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胆结石的电子自旋共振谱被引量:20
- 1989年
- 胆结石是我国的常见病,据国内调查报告,胆结石发病率为7%,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然而,关于结石的组分、成因和发病机理至今仍不甚清楚,所以是国际上活跃的研究领域。 近年来,电子自旋共振谱(ESR或EPR)在生物医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的研究应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注意。我们曾用FT-IR等方法。
- 吴恩刘文天沈韬晏懋洵付贤波刘会洲毛晋昌刘佛岸杜永昌石景森David Martini周孝思Roger D.Soloway吴瑾光徐光宪
- 关键词:胆结石电子顺磁共振红外光谱
- 人体胆结石电子顺磁共振波谱研究被引量:6
- 1992年
- 1982年Elek发现在色素类和混合类型胆结石中存在g_0=2003,△H_(pp)=0.87mT的电子顺磁共振(EPR)信号。它与大多数生物体系中的自由基信号相似,其g_0值与自由电子的g值相近。实验还证实该信号的强弱与胆结石中胆红素的含量呈线性关系。这一结果推动了胆红素既能损伤细胞,又能在体内表现抗氧化作用的双秀生物效应的研究。
- 卢景雰杨正红陈立新王夔沈韬林丛傅贤波周孝思
- 关键词:胆结石胆红素EPR
- 无菌豚鼠形成胆色素结石的动物模型
- 1991年
- 无菌豚鼠胆囊结石诱发率很高。胆囊结石和胆囊胆汁成份分析表明,无菌豚鼠胆囊内产生的结石为色素型结石,其胆汁特征与人色素型结石类同,提示无菌豚鼠可作为研究胆色素类结石的实验动物模型。
- 刘素梅赵铭景绍亮傅贤波沈韬邵晓明周孝思
- 关键词:动物模型色素结石
- 再论原发性胆管结石在我国的特殊意义
- 1995年
- 本文统计了1984~1993年的885份胆石病手术病例。与1959~1972年的203例资料对比,近年来胆石病住院病人最突出的变化是原发性胆管结石的构成比显著下降(由57%到13%)。但因其年均收治例数上升(由8.2例/年到113例/年),且并发症严重,手术复杂,所以它仍然是我国胆道外科临床工作的重要问题。
- 沈韬傅贤波徐智陆少美邓绍庆邵晓明周孝思
- 关键词:原发性胆管结石并发症手术治疗胆石病