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晓波
- 作品数:51 被引量:201H指数:8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 瘦素对THP-1细胞泡沫化过程中ACAT-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研究单核或巨噬细胞转分化和泡沫细胞形成过程中瘦素对人酰基辅酶A :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_1)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体外模拟动脉粥样硬化 (AS)形成过程中 ,运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底物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ACAT_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单核或巨噬细胞转分化过程中ACAT_1酶活性、蛋白及mRNA水平均升高。巨噬细胞转变为泡沫细胞过程中ACAT_1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高瘦素血症可明显增强单核或巨噬细胞转分化和泡沫细胞形成过程中ACAT_1表达。结论 :高瘦素血症可能通过增强ACAT_1表达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提前发生。
- 白智峰成蓓毛晓波李长运余其振
- 关键词:瘦素ACATTHP-1细胞泡沫细胞形成MRNA水平
- 缺氧预处理提高骨髓基质细胞促进血管新生能力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研究缺氧对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及促进血管新生能力的影响。方法将BMSCs置于缺氧环境下培养24h后,研究其VEGF表达的变化。将急性心肌梗死大鼠随机分为3组。未处理组在梗死后4w移植未经缺氧处理的BMSCs;缺氧组将经缺氧预处理的BMSCs注射到心肌梗死区;对照组仅注射无血清的培养液。在梗死后6w取各组标本观察梗死区及周围VEGF的表达和血管新生状况。结果体外培养的BMSCs经缺氧预处理后VEGF的表达明显增加。缺氧组和未处理组梗死区及周围VEGF的表达和毛细血管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缺氧组VEGF的表达和毛细血管密度又较未处理组明显增加。结论体外缺氧可诱导BMSCs高表达VEGF。BMSCs移植后促进梗死区及周围VEGF的表达,对血管新生有积极作用。移植前缺氧预处理使BMSCs促进缺血心肌组织表达更多的VEGF从而提高其促进血管新生作用。
- 毛晓波曾秋棠王祥曹林生
-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心肌梗死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血管新生
- 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促进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被引量:4
- 2005年
- 毛晓波曾秋棠王祥曹林生
- 关键词:心肌梗死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同种异体骨血管新生增殖分化
- 慢性心力衰竭时脂联素的表达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CHF患者77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Ⅰ级(Ⅰ组)19例、Ⅱ级(Ⅱ组)13例、Ⅲ级(Ⅲ组)22例、Ⅳ级(Ⅳ组)23例;19例无CHF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清晨空腹的血清脂联素和血浆脑钠肽(BNP),并对两者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其与CHF的相关性。结果:CHF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和血浆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2.11±5.21):(6.62±2.32)mg/L,P<0.01]和[(491.80±460.26):(26.24±16.89),P<0.01]。两者间具有正相关关系(r=0.459,P<0.01)。结论:CHF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其变化幅度对评价心功能的程度和转归可能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姜红峰李裕舒毛晓波
- 关键词:脂联素脑钠肽
- 早期使用替罗非班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介入术后C反应蛋白及心肌标志物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2年
-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替罗非班对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在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C反应蛋白(CRP)、心肌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nI)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择期行PCI的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早期使用替罗非班组(n=24,PCI术前12~24h)和术中使用替罗非班组(n=23,PCI术开始时)。术前及术后24h查CRP、CKMB、TnI。观察PCI术后3d出血事件。随访30d,记录MACE。结果与术中替罗非班组比较,早期替罗非班组没有降低术后CRP水平,没有影响术后CKMB、TnI水平(均P>0.05),没有减少术后30dMACE,出血事件发生率亦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择期行PCI的NSTE-ACS患者,与术中使用替罗非班比较,早期使用替罗非班没有更多获益。
