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河

作品数:58 被引量:264H指数:8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广西医疗卫生重点科研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吸虫
  • 17篇虫病
  • 13篇吸虫病
  • 12篇华支睾吸虫
  • 12篇艾滋病
  • 12篇病毒
  • 8篇艾滋病病毒
  • 7篇支睾吸虫病
  • 7篇华支睾吸虫病
  • 6篇血吸虫
  • 6篇血吸虫病
  • 6篇病毒治疗
  • 5篇钉螺
  • 5篇抗病毒
  • 5篇抗病毒治疗
  • 4篇影响因素
  • 4篇肺孢子虫
  • 3篇内转录间隔区
  • 3篇转录间隔区
  • 3篇寄生虫

机构

  • 57篇广西壮族自治...
  • 6篇广西大学
  • 6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贵港市疾病预...
  • 2篇南宁市第四人...
  • 1篇河南省疾病预...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南宁市疾病预...
  • 1篇云南省疾病预...
  • 1篇柳州市疾病预...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桂林市疾病预...
  • 1篇武鸣县疾病预...
  • 1篇广西中医药大...
  • 1篇江苏省寄生虫...
  • 1篇益思美诠生物...

作者

  • 57篇江河
  • 38篇张鸿满
  • 30篇谭裕光
  • 27篇黄福明
  • 23篇阮廷清
  • 22篇林睿
  • 21篇张陆娟
  • 18篇黎学铭
  • 17篇欧阳颐
  • 14篇朱秋映
  • 7篇蓝光华
  • 5篇唐振柱
  • 5篇沈智勇
  • 5篇李剑军
  • 5篇黄精华
  • 4篇刘玄华
  • 4篇朱金辉
  • 4篇黄维义
  • 4篇梁淑家
  • 4篇孟琴

