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杰
- 作品数:46 被引量:184H指数:8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西部地区临床营养科服务能力调查与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了解中国西部临床营养科的发展情况,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为推动西部临床营养科的建设与发展和制定临床营养工作管理规范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3月,采用问卷对中国西部(除西藏外)的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部分医院进行临床营养科业务开展情况调查。结果共有230家医院参与调查,临床营养科多开设门诊(76.1%),年平均门诊量884人次;大多开展了营养查房/随访工作(86.5%),平均查房/随访3876人次。大部分医院的临床营养科软硬件设施不齐全;诊疗收费项目错综复杂,收费标准参差不齐,仍有47.0%的医院临床营养科未开设诊疗收费项目。被调查医院认为人才队伍是排名第一的制约临床营养科发展的因素,定期技能培训是排名第一的急需得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营养学科联盟帮扶的项目。结论西部地区未来应增加临床营养科的硬件和软件等设施的投入,为维持科室运营争取政策支持,并制定统一标准以规范学科发展。
- 李雪梅石磊张勇胜李莉郭瑞芳胡怀东翁敏杨大刚辛宝毛杰熊睿赵茜胡雯
- 关键词:临床营养学科建设信息化建设
-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被引量:11
- 2022年
-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慢性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认为是多种致病因素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主要包括环境、遗传、肠道微环境和免疫等因素,其中肠道免疫系统紊乱所致肠粘膜持续性慢性炎症在UC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文献复习,并结合临床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病例,本文系统论述了UC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内镜、影像、实验室检查以及UC的治疗和预后,重点阐述UC的病理学形态和鉴别诊断。
- 苏晓路董弛张静毛杰郭继武王祥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病理内镜影像病理鉴别诊断
- 术前应用乌司他丁在部分肝切除围手术期的肝功能保护作用
-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乌司他丁(UTI)对肝切除术后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61例肝部分切除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T组)和对照组(C组).实验组在术前30min静滴乌司他丁30万U,术后连续3d静脉使用乌司他丁30万...
- 毛杰李玉民李梅宋爱琳陈晓焦作义程志斌
- 统筹干预在肝左外叶切除术中的应用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统筹干预在肝左外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行肝左外叶切除术的49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有否进行统筹干预,分为统筹组和对照组。其中统筹组29例,男16例,女13例;年龄44~71岁,中位年龄56岁。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48~69岁,中位年龄54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所有患者均在不阻断第一肝门情况下行肝左外叶切除术,手术人员均为同一组手术医师。统筹组配备固定的肝脏手术器械护士、手术间及大型器械管理调试护士,开腹前、术中、关腹3个过程中统筹干预。对照组手术医师和护士随机组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顺利。统筹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7±11)min、(203±50)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20)min、(385±61)ml(t=-5.647,-5.436;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发生死亡,无手术断面出血、肝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统筹干预有助于缩短肝左外叶切除术的手术时间,并减少术中出血量。
- 赵斌赵军毛杰
- 关键词:肝切除术干预性研究手术时间
- “新医科”背景下“临床技能学”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被引量:3
- 2024年
- 为适应新时代创新型、综合化的“新医科”建设要求,“临床技能学”作为医学本科生理论知识学习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桥梁课程,其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迫切需要进行新的探索和改革。本研究以临床技能教学为例,结合“临床技能学”外科基础操作知识点,探索在“新医科”建设背景下,引入临床技能训练“六步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指导法、启发法、温习法、临床实践法)培训模式,将课程思政教育适时融入临床教学工作,采用线上线下、模拟训练与临床见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新模式,进一步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水平,培养新时代卓越的实用型临床医生。
- 曹宏泰曾静梅吴嫚毛杰焦作义
- 关键词:临床技能学混合式教学本科教育
- β-内啡肽分泌变化与无肝期低血压状态关系的研究
- 2007年
-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无肝期血流动力学紊乱的机制。方法实验家兔32只,随机分组,即假手术对照组、无肝期组、无肝期纳络酮组(2 mg/kg)、肾静脉阻断组。于无肝期开始或肾静脉阻断后0、10、20、30、45 min监测动脉血压,取外周静脉血以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测定血清β-内腓肽浓度,分析β-内啡肽浓度与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及肾淤血在无肝期对β-内啡肽的影响与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各组家兔血清中β-内啡肽浓度升高(F=67.36~97.44,P<0.05),而血压下降(F=77.99~1475.07,P<0.05),血压下降与β-内啡肽浓度变化呈负相关(r=-0.56~-0.88,P<0.05),无肝期纳络酮组(2 mg/kg)血压与无肝期组相比有差异(F=186.53,P<0.05),肾静脉阻断组家兔的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无肝对照组相似,β-内啡肽变化与无肝对照组一致。结论原位肝移植术中无肝期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舒血管因子β-内啡肽的升高有关,肾脏淤血在这一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主导作用。
- 张有成李忠信张琳毛杰贺志云宋爱琳
- 关键词:肝移植Β-内啡肽无肝期纳络酮
-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后营养支持方式与免疫功能恢复的关系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减黄术后免疫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67例,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34例)及肠外营养组(33例)。于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术前及术后第7天检测并分析减黄指标(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直接胆红素)、营养指标(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免疫功能指标(CD4^+、CD8^+和CD4^+/CD8^+)等。结果两组减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中有20例PTCD术减黄效果差。减黄效果满意的患者(n=47)营养和免疫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两组营养支持方式改善营养状况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功能的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黄效果差的20例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均没得到明显的恢复。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术后,免疫功能恢复程度与减黄效果密切相关,与应用何种营养支持方式无关。
- 陈刚焦作义罗长江毛杰
-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静脉营养免疫功能
- 结直肠帽状息肉病1例被引量:1
- 2023年
- 结直肠帽状息肉病(cap polyposis,CP)属于罕见病,目前检索到报道的CP手术治疗患者例数不足15例。CP临床不容易诊断,病理活检容易被误诊为肿瘤或炎症性肠病,延误治疗,本文报道1例手术切除的CP,分析了临床病理特征,并通过文献复习探讨CP的病理鉴别诊断和可能的发病机制,希望对临床工作有参考价值,减少误诊。
- 苏晓路姜支农郭柳青毛杰王祥
- 关键词:息肉病罕见病炎症性肠病结直肠临床病理特征减少误诊
-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8年3月-2010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5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在常规保肝、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口服拉米夫定100mg,qd,并以复方苦参注射液20ml加入200ml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qd;对照组在常规保肝、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口服拉米夫定100mg,qd。2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间接胆红素(I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病毒活性指标[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性及定量]、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玻璃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Child-Turcotte-Pugh(CTP)分级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50%)显著高于对照组(71.20%)(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11例、对照组有9例患者有间断胃肠不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优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单用拉米夫定,可明显改善相关指标。
- 陈刚毛杰焦作义李玉民
- 关键词:复方苦参注射液拉米夫定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安全性
- 腹腔内高压与腹腔间室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4年
- 腹腔内压力(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12 mmHg即为腹腔内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而IAP≥20 mmHg并有证据表明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称为腹腔间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 .IAH与ACS是同一病理过程的不同阶段,IAH是ACS的早期表现.ACS不仅对腹腔造成危害,且可直接或间接影响机体的多个器官和系统,最终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近年来对IAH与ACS的研究成为临床医生所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就IAH和ACS研究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 郭凌云郭继武焦作义毛杰李玉民
- 关键词:腹腔间室综合征腹腔内高压多脏器功能衰竭器官功能不全腹腔内压力病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