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品一
- 作品数:8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智能检测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研究
- 2022年
- “工业4.0”时代背景下,各种智能化技术也在很大程度上被普及应用到工业生产活动中,特别是给汽车制造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助力,推动了汽车制造环节自动化水平持续提升。在过去的制造活动中,针对生产制造环节存在的各种问题往往要求人工进行检测和控制,不但难以确保汽车制造质量,制造成本和制造效率也会受到极大影响,而智能检测技术在汽车制造环节中的应用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智能检测主要涉及测量、检测、信息分析和故障诊断等诸多内容,从本质上来说是依靠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来促进汽车制造环节检测水平不断提高的一种方式。该文结合实际工作研究,探讨智能检测技术在汽车制造过程中的实际应用。
- 王若鑫汤品一
- 关键词:汽车制造智能检测技术
- 车用非金属材料挥发性有机物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被引量:2
- 2009年
- VOC是常温下易于挥发的有机化合物,包括甲醛、甲苯、苯、二甲苯、乙醇类及酮类等各种物质,这些化学物质会侵害人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随着我国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车内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车内VOC主要来源于车内装饰材料.本文通过TDS-GC-MS方法检测了几种常用汽车内饰用原材料的VOC成分,对查找车内环境污染源进行了初步尝试。
- 汤品一梁昊王红松陈榕珍
- 关键词:挥发性有机物质谱分析法非金属材料气相色谱热脱附汽车内饰
- 整车车内空气质量提升
- 刘树文黄小翰汤品一曹军刘
- 该项目涵盖了环境保护、化学分析测试、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以及汽车零部件及材料生产等各领域。2012年VIAQ国家推荐性标准GB/T27630《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发布与实施,并计划于2019年年底修订成强标GB276...
- 关键词:
-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
- 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
- 2013年
- 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处于不同温度、不同采样时间间隔的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分析,并针对其主要苯系物及醛酮类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发现车内挥发性有机物浓度与测试车辆的内饰配置、测试温度及车辆使用年限有密切关系。
- 汤品一刘树文林秀玲黄小翰陈榕珍张舒
- 关键词:挥发性有机物汽车热脱附
- 汽车内饰件用塑料类材料散发性能认可的选材研究
-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来分析22种不同牌号的塑料粒子和塑料样板的TVOC总碳散发性能,同时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定性分析单个VOC(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变化趋势,最终确定塑料类材料散发性能认可的选材原则。
- 陈榕珍刘树文王红松汤品一
- 关键词:汽车内饰件
- 车用内饰零部件VOC及其衰减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采用2 000 L袋子法作为零部件散发水平的测试方法,发现不同类型的零件,其主要贡献的VOC种类因使用材料的不同而各有差异。同时,由于散发的边界扩散效应,零件VOC随时间的衰减速率与零件的VOC浓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 汤品一刘树文黄小翰石海琳
- 关键词:VOC
- 试验舱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试验舱,用于汽车空气质量检测,其中,所述试验舱包括车辆室和空调室,在所述车辆室中布置有沟槽结构,所述空调室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车辆室和所述空调室通过所述沟槽结构、进风口和出风口与彼此气体可流通地连...
- 马媛汤品一
- 文献传递
- 乘用车内饰零部件对车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的贡献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依据质量平衡原理提出了一种实验方法,通过改变车内散发源数量,结合整车浓度的变化来判断各内饰零部件对车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浓度的贡献。以一辆真实的车为例,将车内的重点零部件逐一移出车外,测试了零部件移出前后车内VOC浓度的变化,据此筛选出VOC的主要贡献源。结果表明:在测试的10种零部件中,座椅总成是最重要的污染来源,对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和苯乙烯的浓度贡献均为最大;除了表面的零部件以外,其他材料如胶类物质对污染贡献同样很大,要给予重视。
- 吕孟强黄文杰高鹏高凯杨旭东黄小翰汤品一王若鑫
- 关键词:乘用车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