传媒

  • 13篇应用预防医学
  • 6篇中国热带医学
  • 5篇中华流行病学...
  • 5篇中国血吸虫病...
  • 5篇中国艾滋病性...
  • 4篇热带病与寄生...
  • 3篇中国病原生物...
  • 2篇广西医学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广西预防医学
  • 1篇海峡预防医学...
  • 1篇国际医学寄生...
  • 1篇现代保健(医...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5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18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7篇2009
  • 11篇2008
  • 6篇2007
  • 6篇2006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苯双脒、青蒿琥酯和吡喹酮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华支睾吸虫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明确三苯双脒、青蒿琥酯和吡喹酮在治疗华支睾吸虫病人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在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经改良加藤涂片法粪检和体检,选择合适的病例随机分配于青蒿琥酯组、三苯双脒双倍剂量组、三苯双脒单倍剂量组、吡喹酮组、青蒿琥酯-三苯双脒组和青蒿琥酯-吡喹酮组6个药物组进行疗效观察。结果选择128人为治疗观察对象,各组分别为18、18、21、29、22和20人,最终失访16人。各治疗组的虫卵转阴率分别为0.00%、75.00%、68.42%、57.69%、75.00%和78.95%,其中青蒿琥酯组与各组的疗效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余各组间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虫卵减少率分别为0.45%、99.20%、99.68%、93.19%、95.73%和69.46%。药物副反应较轻微,主要包括头晕、头痛、呕吐等,各组发生率分别为11.11%、11.11%、0.00%、6.90%、4.55%和15.00%,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苯双脒对华支睾吸虫病人的治疗效果与吡喹酮相当,且副作用较小;但青蒿琥酯则几乎无效。三苯双脒有希望用于华支睾吸虫病的临床治疗。
蒋智华张鸿满黎学铭江河谭裕光阮廷清黄福明张陆娟
关键词:三苯双脒青蒿琥酯吡喹酮华支睾吸虫
抗病毒治疗对广西壮族自治区HIV单阳家庭阴性配偶抗体阳转的预防效果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 了解抗病毒治疗(ART)对HIV单阳家庭阴性配偶抗体阳转的预防效果.方法 以2008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所有上报到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的HIV单阳家庭为研究对象,采用时间相依协变量Cox模型分析ART对阴性配偶HIV抗体阳转的预防效果.结果 共纳入7 694个HIV单阳家庭,其中394个家庭的阴性配偶发生HIV抗体阳转.总HIV抗体阳转率为2.5/100人年(95%CI:2.2/100人年~2.7/100人年),其中未治疗队列阳转率为4.3/100人年(95%CI:3.7/100人年~ 4.8/100人年),治疗队列阳转率为1.6/100人年(95%CI:1.4/100人年~1.9/100人年).ART对HIV单阳配偶抗体阳转的预防效果为51%(HR=0.49,95%CI:0.40 ~ 0.60),调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感染途径、基线CD4+T淋巴细胞后预防效果为45%(AHR=0.55,95%CI:0.43~0.69).ART对年龄≥25岁、初中及以下学历、已婚、农民、基线CD4^+T淋巴细胞<500 cells/mm^3、通过异性途径感染的先证者阴性配偶血清抗体阳转的预防效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RT作为广西HIV单阳家庭的一项干预措施是可行且有效的,扩大HIV单阳家庭ART的覆盖面有利于降低HIV夫妻间的传播.
朱秋映杨小艺江河谭广杰熊润松廖玲洁邢辉阮玉华沈智勇唐振柱邵一鸣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抗病毒治疗
HIV传播网络分析方法及测量指标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2年
HIV传播网络分析在艾滋病精准防控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研究方向主要基于社会网络和分子网络方法推断HIV传播网络,采用个体水平和网络水平的测量指标解释其结构特征。本文对HIV传播网络分析方法和测量指标的原理、优缺点和应用进行综述,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江河冯毅邵一鸣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传播网络社会网络
广西市售部分水产品中颚口线虫感染情况调查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了解广西各地部分水产品中颚口线虫寄生情况及虫种鉴定,为制定广西颚口线虫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在广西14个县市的自由市场购买采样,收集淡水鱼、黄鳝、泥鳅和蛇等颚口线虫中间宿主和保虫宿主。每份标本分别用人工消化液消化,在体视显微镜下检查并收集虫体。收获的虫体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从2008年至2010年,在广西14个县市自由市场采集并检查水产品共1 622条(尾)。其中淡水鱼244尾、泥鳅820条、蛇130条检查均为阴性,黄鳝中颚口线虫平均感染率为11%(47/428)。在14个市场中有8个市场的黄鳝检出虫体,阳性率最高的宜州为80.9%(17/21)。颚口线虫幼虫在黄鳝体内分布以肌肉最多占全部检获虫数的56.3%,其次为内脏,占38.2%,头部占5.6%。根据观察和测量到的形态特征,鉴定为颚口线虫属中棘颚口线虫第三期幼虫。结论广西大部分地区自由市场黄鳝携带棘颚口线虫第三期幼虫,部分市场黄鳝感染率高达80.9%。对有食生鱼习惯的广西,水产品携带致病性颚口线虫将对当地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提出很大的挑战。
张鸿满吴慧芳江河黄维义谭裕光黄福明黎学铭张陆娟欧阳颐
关键词:水产品形态学
广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传播风险评估及分类管理工作探讨被引量:2
2016年
艾滋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即艾滋病传染源进行随访管理,是控制艾滋病病毒传播的重要措施。通过规范、有效地开展综合管理,可以使更多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及时知晓自己的感染状况,改变危险行为,减少传播;使更多的感染者和病人获得必要的治疗、关怀和支持服务,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
朱秋映沈智勇朱金辉江河黄精华唐振柱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毒传播风险评估慢性传染病随访管理
