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宝贞

作品数:24 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白血
  • 5篇急性
  • 5篇白血病
  • 4篇血管
  • 4篇引流
  • 4篇贫血
  • 4篇颅脑
  • 4篇颅脑损伤
  • 4篇脑损伤
  • 4篇急性白血
  • 3篇引流治疗
  • 3篇重型
  • 3篇外引流
  • 3篇细胞
  • 3篇脑室
  • 3篇脑室出血
  • 3篇脑室外引流
  • 3篇脑血
  • 3篇脑血管
  • 3篇急性白血病

机构

  • 24篇佛山市第二人...
  • 3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作者

  • 24篇汪宝贞
  • 8篇余永卫
  • 7篇张卫华
  • 6篇上官辉
  • 6篇陈保忠
  • 5篇梁兆煜
  • 4篇潘汉杰
  • 4篇彭文辉
  • 4篇周少雄
  • 3篇黄勤
  • 3篇陈庆生
  • 2篇黄盛辉
  • 2篇黄韵映
  • 2篇徐如祥
  • 2篇姜晓丹
  • 2篇林广斌
  • 2篇童秀珍
  • 2篇刘锦基
  • 1篇邵虹
  • 1篇张继平

传媒

  • 3篇白血病.淋巴...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癌症
  • 1篇新医学
  • 1篇广州医药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海南医学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5
  • 4篇2004
  • 5篇2003
  • 3篇1999
  • 2篇1998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前相关因素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前的相关因素,以便早期诊断和积极预防DIC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38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确诊并发DIC 46例,将确诊DIC前3~5 d可能相关的17个因素与未发生DIC患者比较.结果外周血白细胞计数、M3在两组中所在比例差异显著(P<0.01),D-二聚体含量、血浆组织因子、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6个因素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血红蛋白、血小板、血脂、血糖、肌酐、血清乳酸脱氢酶及年龄、性别和体温等因素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白细胞计数升高及D-二聚体、血浆组织因子、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水平高,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以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等(M3)患者应注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
汪宝贞余永卫周少雄郑菊芬童秀珍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清β_2-微球蛋白水平的预后价值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58例MDS患者治疗前的空腹血清β2-MG水平,将患者分为β2-MG≥2.0mg/L和β2-MG<2.0mg/L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值、血小板计数和患者的生存时间。结果β2-MG水平高于2.0mg/L组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值、血小板计数和生存期差于β2-MG水平低于2.0mg/L组的患者。结论β2-MG水平高低与MDS患者的预后有相关性。
上官辉谭淑燕汪宝贞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Β-微球蛋白预后
腰大池灌注林格液加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
2003年
目的探讨腰大池恒压灌注林格液加侧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内出血的疗效。方法应用腰大池恒压灌注林格液加侧脑室外引流的方法治疗脑室内出血9例。结果死亡1例,存活8例。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分别为:3d4例,5d4例。结论腰大池恒压灌注林格液加侧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内出血的方法安全可行,能更快地消除脑室内积血对脑室周围结构的刺激,改善预后。
张卫华黄盛辉汪宝贞梁兆煜陈保忠彭文辉
关键词:林格液脑室外引流脑室出血手术
终池持续引流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内皮素含量及脑血管痉挛指数的影响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探讨终池持续引流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 5 2例 ,随机分成 2组 ,终池持续引流 (A)组 2 6例 ,常规腰穿 (B)组 2 6例 ,正常对照 (C)组 12例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A、B两组不同时点及C组的脑脊液 (CSF)中内皮素 (ET)的含量 ;同时行经颅多谱勒检查 ,检测痉挛指数 ,对各组检测结果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第 1天A、B两组CSF中ET含量及痉挛指数无差异 (P >0 0 5 ) ,但均高于C组 (P <0 0 5 ) ;第 3天 ,ET含量及痉挛指数B组高于A组 (P <0 0 5 ) ,A组高于C组 (P<0 0 1) ;第 5天 ,ET含量及痉挛指数B组高于A组 (P <0 0 1) ,A组高于C组 (P <0 0 5 ) ,第 7天 ,ET含量B组高于A组 (P <0 0 1) ,A组略高于C组 ,但无统计学意义 ,痉挛指数B组高于A组 (P <0 0 1) ,A组高于C组 (P <0 0 5 )。结论 终池持续引流较常规治疗方法能更快地降低CSF中ET含量 ,能明显降低脑血管的痉挛指数 ,对减轻脑血管痉挛有一定的作用。但A组第 7天ET的含量和C组相当。然而痉挛指数仍高于C组 ,考虑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血管痉挛不仅和CSF中 (血管外 )神经递质有关 ,而且和血浆中 (血管内 )神经递质有关。
