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鹏
- 作品数:38 被引量:137H指数:7
- 供职机构: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兰州地区婴幼儿A组轮状病毒腹泻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感染性腹泻婴幼儿中A组轮状病毒(RV)腹泻流行情况。方法 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收集腹泻患儿粪便标本1 245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A组RV抗原,阳性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1 245份标本中共检测出A组RV抗原608份,阳性率为48.84%。A组RV发病高峰为每年10月至次年2月。对608份A组RV阳性标本进行G、P分型,G分型以G3型为主,占23.68%(144/608),其次为G9、G2、G1和G4型,分别占14.14%(86/608)、7.24%(44/608)、7.07%(43/608)和0.82%(5/608)。P分型以P[8]、P[9]和P[4]型常见,分别占34.52%(165/478)、19.25%(92/478)和14.23%(68/478)。最常见的G、P型别组合为G8P[9]、G9P[8]和G3P[8],分别占25.94%(90/347)、19.02%(66/347)和17.29%(60/347);其次是G2P[4]、G1P[8]、G8P[3]和G3P[4],分别占10.09%(35/347)、7.20%(25/347)、4.61%(16/347)和4.03%(14/347)。结论 A组RV是兰州地区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病原,流行毒株呈现型的多样性变化。目前上市的A组RV疫苗适合兰州地区患儿使用,将G9型引入现有疫苗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魏孔福刘新凤刘东鹏于德山汪鹏康倩
- 关键词:A组轮状病毒腹泻基因型婴幼儿
- 兰州市2013年细菌性腹泻病原菌及耐药情况监测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分析2013年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了解本省细菌性腹泻病原菌变化,为本省细菌性腹泻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集门急诊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致泻性大肠杆菌、沙门菌、志贺菌、弯曲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类志贺邻单胞菌等细菌分离,并对菌株采用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126份粪便标本共分离出13株致病菌,其中致泻性大肠杆菌7株,宋内志贺菌5株,鲍氏志贺菌1株,未分离出其他致病菌株。药敏实验提示13株菌对头孢噻肟和环丙沙星普遍敏感,对阿莫西林、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耐药,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率和宋内志贺菌相近,产毒和侵袭性大肠杆菌耐药率较前2种菌要高。结论 2013年兰州市细菌性腹泻患者主要以致病性大肠杆菌和志贺菌感染为主,细菌性腹泻已经从往年志贺菌为主变为致泻性大肠杆菌感染为主;肠道细菌耐药严重。
- 汪鹏康倩张慧敏于德山
- 关键词:细菌性腹泻致泻性大肠杆菌耐药
- 甘肃省宋内氏志贺氏菌的监测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了解志贺氏茼属在甘肃省的流行、变迁及耐药状况,给防治工作提供铱据。方法2005年5月-2007年10月对分离的宋内氏志贺氏菌株,依据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进行血清学鉴定、生化试验及药幸喊验。结果共检测宋内氏志贺氏茼140株,分离菌株为多重耐药,耐药种类达8种。结论甘肃省2007年宋内氏志贺氏菌成为优势茼,耐药率逐年增加。
- 张广业汪鹏许亚宁于德山
- 关键词:宋内氏志贺氏菌监测分析
- 甘肃省2006-2009年细菌性痢疾耐药谱及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对中国甘肃省2006-2009年细菌性痢疾监测点分离到的志贺菌进行耐药谱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研究,探讨甘肃省细菌性痢疾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06-2009年甘肃省细菌性痢疾监测点分离到的473株志贺菌进行血清型及耐药性分析;采用限制性内切酶对2009年分离的166株志贺菌进行PFGE分型分析。结果福氏志贺菌为甘肃省2006-2009年优势血清群;Fxv血清型为福氏志贺菌优势血清型(占44.5%),其次为2 a血清型(占33.1%);福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普遍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和利福平耐药,耐药率在90.3%~100%之间;不同血清型(群)间耐药率有差异;PFGE分析发现CN0200为福氏志贺菌主要PFGE带型(占47.9%);相同血清型具有相似带型,归于同一簇。结论阐明了甘肃省细菌性痢疾的流行血清群为福氏志贺菌,血清型主要为FXV和2 a。福氏和宋内志贺菌普遍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和利福平耐药。
- 康倩张广业汪鹏崔志刚张少敏李振川赵爱兰孙强正于德山
- 关键词:志贺菌脉冲场凝胶电泳耐药性
- 甘肃省不同时期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疾病负担及致病因素研究
- 孟蕾刘海霞刘新凤杨建军魏孔福刘建地于德山刘东鹏陈建华汪鹏郑芸鹤成瑶康倩段莉平
- 该课题在2006年10月-2013年7月期间,首次在国内开展了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经济负担研究,获得了不同时期5岁以下腹泻儿童的门诊和住院病例的经济负担,掌握了腹泻门诊率和住院率、人均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在不同时期的变...