HIV单阳家庭未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原因调查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单阳家庭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原因。方法选择河南、广西、云南和新疆部分县区作为调查现场,在2012年2-8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2011年1-12月期间有过随访记录的单阳家庭阳性方未治疗的原因。结果 4个省12个地区共调查单阳家庭阳性方3192例,其中11例为重复报告病例,实际调查3181例,平均年龄为(39.9±12.5)岁。未治疗的原因主要有:"因CD+4T淋巴细胞水平较高,认为无需治疗"的占17.6%(560/3181),"调查对象不在本地"的占12.8%(407/3181),"担心信息泄露后遭遇歧视"的占9.6%(305/3181),以及其他,如配偶未告知也是未能接受治疗的重要原因。结论积极转变治疗观念,加强对医务人员治疗咨询能力的培训,强化配偶告知和配偶检测工作,提高HIV单阳家庭的治疗覆盖率,减少家庭内的传播。
金霞熊燃朱秋映江河张勇韩瑜倪明健马媛媛孙定勇王奇毛宇嵘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抗病毒治疗
广西壮族自治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CD4+T淋巴细胞动态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9
2015年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抗病毒治疗患者CD4+T淋巴细胞动态趋势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1月1日后首次开始抗病毒治疗的成年艾滋病患者,对基线、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时间段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进行回顾分析,采用一般线性模型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描述和分析患者CD4+T淋巴细胞动态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 4 082例患者基线、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分别为(195.3±155.7) cells/mm3、(331.9±202.6) cells/mm3和(380.9±221.3) cells/mm3,仅有时间效应时,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 161.124,P=0.000).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随时间推移而提升,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年龄、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治疗方案、漏服药物和停药.受性别、年龄、治疗方案、漏服药物、停药等因素影响,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随时间推移而呈线性提升趋势.受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停药等因素影响,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提升趋势符合二次方曲线方程.结论 广西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提升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针对不同患者适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获得良好预后结果.
江河朱秋映蓝光华刘伟周崇兴沈智勇
关键词:CD4+T淋巴细胞影响因素
噻嘧啶驱除钩虫和蛔虫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吴钦华张鸿满区方奇江河许洪波杨益超宁杰生罗统海陈才鸣戴宗平
关键词:蛔虫钩虫噻嘧啶公共卫生问题人体寄生虫病肠道线虫感染
基于分子网络的广西壮族自治区HIV传播热点和跨地区传播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基于分子网络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HIV传播热点和跨地区传播特征,为优化艾滋病精准防控策略提供证据。方法整合1997-2020年采集的5996条广西HIVpol区序列和165534条公开发表的非广西HIVpol区序列,使用HIV-TRACE工具以0.5%成对基因距离阈值构建分子网络。结果进入广西HIV传播热点分子网络的序列比例为31.5%(1886/5996)。在HIV跨地区传播分子网络中,省内连接占51.6%(2613/5062),国内连接占48.0%(2430/5062),国际连接占0.4%(19/5062)。与广西跨地区连接的主要地区为广东省(49.5%,1212/2449)、北京市(17.5%,430/2449)、上海市(6.9%,168/2449)、四川省(5.7%,140/2449)、云南省(4.2%,102/2449)、陕西省(3.8%,93/2449)、浙江省(2.8%,69/2449)、海南省(2.0%,49/2449)、安徽省(1.5%,37/2449)和江苏省(1.3%,33/2449),其余地区与广西跨地区连接比例均<1.0%。进入广西HIV传播热点分子网络风险较高的影响因素包括≥50岁(相比于25~49岁,aOR=1.68,95%CI:1.46~1.95)、男性(相比于女性,aOR=1.21,95%CI:1.05~1.40)、未婚(相比于已婚,aOR=1.18,95%CI:1.00~1.39)、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相比于初中及以下,aOR=1.21,95%CI:1.04~1.42)和男男性传播(相比于异性性传播,aOR=1.77,95%CI:1.48~2.12)。跨地区连接风险较高的影响因素包括男性(相比于女性:aOR=1.74,95%CI:1.13~2.75),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相比于初中及以下,aOR=1.96,95%CI:1.43~2.69)、自由职业/待业/退休(相比于农民,aOR=1.50,95%CI:1.07~2.11)、男男性传播(相比于异性性传播,aOR=3.28,95%CI:2.30~4.72)。结论广西存在HIV传播热点,广西与国内地区组成复杂的跨地区传播网络。后续研究应针对分子网络分析推断的高风险人群开展社会网络调查,及时识别隐匿传播链,减少HIV二代传播。
江河唐凯玲黄精华李剑军梁淑家刘玄华庞贤武朱秋映陈欢欢周月姣蓝光华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
广西海鱼感染异尖线虫的初步调查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了解广西海鱼异尖线虫感染情况。方法在北海、南宁海鲜市场、餐馆采集海鱼,逐尾检查、收集虫体,洗净、鉴定、计数。结果2004年抽检北海南珠海鲜市场9摊点36尾海鱼,未检出异尖线虫;2005年抽检南宁江南海鲜市场及10个餐、宾馆的海鱼39尾,在一尾猴头鱼体内检出11条异尖线虫;2008年在南宁某超市检查带鱼11尾,全部感染异尖线虫,并有2尾感染的虫数超过了国内带鱼感染本虫的最高记录。结论广西海鱼异尖线虫感染可能比较普遍,但具体情况需进一步调查研究。
阮廷清张鸿满谭裕光黄福明林睿欧阳颐江河张陆娟
关键词:海鱼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