预后情况mRS的相关性,分析影响网膜素-1和预后mRS评分的危险因素.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2、7、14 d,脑梗死组血清网膜素-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 d、7 d以及14 d脑梗死组血清网膜素-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合并糖尿病亚组和脑梗死合并高血压亚组网膜素-1水平显著降低(P<0.05).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组、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组及后循环梗死(POCI)组患者血清网膜素-1水平显著低于腔隙性脑梗塞(LACT)组(P<0.05).预后较好组患者血清网膜素-1水平显著升高(P<0.05).网膜素-1与GCS评分正相关,与NIHSS评分和mRS评分负相关.空腹血糖、TG以及梗死部位是脑梗死患者血清网膜素-1的影响因素,入院14 d网膜素-1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 网膜素-1为脑梗死发生和预后的有效预测指标之一.网膜素-1是脑梗死重要的保护因子,提高网膜素-1水平,可降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
郎英郎英刘颖封宇张婧
关键词:脑梗死网膜素-1
小脑前下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1年
小脑前下动脉综合征较少见 ,但近十年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普及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从解剖学、病因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等多方面介绍了小脑前下动脉综合征临床研究的新进展 ,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此征的认识 。
欧阳嶷何志义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磁共振成像预后
合并艾滋病的脑血管病
目的:研究合并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 drome,AIDS)的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
刘颖封宇陈永振董一娇崔小雪阎雪晶郎英欧阳嶷何志义
栓线法建立大脑中动脉局灶缺血实验模型对再灌注损伤的评价意义被引量:39
2003年
目的为临床脑缺血研究提供更合理实用的基础研究模型。方法选用健康Wistar大鼠41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50~280g,用栓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脑缺血模型,并限定不同时间点再灌注。结果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30min再灌注24h组未发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0分。缺血90min-再灌注模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2±0.4,梗死灶部位累及皮层和基底核。缺血持续24h组评分为3.4±0.5,与缺血90min再灌注组比,t=3.797,P<0.01。结论栓线法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脑缺血缺血90min再灌注模型更接近临床脑缺血的病程。
范红杰于维东欧阳嶷
关键词:栓线法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再灌注损伤
16号染色体长臂相关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共济失调
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是一类以进行性小脑运动失调为主要症状的神经系统遗传变性病的总称,该组疾病因种族不同在世界各地的发病情况不尽相同。在亚洲人种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共济失调(ADCA)最为多见。
欧阳嶷何志义
文献传递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进一步了解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的临床影像学特点,结合文献复习,总结本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方法对我院诊治的15例PNSH患者观察其临床经过,来院24 h内行头CT检查,入院后分别行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造影(DSA)检查。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较轻,Hunt-Hess分级为1~2级,CT显示出血位于脑干周围脑池内。而CTA或DSA检查未见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结论 PNSH为一种临床症状较轻,出血局限在脑干周围脑池内,预后良好的特殊类型蛛网膜下腔出血。
刘嘉晖何志义欧阳嶷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影像学诊断
PU-737发作性共济失调一例临床及影像学研究
欧阳嶷何志义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