- 关键词:
- 关键词:病毒性腹泻疾病轮状病毒疫苗
- 甘肃省迭部县莱姆病自然疫源地调查
- 2009年
- 目的了解实施天然林保护后迭部县莱姆病在人群中的感染现状,自然疫源地的变迁及宿主的莱姆病感染情况。方法人群血清伯氏疏螺旋体抗体的检测采用免疫荧光法,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伯氏疏螺旋体DNA。结果迭部县境内5个林场及7个乡镇采集居民血清522份,莱姆病抗体阳性57份,阳性率10.92%。捕鼠6种69只,平均捕获率15.33%;其中北社鼠25只,占捕获总数的36.23%,褐家鼠18只,占26.09%,大林姬鼠15只,占21.74%,小林姬鼠9只,占13.04%,小家鼠和黑线姬鼠各1只,各占1.45%。对62份鼠脾脏、66份肾脏,用PCR检测伯氏疏螺旋体核酸,结果阳性鼠脾6份,肾5份,鼠携带莱姆病病原阳性率为15.15%(10/66);其中北社鼠6只,褐家鼠2只,大林姬鼠及小林姬鼠各1只。用BSK培养基从采集的鼠肾、膀胱中分离培养出3株伯氏疏螺旋体。结论迭部县广泛存在莱姆病疫源地,人群感染率较高。
- 于德山耿震蒋建祥郝琴陈建华汪鹏
- 关键词:莱姆病自然疫源地伯氏疏螺旋体
- 甘肃省2005年-2011年志贺菌菌型变迁及耐药性监测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为了解志贺菌属腹泻在甘肃省的流行、变迁及耐药状况。方法:于2005年-2011年对兰州市、武威市细菌性痢疾监测点分离菌株和2起幼儿园食物中毒分离的宋内氏志贺菌株进行了血清型分型及菌株耐药性分析。结果:7年共采样4546份,分离到志贺菌773株,阳性率为17.00%。血清型以福氏志贺菌(B群)居优势514株,占66.49%,其次为宋内氏志贺菌(D群)256株,占33.12%。分离菌株对10种抗生素耐药率增高,为多重耐药,耐药种类达10种。结论:甘肃省细菌性痢疾菌群仍然是腹泻的首要病原,不同年份血清型、菌株的耐药率有所差异。
- 张广业于德山汪鹏康倩段莉平赵海
- 关键词:志贺菌血清分型药物敏感率
- 2018-2020年甘肃省腹泻病毒流行特征及A组轮状病毒全基因组特征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了解2018—2020年甘肃省A组轮状病毒(RVA)流行特征及全基因组特征。方法选取甘肃省腹泻症候群监测的6家哨点医院采集的腹泻患者粪便2553份,经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A组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札如病毒核酸,选取部分轮状病毒阳性样本构建DNA测序文库,采用第二代测序,并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病毒阳性标本853份,检出率33.41%,其中轮状病毒阳性率最高(17.43%),其次是诺如病毒(12.65%)、腺病毒(6.58%)、星状病毒(4.70%)、札如病毒(1.02%)。对50份轮状病毒阳性标本进行第二代测序,获得31株全序列,其中24株G9P[8]、2株G2P[8]、3株G2P[4]、1株G9P[6]和1株G9P[4]型别。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分析发现,除VP7片段外,序列差异比较大的有VP3和NSP4两个节段。本研究获得21株G9P[8]型Wa-like株(G9-P[8]-I1-R1-C1-M 1-A1-N1-T1-E1-H1),3株NSP4节段重配的G9P[8]-E2株(G9-P[8]-I1-R1-C1-M1-A1-N1-T1-E2-H1),在测序的24株G9P[8]型RVA毒株中,G9P[8]-E2重配株占12.5%(3/24)。结论2018—2020年甘肃省轮状病毒是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以G9P[8]基因型为绝对优势,首次发现G9P[8]-E2重配株,应持续进行病毒变异的监测。
- 康倩吕彩霞王雪莹汪鹏张慧敏于德山李丹地
- 关键词:A组轮状病毒基因重配
- 白银市5岁以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病原学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了解白银市5岁以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cut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ALRTI)住院儿童的病原。方法 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甘肃省白银市3家医院采集391例5岁以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鼻咽分泌物,采用一步法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多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结果 391份标本病原学检出率为91.56%(358/391),病毒和细菌检出率分别为81.07%和61.38%,单种病原学阳性率为30.18%(118/391),混合感染率为61.38%(240/391)。肺炎链球菌、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最高,分别为42.71%、30.69%、20.46%;人鼻病毒、副流感病毒(1~4型)、人偏肺病毒、肺炎支原体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9.69%、18.16%、13.04%、12.53%;腺病毒、甲型流感病毒、4种冠状病毒、人博卡病毒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对少见,检出率分别为8.18%、6.65%、6.39%、6.14%和3.32%,未检出乙型流感和衣原体,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支原体有典型的冬春季流行高峰。结论甘肃省白银市5岁以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中同时检出2种以上病原的比例高,肺炎链球菌、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嗜血杆菌、人鼻病毒、副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是主要常见感染原,病毒性感染占优势,混合感染多见。
- 于德山任丽丽陈建华汪鹏乔瑞娟康倩张入学倪丰安
- 关键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儿童病原学呼吸道病原体
- 甘肃省180例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例脑脊液病原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了解甘肃省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的病原种类及其分布特征。方法:对2009年6月-2011年3月甘肃省4市、州哨点医院送检的180例临床诊断为脑炎脑膜炎症候群患者的急性期脑脊液标本,用ELISA方法检测乙脑病毒IgM抗体,用多重PCR法检测乙脑病毒等7种病毒、脑膜炎奈瑟菌等5种细菌。结果:180例患者中的30例(16.67%)检测出相关病原,其中乙脑病毒IgM抗体阳性13例(7.22%),PCR检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7例(3.89%)人肠道病毒3例(1.67%)、EB病毒3例(1.67%)、C群脑膜炎奈瑟菌1例(0.56%)、巨细胞病毒1例(0.56%)、肺炎链球菌2例(1.12%),未检出人类疱疹病毒6型、单纯疱疹病毒1-2型、流感嗜血杆菌B型、B族链球菌、单增李斯特菌。结论:乙脑病毒是夏秋季甘肃省引起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的主要病原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次之,肠道病毒、EB病毒、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也是重要的病原。
- 蒋建祥汪鹏陈晓赵海于德山
- 关键词:脑脊液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