张卫华黄勤梁兆煜汪宝贞彭文辉潘汉杰陈保忠
关键词:急性颅脑损伤脑脊液内皮素脑血管痉挛经颅多谱勒
吡喃阿霉素为主方案联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观察被引量:3
1999年
汪宝贞余永卫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联合化疗吡喃阿霉素阿霉素
奈达铂腔内灌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奈达铂腔内灌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经病理确诊为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共40例,分为2组。行胸腔穿刺术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排尽胸腔恶性积液后,治疗组20例,给予奈达铂胸腔灌注治疗,1次/周,每疗程1~2次,共1~4个疗程。对照组20例,引流积液后因患者拒绝化疗未予灌注药物治疗,部分予静脉或口服利尿剂治疗。结果:治疗组胸腔积液控制总有效率为75.0%,对照组为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00,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有效率为65.0%,对照组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5.00,P<0.05)。结论:奈达铂腔内灌注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黄韵映汪宝贞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奈达铂
微剂量肝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前DIC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探讨微剂量肝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pre DIC)的疗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 将 1997- 0 6~ 2 0 0 4 - 0 6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性白血病前DIC患者 36例 ,随机分成两组 ,微剂量肝素治疗组18例 (A组 ) ,常规治疗组 18例 (B组 )。结果  10d内 ,A组转化为DIC的患者少于B组 (P <0 0 5 ) ,D D二聚体转阴率A组高于B组 (P <0 0 5 )。结论 微剂量肝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前DIC状态能有效的阻止其向DIC发展 ,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汪宝贞余永卫周少雄吴庆庆周润圻徐学群上官辉
关键词:DIC肝素D-D二聚体
急性白血病患者动态检测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 (AL)患者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学法动态检测 6 8例AL患者化疗前、完全缓解期的空腹晨血血清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甘油三酯 (TG)、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结果 化疗前组TC、LDL C、HDL C、APOA1、APOB比对照组和完全缓解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而TG则比对照组和完全缓解组明显升高 (P <0 0 5 )。完全缓解组 6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若复发则再次出现上述改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血脂水平无差别。外周血白细胞≥ 2 0× 10 9/L组较 <2 0× 10 9/L组血脂改变更显著。结论 动态监测AL的血脂水平有助于判断其疗效和预后。
汪宝贞周少雄余永卫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动态检测血脂变化AL血脂代谢
丙戊酸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2例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入组患者22例,其中:难治性贫血(RA)4例,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RARS)1例,RA并多系发育异常(RCMD)10例,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伴有多系发育异常和环状铁粒幼细胞(RCMD-RS)1例,RA伴原始细胞增多-1(RAEB-1)3例,RA伴原始细胞增多-2(RAEB-2)3例.患者入组后给予丙戊酸钠0.2 g/次,3次/d起,1周后加量至0.4 g/次,3次/d;丙戊酸钠使用1周后开始联用全反式维甲酸,10mg/次,3次/d,每2周连用1周.治疗持续至少3个月,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或疾病明显进展时停用,治疗后每4周复查一次骨髓,评价疗效.结果 22例患者治疗有效6例,有效率27.3%,平均8周开始显效,其中无完全缓解病例,2例患者部分缓解,4例血液学改善,9例治疗期间病情稳定,7例治疗失败.部分患者有轻微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丙戊酸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MDS治疗有效,不良反应轻微,可以耐受.
上官辉汪宝贞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丙戊酸维甲酸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42例临床分析
1998年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急性变(急变)预后不良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慢粒急变的临床资料。结果:慢粒急性非淋巴白血病(急非淋)变,慢粒合并骨髓纤维化.Ph染色体阴性为可能是预后不佳的因素。结论:慢粒急变预后不良。
汪宝贞童秀珍
关键词:白血病髓细胞慢性急性变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