- 周恒毛晓波周心涛曾秋棠
- 关键词:替罗非班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C反应蛋白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 微管在骨髓基质细胞向肌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
- 2006年
- 目的探索微管在骨髓基质细胞(BMSCs)向肌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为研究BMSCs向肌细胞分化的信号传导途径提供思路。方法实验分3组,A组:单纯培养BMSCs;B组:将BMSCs与心肌细胞共同培养,但两种细胞不相互接触;C组:将BMSCs与心肌细胞共同培养,使细胞间相互接触,以模拟其所处的心脏微环境。使用4,6-二胺基苯吲哚(DAPI)标记BMSCs并追踪微管组装的动态过程,分析各组BMSCs的形态结构和表型的变化。结果A、B组BMSCs无明显改变。C组BMSCs在共同培养7 d后,与相邻的心肌细胞形成同步收缩的细胞团块,邻近心肌细胞的BMSCs首先表现出微管的组装明显增加,随后才表达出肌细胞特异性蛋白。结论BMSCs与心肌细胞相互作用过程中,微管可能起信号传导作用,心肌细胞对邻近BMSCs的周期性机械牵拉作用是促进微管的组装及细胞分化的关键因素。
- 毛晓波王祥曹林生曾秋棠
-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心肌细胞细胞分化微管
- 双源CT评价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68例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冠脉)成像(DSCTCA)对冠脉不同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在我院先后接受DSCTCA和冠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应用双盲法对其DSCTCA与CAG图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8例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冠脉影像。DSCTCA显示970(99.28%)节段可用于评估,与CAG对照,共有899(92.68%)节段诊断结果一致。DSCTCA与CAG两组间配对χ2检验结果:①中重度狭窄分别为206段(21.2%,206/970)与200段(20.6%,200/970)(P>0.05),其中178段(19.8%,178/899)结果一致;②轻度狭窄分别为179段(18.5%,179/970)与156段(16.1%,156/970)(P<0.05),其中142段(15.8%,142/899)结果一致。Kappa检验表明,DSCTCA对冠脉不同狭窄程度的诊断与CAG的一致性较高。结论: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DSCTCA不仅可以用于冠脉中重度狭窄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术前检查与临床随访复查,而且可以作为冠脉轻度狭窄患者的无创性筛查与随访观察。
- 任宏伟史河水古今韩萍吴爱兰陈艳刘永华雷子乔毛奕毛晓波
- 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血管造影术
- 易损斑块的早期识别与干预被引量:8
- 2009年
- 曾秋棠毛晓波
-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易损斑块
-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基因Leu125Val多态性与冠心病及危险因素的关系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研究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基因Leu125Val(C/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遗传背景,探讨PECAM-1基因多态性与湖北地区汉族人冠心病患者的关系。方法选择1 325例湖北地区汉族人为研究对象,分为冠心病组(600例)和正常对照组(725例),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血压、身高、体重及腰围(WC)等临床参数,并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冠心病组PECAM-1基因GG基因型频率(42.0%)高于正常对照组(20.3%,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G等位基因频率(60.6%)明显升高,而C等位基因频率(39.4%)明显降低,冠心病组G等位基因型携带者TC、TG、LDL、收缩压水平显著高于C等位基因型携带者(P<0.05),但HDL水平低。冠心病组PECAM-1基因Leu125Val(C/G)多态性与WC、BMI、舒张压和体重无关。结论PECAM-1基因Leu125Val(C/G)多态现象与湖北地区汉族人冠心病有关,可能是冠心病遗传危险因素之一。
- 常智堂陈健程龙献赵芳毛晓波杨颖胡平
- 关键词:抗原CD31多态性限制性片段长度冠状动脉疾病
- 如何做好冠状动脉旋磨术被引量:4
- 2015年
- 冠状动脉旋磨术适用于严重钙化病变和球囊无法通过的CTO病变,不适用于血栓性病变、严重成角病变和冠状动脉夹层。经桡动脉旋磨与经股动脉相比,成功率相似,而前者出血并发症更少。旋磨术中,需选择合适的磨头、转速,操作要规范,以避免出现迷走反射、无血流/慢血流、冠状动脉穿孔、分支闭塞、球囊嵌顿等严重并发症。
- 毛晓波曾秋棠
- 关键词:旋磨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